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練聲環節是聲樂藝術中尋找演唱狀態的有效途徑,換句話說不論何種演唱形式,在演唱之前都需要進行練聲。合理、科學的練聲方法對歌唱技巧有著促進作用,很多聲音、氣息上的問題等都需要在練聲環節中進行磨合與糾正。本文從高校聲樂教育的角度出發,分析目前我國聲樂教學的現狀與問題,并結合練聲環節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對高校聲樂教學中練聲環節的教學方法進行相關論述。
【關鍵詞】聲樂;教學;練聲;方法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練聲是歌唱的前置環節,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開嗓”。同時,練聲也是歌唱基礎形成的前提,就如同兒童學習語言要從拼音開始一樣,唱歌也需要把母音唱好。目前,練聲隨著歌唱藝術的不斷發展,已經成為歌唱者在演唱之前的一種良好習慣。練聲的作用的確對歌唱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很久以來,戲曲便有每日清晨起來“喊嗓”的習慣,直接證明了練聲所具有的必要性。隨著歌唱藝術的發展,練聲環節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套較為嚴格的知識體系。演唱者可以通過練聲快速的找到歌唱狀態,還可以有效的解決演唱中的各種問題。所以,練聲不僅是歌唱前的最佳手段,在聲樂教學中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一、我國目前聲樂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我國的聲樂教育自改革開放之后獲得了飛速發展,形式也從之前的單一變為了更加多元化的局面。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聲樂事業在我國的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在聲樂教學方面,采用“一對一”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培養。所以,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國目前的聲樂教育發展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趨勢。
但是隨著事物的快速發展,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會更多,這是無法避免的,應該客觀的面對。就目前而言,我國高校聲樂教學所面臨的首要問題便是生源的增多。生源的增多從側面反映了聲樂專業良好的發展態勢,而這也讓傳統“一對一”的教學模式不堪重負。任由學生自己進行練聲,雖然可以解決歌唱狀態的問題,但學生在練聲的過程中無法得到教師的指導,很多技巧與聲音上的問題也無法得到適當的調整,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專業進步。筆者將在下文就練聲的重要性進行分析。
二、練聲環節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練聲有助于快速找到并保持歌唱狀態
任何職業都需要有一個固定的狀態,就如同服務業需要時刻保持微笑一樣,聲樂的演唱也需要有一個固定的歌唱狀態。這種狀態大致可總結為身體姿勢的規范與發聲器官狀態的活躍。發聲器官的狀態就需要通過練聲來進行調整,如演唱時口腔必須打開,保持“吸氣”狀態歌唱,同時還需要舌頭放松、保持平穩,這與其說是一種狀態,不如說是一種習慣。很多時候對于聲樂的初學者來說,都需要長時間的進行磨合,練聲的意義正在于此,它不僅能夠快速的讓我們找到歌唱狀態,并且時刻的保持狀態直至演唱結束。
(二)練聲有助于提高歌唱能力
有些人天生便會歌唱,而有些人則需要后天的培養。很顯然,在眾多的人群中,后者占據了大多數。不論是否具有天賦,聲樂作為一門學科,需要從最基礎的學起,練聲便是基礎建立的最佳方法。正如上文所說,語言的學習需要從拼音或是音標開始,聲樂的學習則需要通過不斷的單音以及音階的練習不斷的深化。就如同在演唱時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旋律進行,萬變不離其宗,這些多變的音型都是我們練聲時的音階變化而來。換句話說,練聲便是歌唱的分解練習,只有一步步的掌握局部,才能夠從容的應對整體。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對學生說道“要把練聲的狀態帶入到唱歌之中”,這便是練聲是歌唱基礎最直接的證明。
(三)練聲是解決演唱問題的主要手段
在教學中,經常會感受到學生在演唱歌曲時某些地方唱的不盡如人意。很多教師的解決方法便是反復的演唱該樂段,直到學生領悟為止。而解決的最好方法便是將問題融入到練聲中解決。這是因為練聲環節并沒有過多的元素加入其中,不用過多的考慮歌曲中的其他元素,問題也變得更加清晰明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發現學生演唱狀態不夠積極,那么便可以使用富有活力的音階予以調節,如跳音的演唱、不同母音變換的演唱都可以活躍演唱時的狀態。當狀態調整完畢之后再進行歌唱,便可以很好的解決該問題。至于其他問題的解決,筆者也會將在下文具體論述。
三、練聲環節的教學方法
(一)練聲時的歌唱狀態,能夠促進歌唱習慣的養成
練聲環節有助于快速找到并保持歌唱狀態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時候教學中練聲與唱歌往往是分離的,因為學生往往不會將練聲的狀態帶入到歌唱之中,錯以為練聲僅僅只是“開嗓”。如果我們選擇用逆向思維的方式思考,將歌唱的狀態帶入到練聲環節,那么便可以更加快速、有效的形成歌唱時的習慣。在教學中,筆者習慣將練聲環節置于和演唱歌曲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歌唱的要求來對待練聲。這樣便可以很好地緩解練聲環節的枯燥性,將音階帶有旋律感的唱出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樂感,這樣便可以更好地解決練聲與歌唱不統一的問題,同時更有助于歌唱習慣的養成。
(二)練聲曲的選擇要循序漸進
在練聲環節的教學中,往往會形成一個固定的模式,尤其是學生劇增的當下,很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往往會不重視學生的練聲,選擇固定的練聲音階來應付不同的學生。當學生掌握了一項技能后,不進行教學內容上的更新,往往會拖慢學生進步的速度,也會為教學的進度埋下伏筆,使之后的教學變得更難。所以,練聲曲的選擇要有針對性,不能一個藥方治百病。如開口音不好的學生,可以選擇帶有“a”、“e”等開口元音的音階進行練習,閉口音不好的則可以用“i”、“u”等閉口音進行練習。于此同時,在學生達到一定程度時也可以適當增加練聲難度,將原有的單音與音階練習變為練聲曲或是短小的歌曲,這樣更有助于練聲與歌唱的融合,全面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三)練聲曲的選擇要有針對性
1.歌唱中腔體的打開與保持
練聲是解決技能、技巧以及歌唱中問題的主要環節,很多問題都需要通過練聲中的分解練習不斷嘗試、練習,才能逐漸將原有的錯誤習慣改進。歌唱中腔體的開合度不夠,在演唱中無法保持腔體統一是聲樂教學中常見的問題。就是因為學生對于腔體的控制力不夠,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而造成的。針對這一問題,應該讓學生在練聲之前先進行腔體打開的練習,如引導學生用“打哈欠”狀態,保持“吸氣”狀態去練習。讓學生先找到開合的感覺,并保持一段時間之后再加入音階進行有聲的訓練。所以,練聲環節不僅僅是有聲的訓練,也有無聲的訓練,只有兩者相互結合才能促進學生的進步。
2.歌唱中氣息的下沉與穩定
氣息不穩定是很多初學者常見的問題,筆者通過教學發現,氣息不穩多由兩個原因造成。其一是因為學生在初學聲樂的過程中,并不清楚氣息吸入的位置;其二則是對氣息控制力的經驗不足而導致的。前者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用“聞花式”的呼吸來找到氣息的位置。但筆者通過長時間的教學發現,當學生不清楚氣息吸入的位置時,使用“聞花式”的呼吸依然會發生找不到位置的情況,其現象往往體現在吸氣時習慣性的提肩,將氣息吸入腹部以上的位置。所以,使用更加形象的“打比方”式的教學,讓學生找到喘氣、咳嗽時的氣息位置,明確氣息支點,迅速固定氣息位置。針對后者的問題,筆者在教學中使用不同的訓練手段,如漸進式的教學,先由單音的保持進行練習,然后逐漸的增加音階的長度;用跳音練習加強腰腹部肌肉的控制力,更容易找到氣息支點,使氣息與發聲點集中,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氣息控制力。
3.歌唱中狀態的放松與保持
歌唱中的“放松”一直以來就是初學者常見的問題,大家習慣了張嘴用力,無論肢體還是歌唱狀態都過于僵硬。針對這一問題,筆者通常會讓學生先解決肢體放松問題。肢體的僵硬使上半身過于緊張而造成氣息通道的堵塞,如果張開雙臂、身體扭動加入動作進行演唱,將著力點轉移至雙臂,這樣上半身的力量便得以架空,氣息通道也會變得更加通暢。氣息通暢,隨之聲音也會得到放松,只有保持氣息的平穩下沉,用“吸氣”的狀態去歌唱,才容易打開喉嚨,放松并穩定喉頭。除此之外,筆者還會讓學生大聲念讀歌詞,在同一個音高上按照作品的節奏,用打開的歌唱狀態念歌詞。這樣的方法即可以放松也容易保持歌唱的狀態,當練習達到要求之后再運用到演唱中。
4.歌唱中聲音的控制與流動
在聲樂教學中,常常會遇到一些飆高音的學生,一到高音就會大聲唱,認為這樣的放聲歌唱就是聽著過癮,其實并不是“逢高必大,逢高必亮”,作品的內涵才是處理強弱的依據。關于聲音的控制,應建立在聲音通道的基礎上,要具備扎實的氣息功底,強弱的變化要靠氣息控制。高音演唱時要把氣息放到最深處,越是高音越要“吸”著唱,就像“把弓射箭”,弓拉的緊,箭就射的遠。聲音越貼緊咽壁,穿透力就會越強。唱高音時,多采用琶音練習,這樣高音可以帶動,得到緩沖,可以解決一些“恐高”學生上高音難的問題。這樣不僅聲音能得到控制,還能使聲音流動、放松、有彈性。唱低聲區時要找到高音時的位置,控制好聲音,做到高位前行,這樣聲音就不容易“塌”,這樣有利于高低聲區發聲位置的統一,更有利于聲音的控制與流動。
四、結語
綜上所述,聲樂的學習是離不開聲音訓練的,聲音訓練是基礎,就像蓋房子打地基,地基打好房子才能蓋好。所以,聲樂的基礎就是聲音訓練,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聲音基礎,才能使聲音有質感,表現有內涵,才能演繹出動人的歌聲。
參考文獻
[1]甄立夫.科學練聲--提高嗓音的表現力感染力[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2]王躍萍.聲樂教學中練聲曲的重要性[J].音樂創作,2010(05):160-161.
[3]謝俊平.聲樂課中練聲曲的選擇[J].中國校外教育, 2009(12):159.
作者簡介:胡曉瑞(1981—),女,山西長治,碩士研究生,講師,長治學院,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合唱聲音訓練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