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單簧管演奏教學是高校教學體系中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從某種程度上說,單簧管受到如此歡迎,一方面是因為它有詼諧的曲調,另外一方面是因為它有著比較豐富的幽默感,讓聽眾產生一種耳朵打開的愉悅感。但是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單簧管的音準通常很難準確把握,導致單簧管演奏教學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就單簧管演奏教學中如何進行音準訓練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關鍵詞】高校;單簧管演奏教學;音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作為一種木管樂器,單簧管從文藝復興時候開始就受到廣大音樂愛好者的喜愛,一直到今天,單簧管無論在室內音樂還是在交響樂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目前高校單簧管演奏教學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對于音準訓練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導致教學效果無法達到預期要求。實際上,音準不僅受到樂器性能、樂器律制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演奏者的演奏經驗、音樂修養和聽覺感受。本文在此基礎上,就高校單簧管演奏教學中的音準訓練展開具體的論述。
一、單簧管演奏教學中音準訓練的重要意義
單簧管音準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單簧管演奏教學中的重點問題,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各種類型樂器的美觀性、科學性以及結構等都越來越完善,單簧管的構造也越來越精準,這在很大程度上讓單簧管的音準質量有所提升。但是不得不承認,在單簧管演奏過程中,無論單簧管的構造多么完美,單簧管的價值多么高,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音準問題,這不僅是樂器本身所造成的,與單簧管演奏者的感知度和熟練度也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來說,單簧管多是應用于室內音樂和交響樂中,無論是室內音樂還是交響樂,對音準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1]。一旦在演奏的過程中音準出了差錯,整體的演奏效果也就會被打亂,整場演出效果也會因此受到嚴重的影響。在單簧管演奏訓練中,音準訓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演奏者要想對單簧管演奏進行熟練的掌握,除了要熟練掌握好口舌配合,還要熟練掌握單簧管的音準,只有這樣才能讓單簧管的演奏實現整體上的和諧[2]。
二、單簧管演奏教學中音準訓練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指法的訓練
在樂器演奏中,指法練習是第一步,學生只有熟練掌握指法,才能確保樂器演奏過程中的流暢度以及發音時候的清晰度。在指法訓練過程中,學生一般是在老師的指導下或者按照指法表的圖式進行演奏練習。由于演奏者在這個學習階段表現出來的能力非常低,難以發現除指法表意外的新指法。雖然指法表是在前人豐富演奏經驗中總結出來的一種指法圖式,有著較高的參考價值。但是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演奏技術不斷提高,實踐表現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在原有指法表的基礎上,人們會針對某些音的音準進行一定的擴充和彌補[3]。現如今,很多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都會使用多種指法,這種指法一般是針對一些特殊音音準而運用的。在指導學生練習指法的時候,單簧管教師要對此加以重視,不能僅僅將教學限制于指法表上,要引導學生練習一些沒有在指法表中體現出來的特殊發音,這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指法練習的全面性。
(二)重視肢體協調的訓練
單簧管演奏對于演奏者肢體的協調性有著較高的要求,比如演奏者每個手指在不同范圍內的活動都需要做好肩部、手肘、手腕以及手指之前的協調,同時還要保證手腦有協調的節奏。相對而言,肢體動作協調性練習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內容,學生很難真正去體驗和感悟。教師在指導學生肢體協調練習的時候,要根據實際情況給學生營造出一個自然的、寬松的訓練范圍,盡可能讓學生在這種寬松的、民主化的氛圍下放松精神[4]。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基本功的訓練。正所謂熟能生巧,學生只有熟練掌握單簧管演奏的基本指法,才能確保在演奏過程中做到流暢和放松。
(三)加強固定音高的訓練
在單簧管演奏教學中的音準訓練中,固定音高訓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固定音高訓練方法主要指在指法表展示范圍內所進行的音高訓練。從某種程度上說,固定音高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辨音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單簧管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反復練習指法表中的音高,從而熟練掌握每一個音高的吹奏力度。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就能對音高形成肌肉記憶和思維慣性。這樣,學生在進行單簧管演奏的過程中,就能有效地保持音節的流暢和穩定,在此基礎上提升演奏效果[5]。
(四)指法表的認知訓練
指法表是前人在不斷實踐和探索過程中針對單簧管演奏中指法情況而制作的一種圖示表,這是學生用來學習單簧管的主要參考依據。在單簧管演奏教學中進行音準訓練時,教師要加強對指法表內容的講解,讓學生能夠有效理解和把握指法表中的內容,理解控制音準與指法表認知之間的關系。其次,教師還要一拿到學生掌握指法表中展現出來的指位,在此基礎上進行反復的練習。就單簧管演奏教學而言,指法表是基本內容,并不意味著教師只在單簧管演奏教學開始階段進行教學。實際上,指法訓練貫穿于單簧管演奏教學中的整個過程之中,所以指法表的認知訓練也應當貫穿到音準訓練的整個過程當中,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奠定一個良好的音準基礎[6]。
(五)藝術素質的音準訓練
藝術素質的音準訓練也是單簧管演奏教學中音準訓練體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從某個程度上說,一個人的耳朵之所以具有音準的概念,主要是通過聽覺的訓練逐漸記憶下來的。經驗豐富的單簧管演奏者往往有著非常高的“聽”的能力,而這就是音準在頭腦中構成和建立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在實際演奏過程中,“聽”是一個最主要的組成部分。當演奏者自身沒有達到較高的演奏水平時,可以對他人高水平的演奏用心聆聽,對于“音準”這個概念用心去體會。在學習單簧管演奏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而多種的音準概念進行訓練,這是音準訓練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音準訓練的最終效果。就筆者教學經驗而言,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視唱練耳課學習中對正確音準效果進行多體會和多聆聽,尤其是包括合奏、重奏等不同的演奏形式,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音準”這個抽象概念的把握度和認知度,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藝術素質。經過長期的、反復的“音準”訓練,學生腦海中就對“音準”這個概念產生了永久性的記憶,最終,演奏者的頭腦中就逐漸建立起對音準的敏感度,比如演奏員用“耳朵音準”判斷弦樂器對微分音準的調整情況,這樣就可以實現粗淺的“樂器音準”演奏向成熟的“耳朵音準”的轉換。
(六)重視長音的訓練
在單簧管演奏教學中音準訓練過程中,長音訓練是固定音高法中一個重要的核心內容,這也是單簧管教師在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項訓練內容。長音訓練要求演奏者在進行長音練習的時候熟練掌握長音的節奏感和長音的力度。作為音準訓練的最佳時期,長音訓練內容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單簧管長音訓練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一個具體的音作為載體,讓學生以長音的形式吹奏十拍。在最開始的幾拍長音訓練中,學生通常無法掌握音準的穩定性和音準的力度,表現出來的音調大多數也是虛軟無力的。但是長音吹奏達到第六拍或者第七拍的時候,學生一般就可以對長音發出過程中的穩定程度和音準力度做到主動的控制和有效的掌握。學生在對長音音準進行控制和掌握的過程中,對于音準的記憶也會有所加深,這可以為音準訓練奠定良好的基礎。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教師往往忽視了長音訓練,或者采取的訓練方式不具有科學性。實際上,在長音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先要從基礎的知識著手,讓學生對長音的口型和指法形成一定的記憶,然后借助自然音階進行訓練,使學生在長音訓練的過程中對按鍵、音程口型和音程氣息形成一定的反應。除此之外,在連音處理上,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不斷深化學生對于音準差異的感受,在此基礎上確保學生有一個平穩的發音效果。
三、結論
綜上所述,單簧管演奏教學中的音準訓練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想要學生熟練掌握這些知識點和技能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管是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長音的訓練還是對指法的訓練,教師都要使用科學的訓練方式,在此基礎上不管提高學生單簧管演奏水平。
參考文獻
[1]張龍嬌.單簧管演奏教學中的音準訓練[J].音樂時空,2016(09).
[2]趙新雨.簡論普朗克單簧管奏鳴曲的情感運用與演奏技巧[J].大眾文藝,2014(18).
[3]龐亮.關于單簧管演奏基本練習的內容及其訓練方法研究[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4(02).
[4]董德君.單簧管演奏及教學中的幾個基本問題[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1(01).
[5]衛陽.淺析單簧管演奏教學中的音準訓練[J].求知導刊,2014(09).
[6]余鵬,周樓勝.論高等師范院校西洋管弦樂器演奏教學中伴奏的形式及其作用[J].當代音樂,2016(23).
作者簡介:趙陽(1988—),男,山西左權縣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單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