【摘要】鋼琴演奏的技術性比較強,演奏過程中要求演奏人員能夠對藝術情感進行表達。演奏人員除了具備嫻熟的技能之外,還要有一個良好的狀態。如果在演奏過程中缺乏健康和平和與放松的心境,就算已經具備了熟練的、嫻熟地技術,同樣不會取得成功。鑒于此,本文將對影響演奏人員的心里因素進行分析,并對演奏效果和心里因素的關系進行研究,培養并調節演奏人員自身的演奏心態。
【關鍵詞】鋼琴演奏;心理因素;培養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一、鋼琴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心理因素出現的原因分析
(一)鋼琴演奏人員本身的心理素質影響
鋼琴演奏人員自身所具備的生理條件和心理條件都是不同的,在演奏過程中所表現的鋼琴演奏水平和心理調控的能力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部分演奏人員公開演奏時太過于追求完美,自身又缺乏一定的自信,導致心理緊張問題出現,不能充分地對演奏水平進行發揮;但是部分演奏人員在對待觀眾的過程中,內心卻非常平和,可以超常發揮。出現演奏中斷現象,很多都是因為演奏者過于緊張,因此,鋼琴演奏人員對于心理素質控制的好壞直接影響自身的演奏效果和音樂的表現力。
(二)鋼琴演奏人員演奏技藝的影響
當鋼琴演奏人員自身的基本功不扎實,不具備較高的音樂修養,無論心理素質有多么強大,也只是濫竽充數而已。在練習過程中的準確度和技術準備與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以及把握,是演奏者降低心理壓力,對緊張情緒進行消除的重要基礎。演奏過程中,鋼琴演奏人員要對復雜多變問題進行把握,根據樂曲進程,及時轉移并分配自身的注意點,并對各個部位的動作進行調整。可以說,只有演奏者的基礎工作有了充分準備,鋼琴的演奏者才可以在演奏過程中胸有成竹。
二、鋼琴演奏者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
(一)加強對緊張心理的克服
對于鋼琴演奏過程中緊張心理進行克服的核心問題是指對注意力進行合理地分配,當鋼琴演奏人員在注意力上極度失調,會對手指運動與音樂的表達造成影響,進而對鋼琴演奏中的連貫性與準確性造成影響。一名成熟的鋼琴人員在演奏過程中會集中全部注意力,自始至終保持較好的情感投入,這是鋼琴演奏中比較好的心理狀態。所以,演奏者要注重對于演奏期間的心理保養,防止生活中的不如意之事刺激大腦,演奏者需要依靠自身的意志與毅力摒棄不良情緒,運用自制力摒棄緊張心理,并及時有效地調整自身的情緒和心態,可以讓大腦對不同心理因素展開有效調節并控制,進而實現鋼琴演奏的最好狀態。
(二)加強訓練
演奏人員在舞臺演奏的過程中,會展現出自身對于作品的理解,需要非常機智靈敏的應變能力。演奏者在演奏瞬間一般會發生不可預測的現象對演奏進度造成影響,比如突然某一個琴鍵不起來,或者是在演奏過程中不小心漏掉了一兩個音等多種問題,都是非常多見的。此時,對于演奏者來說是一個考驗,要具備堅強的毅力,繼續演奏,以免擾亂思路。
(三)在演出之前進行充分準備,對心理負擔進行緩解
“藝高人膽大”,演奏者具備嫻熟的技能技巧與比較自由的演奏,是其在演奏過程中的基本要求,還是降低心理壓力的重要保障。演奏者在準備過程中,演奏人員必需一絲不茍,嚴肅地對每一個音符和每一組動作與每一種技巧熟練掌握,確保在演奏過程中準確無誤。所以,一旦演奏人員步入舞臺,就要具備自信和冷靜,為成功的演奏做好基礎保障。
(四)加強對樂譜的熟記
鋼琴演奏前演奏人員就要從開譜和練琴一直到最后的理解和作品感情的升華整個過程,加強練習,尤其是在最后背譜的階段不能馬虎。牢記樂譜可以幫助演奏人員在演奏過程中更加自信。
背譜過程中要認真地對譜子邏輯結構以及和聲織體進行了解和分析,通過對多個感官的運用背記譜子。背譜時僅靠手指本身的機械性記憶是不能獲得較大的效果的,會導致演奏人員出現緊張情緒,并發生“斷片”現象。
三、結束語
優秀的鋼琴演奏表演不只能夠對演奏人員自身的演奏能力以及藝術修養進行反映,還彰顯了音樂的綜合素質,相關人員要用頑強的和堅韌的心態不斷努力,并用一種勇敢地和自信地心態演奏每一次演出,要用平和和灑脫的心態對待演奏結果,將勝不驕和敗不餒落實到實處,培養良好心理素質,有助于未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沈銳.淺析鋼琴演奏的心理因素及其培養[J].黃河之聲,2018.
作者簡介:勵君玉(1983—),男,無錫,碩士研究生,講師,南京曉莊學院音樂學院,研究方向:鋼琴與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