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光銳
【摘要】本文在重點闡述漢代儒家音樂思想及其音樂思想特征的同時,對漢代儒家音樂思想在當代的傳承進行了簡要的展望。
【關鍵詞】漢代;儒家;音樂思想
【中圖分類號】J609 【文獻標識碼】A
漢代國家繁榮、人民生活安定。儒學思想對漢代音樂美學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儒家思想下,“樂”為“禮”提供服務,音樂為政治提供服務,儒家音樂一直將“平和”“淡雅”“肅莊”視為起音樂美學的基本準則。
一、漢代儒家音樂思想特征
漢代音樂的美學思想為中國現代音樂的美學思想打下了堅實的根基,展現了漢代人的審美特點和音樂思想發展趨勢。漢代儒家音樂思想特征體現如下:
(一)“樂”為“禮”提供服務,音樂為政治提供服務
儒家的音樂美學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秦代多種思想的影響,體現出濃厚的政治意味。歷朝統治階層也均把音樂視為增強統治權的手段與工具。在孔子以后,儒家始終注重音樂在實際生活特別是政治生活中的功能,尤其注重音樂在教育、政治方面所發揮的效能。漢代建立后,朝廷官員認為音樂對于人的品行、性格、素養、觀念等有熏染與感染功能,能夠讓民眾知禮儀、知榮辱,依托音樂,讓民眾形成崇尚禮樂的觀念,進而達成社會安定的終極目標。
(二)崇尚興古樂、遠新樂的理念
漢代人們十分崇尚古樂,而對新樂持質疑態度。漢代民眾將禮樂看作漢代音樂的主要內容,注重音樂的審美屬性,提倡正聲,排斥與拒絕淫聲,認為正聲是音樂最好的一種表現形態。因此,在漢代,人們普遍認為簡樸典雅的古樂能夠洗滌心靈,提升素養,讓家庭和順幸福;新樂則被視為是淫樂,讓人放縱,降低自己對道德的要求,易讓人輕浮。因此,在漢代崇尚興古樂、遠新樂的理念始終是其音樂審美思想的主體。崇尚新奇與音樂的漢代民眾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作了諸多極富藝術魅力的經典作品,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
(三)崇尚氣勢宏大的音樂理念
漢武帝在位時從根本上消除了外族入侵的隱患,社會和諧安定、經濟欣欣向榮,有效地推動了藝術文化的發展,漢代音樂受政經環境的影響,形象地展現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在漢代,崇尚氣勢宏大的音樂理念成為音樂審美的主流思想,規模巨大、語言華麗、多人唱和的音樂現象逐步在社會盛行,整個社會的藝術創作思想與審美理念表現出和國家發展形勢、社會風貌相一致的特征,因此,許多漢代古籍中均有對萬人場合、百戲樂舞的音樂現象的描述,來表現推動歷史車輪向前轉動的群眾的精神狀態,體現出朝代的發展盛況,傳遞音樂的風采與魅力。
二、漢代音樂思想的傳承
漢代音樂歷經了悠久的文化演變形成了我們所熟悉的漢代音樂體系。音樂風格如用一些詞來概括,便是簡樸、典雅、清新,這也體現了漢代的社會面貌,音樂自身的功能便是表現生活、抒情表意,在經濟文化異常繁榮的漢代,音樂的這種功能得到全面發揮。漢代音樂是我國音樂藝術的繼承發揚,在我國音樂藝術的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當代絢爛多姿的生活中,音樂愈加多元性,有輕快活潑、動感十足的節奏舞曲,也有婉轉、悠長、讓人沉浸其中的慢情歌,這些音樂形式和漢代音樂相同,體現了當下的生活面貌,生活是多彩的,為此音樂也是豐富多樣的。就如同漢代音樂的內容所體現的皆是漢代民眾的生活狀況一樣,有簡樸、純真的街頭表演,有如泣如訴的哀婉詩歌,這些多樣化的音樂形式的發展演變推動了音樂藝術的發展。漢代儒家音樂思想的特點在于是體現當時社會的整體風貌與生活模式,構成了簡單、質樸的風格,人們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透露著質樸的元素。因此,當下社會也應當尋求簡單的生活,在音樂的感染中,使心靈得到安靜。漢代音樂給我們提供了好的借鑒,推動了我國音樂藝術的發展。
三、結語
漢代音樂不但體現了漢代社會的整體狀況,還體現了漢代民眾的生活形式,其社會狀況均依托音樂表現出來,以音樂的形式記錄了漢代的發展歷程,這便是漢代音樂的美學思想。漢代儒家音樂崇尚興古樂、氣勢宏大的音樂理念,講求“樂”為“禮”提供服務是主要的思想特征。在當今社會中,漢代儒家音樂思想以其簡樸、典雅、清新的特色,更易于使人們在絢爛多姿的生活中獲得一份愜意,回歸簡單的生活。總之,應進一步推動漢代儒家音樂思想在當代的傳承。
參考文獻
[1]鐘向陽.對儒家音樂思想中“節”之解讀[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才類項目“漢代儒家音樂思想的傳承與變異”(項目編號:UNPYSCT-2017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