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逸心
【摘要】自人類有了社會文化開始,人們的生活中就不能缺乏音樂的熏陶。音樂能夠幫助人們舒緩心情,調劑生活,因此在小學階段,讓小學生有機會接觸到一些音樂知識,培養一定的器樂興趣愛好,將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之后的生活大有裨益。因此,在我國目前的素質教育新課標課程改革中,這部分內容已經被推薦成為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之一,這種教學安排也符合現代素質教育的重要理念。在此背景下,本文通過分析目前農村小學器樂教學的實際情況,提出了落實這一重要理念的過程中應當注意的事項。
【關鍵詞】農村小學;器樂教學;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在新課標的素質教育的理念下,一些與升學考試無關但是與學生長久生活有關的課程內容逐漸獲得了重視,器樂教學就是其中之一。越來越多的學校意識到器樂學習能夠很好地培養小學生的音樂素養,挖掘他們的音樂潛能。但因為器樂教學的教學條件的限制,想要在我國農村小學推行這一教學內容,實踐的過程中還有很多方面需要考量。
一、器樂教學在音樂教育方面的必要性
(一)更能培養出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積極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的好奇心強,但是注意力較弱。因此,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開展各式各樣的藝術實踐活動是幫助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中的好辦法。通過器樂教學,將學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器樂教學的課程中來,能夠讓學生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被灌輸相關知識。在教育界一直奉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有興趣,學生在學習上就能夠創造出無限的潛能。因此,對于小學音樂教師來說,與其將一些音樂知識灌輸給學生,讓學生對音樂藝術的興趣被剛開始學習碰到的困難磨滅,不如用藝術實踐課程——器樂,循循善誘地讓學生領略到藝術的魅力。
(二)通過器樂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對于農村小學來說,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們的生活環境。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他們不僅在學習知識時,很多時候受教學條件的限制,難以接觸到知識前沿,而且在面對外界社會時,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難以順利融入到城市中。針對這種特殊情況,在小學階段,教師就要積極創造條件,讓農村的孩子也能夠有足夠寬闊的眼界。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幫助農村孩子掌握一門器樂,能夠讓農村的小學生和城市中上課后興趣班的孩子一樣接受藝術的熏陶,提升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力,有助于增進農村小學孩子們的自信心。
二、器樂進課堂的實踐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一)在教學方法方面要形式靈活、得當
因為器樂教學內容需要大量實踐,因此教學方法設計上要明顯有別于其他理論性課程。在課堂上,教師要用多種形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積極性, 克服單調死板的老模式, 運用現代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主體, 多鼓勵、多讓學生自己試著演奏器樂,在演奏過程中出現錯誤時及時用合理的方式進行糾正,實現寓教于樂。
教師需要意識到因為實踐課程中學生不再是規規矩矩坐在課桌前,而是要動手實踐,這對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提出了挑戰。教師不能一味要求實踐課程的秩序和單純知識講授課程一樣,但也不能因為學生參與實踐而不組織課堂,亂于形式而有序于實質,才是理想的課堂狀態。
(二)在器樂選擇方面,要廣泛選取器樂
把器樂引進課堂, 不能為了教學方便,就只將常見的豎笛、口琴等具有獨奏性樂器的引進課堂。音樂表現形式的廣泛, 音樂內容包羅萬象,每種器樂都有自身獨特的魅力,因此只要能輔助教學,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的樂器, 都應該被引進課堂。器樂的多樣性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多種器樂的過程中找到最適合自身、能夠激發學習興趣中的一種,從而增強課堂中音樂形象的塑造力, 提高音樂對學生的感召力。
(三)開展各式各樣的器樂活動,幫助學生展現自我
僅僅教會學生能吹會拉并不是我們教學的根本目標, 而是通過借助樂器進課堂的輔助教學功能, 更快、更有力地幫助學生提高音樂水平和藝術修養。因此,可以在校內或者聯合其他學校舉辦一些專門的活動,在活動的幫助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校藝術節, 區藝術節, 各種器樂比賽。雖然初學器樂的小學生的演奏水平并不高,也不能演奏多么復雜高深的曲目,但是在活動中給予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后續學習的積極性,讓農村的孩子們在活動中培養自信心。
三、結束語
器樂教學走進音樂課堂,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改革,也是對農村音樂課程教師的一大挑戰。農村小學音樂教師需要針對這一課程要求加強自身的教學技能,革新自身的教學方式方法,圓了農村小學孩子們渴望學習樂器的愿望,讓學生們在樂器美妙的聲音中放飛美麗的音樂夢想,作為一項專長或者興趣愛好,讓孩子更加快樂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