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小妹
【摘要】《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出臺的第一個專門面向教師隊伍建設的里程碑式的政策文件,將教育和教師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地區音樂教育多作貢獻,是一名研訓員的職責所在。
【關鍵詞】音樂教師隊伍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今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將教師隊伍建設擺在了突出位置,并對新時期的教師隊伍建設作出了頂層設計。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事業的關鍵環節和核心要素,作為一名剛剛走上音樂研訓員崗位的一線教師,筆者深知其與教育發展的關系和重要意義。雖然走上新崗位的時間不長,但筆者也就如何加強音樂教師隊伍建設進行了一些路徑探索,在此談談個人的做法,以期拋磚引玉。
路徑一:學習——用閱讀亮杏壇底色
知識是教師的從業資本,單靠以前教育階段所學的東西根本無法勝任這項工作。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積淀自身的人文底蘊,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才能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為學生提供指導,用自己的知識才能作為基礎進行創造性的知識傳授工作。
因此,筆者在本地區實施了音樂教師閱讀工程,號召音樂教師主動閱讀,多讀各類書籍。如讀《中國音樂教育》,學習最前沿的教育教學理論,及時了解基礎教育音樂課程改革實踐中的教學經驗和成果,有效指導平時的教學實踐;讀《音樂課程標準》,它是一切音樂教學活動的綱領,它向音樂老師們詳細闡述了各學段學生音樂學業素養所應達到的標準和要求,為老師們的教育教學指明了方向;讀《讓心靈伴著歌聲成長——22位音樂名師的教育智慧》,該書著眼于音樂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教育智慧,為音樂老師們指出了一條成長之路……
有人說,讀書就是在和大師們對話。實踐證明,讀書工程的實施,教師隊伍“學習型”底色的確定,磨礪了老師們的品格,創新了老師們的教學思路,讓老師們的課堂高潮迭起,精彩紛呈,職業格局也變得“高、大、上”了。
路徑二:培訓——用技術增育人底氣
教師培訓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的重要途徑。教師培訓的質量不僅關系到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更關系到當前教育改革的成敗。筆者認為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做好培訓需求分析,提高“適切度”
對于教師來說,只有能夠滿足他們專業成長的需要,能夠解決他們工作中的困惑的學習和培訓,才能激發他們主動學習和研究的欲望,才能讓他們體驗到專業成長和實現自身價值的樂趣。由此可見,培訓活動應始于對教師的需求分析。為此,在每學期的開學初,筆者會通過座談訪問、問卷調查、開放性征集和意見征詢等方式了解教師的需求,在老師們個體需求的基礎上把握團隊需求的本質,進而將需求轉化為培訓的主題,制定相應的培訓方案,提高教師培訓的“適切度”。
(二)明晰培訓目標和內容,提高“指向性”
不同學段的教師專業標準的基本內容、要求、要實現的專業成長程度各不相同,明晰培訓的目標及內容,能有效提高教師培訓的指向性。為此,筆者采取了分層制定培訓目標的方法:新教師與老教師分層培訓,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分層培訓,骨干教師與全員教師分層培訓,小、初、高分學段培訓等等。如,通過新教師入職培訓,促進新教師努力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研究能力,盡快適應專業崗位;對骨干教師的培訓目標,是加快本地區拔尖人才成長步伐,樹立區域教育的標桿,引領區域教育向縱深發展,擴大地區知名度。
(三)優化培訓隊伍資源,提高“引領力”
2017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教師管理信息化的意見》,歷史上首次實現全國各級各類教師信息全面入庫,目的是分析全國、區域、城鄉、校際等不同層面和各級各類教師的資源配置,為優化教師編制配備、合理設置教師崗位、開展教師招聘補充提供基本依據。對此,筆者在走上新崗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本地區音樂教師資料庫,及時了解本地區音樂教師的相關情況,具體到教師的姓名、學校、性別、出生年月、身份證號碼、手機號、參工時間、畢業院校、學歷、職稱、專業特長、所獲榮譽、任教年級班級、優秀人才稱號等相關信息。另外,同步建立了不同學段音樂教師QQ群、微信群,以便及時交流學習。針對音樂教師師資不足的現狀,筆者與相關學校商討對策,采用交流、走教、支教等形式,支持音樂師資相對薄弱的學校。另外,在培訓活動中,筆者還采用了1+X團隊助推教師成長:成立地區名師導師團、1+X青藍工程、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等。一個領頭人帶動一個小團隊,一個小團隊裹成一個大雪球,風火相潤,成長跨越,凝聚成對自身價值的認同和超越,提高教師培訓的引領力。
(四)創新活動組織形式,提高“發展力”
培訓組織形式,是為了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圍繞一定的教學內容或學習經驗,在一定的時間環境中,借助一定的媒體,培訓者與學員之間相互作用的方式、結構和程序。筆者會通過專題講座、經驗交流、課例展示、案例研究、教學比賽等或多學員參與的集體教學培訓,或較少學員參與的小組式培訓,或個別學員的個性化培訓等方式對音樂教師進行培訓。另外,為了提高教師培訓的發展力,筆者還進行了一些創新。如借助于一些演出,對教師進行相關培訓。教師節演出需要合唱類節目,筆者就會利用這樣的機會對合唱團的老師進行合唱方面的培訓,老師們既能通過培訓獲得知識,又能通過參與演出活動獲得舞臺表演的經驗。再如筆者經常會將一些音樂試題、音樂話題或音樂視頻放到微信群讓老師們進行交流研討,或者會在教研活動之前,將本次教研活動的話題告訴老師們,讓他們提前進行思考研究,有效提高培訓活動的效率。
(五)強化培訓質量監控,提高“滿意度”
培訓不是旅游,拍張照發個微信告訴別人“這里我來過”。培訓的目的是為了教師的發展,因此,提高培訓的成效必須強化培訓質量監控。筆者在培訓過程中會及時進行培訓實施情況的記載,對參訓學員的出勤及培訓期間的表現情況進行記錄,適時對培訓的課程及主講教師進行滿意度測評,對表現不好的學員及時反饋其所在學校。每一個培訓項目都有明確的目標、要求和作業對學員進行學習過程評價。如聽課后的評課,要求每個人都要作交流發言;或活動結束后上交一份簡短的培訓心得;或在教案撰寫的專題培訓之后,及時進行一個音樂教案評比活動等。
路徑三:考核——用杠桿穩隊伍底板
教師考核是對教師工作情況的一項評價機制,是教師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工作,它對于充分調動教師立德樹人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對于音樂教師的考核,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筆者會不定期檢查音樂教師上課情況;對音樂老師進行隨堂聽課,并對所授課進行隨堂跟蹤檢測;定期對青年教師進行技能考核;要求新入職教師開設匯報展示課;定期舉辦音樂教師的專場音樂會;不同學段定期進行優秀課評比、基本功比賽等。最后將考核結果與學校相關政策相結合,用績效考核這個杠桿引領音樂教師隊伍建設的方向。
總之,一個地區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取決于這門學科教師隊伍的水平,它需要依賴一支高素質、高文化、高水平的強大的教師隊伍。作為地區的學科研訓員,這支隊伍的領頭人,加強并做好音樂教師隊伍建設的頂層設計,筆者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