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作為我國重要人才儲備資源,其素質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國未來發展。因此,教師應重點加強大學生素質培養,合理利用音樂教育,培養大學生形成正確的音樂鑒賞意識,以及審美能力。鑒于此,筆者主要圍繞音樂教育對大學生素質培養進行有效分析。
【關鍵詞】音樂教育;大學生;綜合素質;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大學生音樂教育現狀分析
目前,隨著素質教育逐漸滲透到大學教育領域,音樂作為一門美育學科,逐漸被學校提起重視。然而,在音樂課程教學領域,教師重點關注學生音樂技巧掌握情況,比如說樂理知識、演唱技巧,在學生綜合素養培養方面有所忽略。可以說,目前音樂教學情況并不理想[1]。因此,音樂教師應深度分析當前音樂教學存在的具體問題,全面優化與創新音樂教學理念,構建新型音樂課堂。以音樂課堂為載體,實現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
二、音樂教育對培養大學生素質的重要意義
(一)豐富學生日常生活,提高學習效率
以音樂課程為載體,滲透素質教育,能夠使學生日常生活更加豐富,為學生營造健康、和諧的教育環境。首先,大學時期音樂活動以群體活動為主,教師利用音樂活動,鼓勵學生進行交流、互動,讓學生之間能夠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其次,利用音樂教育,能夠使學生緊張的神經得到放松,減輕學生學習和生活壓力,提高學習效率。
(二)提升學生思想品德
大學時期組織音樂教育,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思想品德[2]。首先,大學音樂課程中包含著很多傳統民族音樂。學生在接觸民族音樂作品的過程中,能夠深入體會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從而有效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其次,教師利用音樂課堂,組織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鑒賞,在鑒賞過程中,深度分析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藝術內涵、文化思想,以及情感體驗。以便學生透過音樂作品,對生活、情感形成更加深刻的認知,實現學生道德品質有效訓練;教師向學生滲透積極、向上音樂作品,能夠讓學生端正生活態度。
(三)健全學生知識內涵和心理素質
優化音樂課程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知識內涵,健全學生心理品質[3]。首先,音樂中包含的文化內涵十分豐富,透過音樂作品,能夠深入體會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學生在學習音樂作品的過程中,能夠對其中包含的文化內涵加以了解,對于提高學生知識內涵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音樂表演,能夠逐漸培養學生自信心,讓他們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對待生活,健全學生心理品格。
(四)培養學生正確人生觀與世界觀
《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強調了新時期的音樂教育,應當以培養學生審美意識,提升學生綜合品質為教學目標。在大學時期,教師利用音樂學科,對學生素質進行培養、教育。讓學生透過音樂作品解讀與鑒賞,對人生、世界形成正確的思想認知,從而有效實現大學生的素質教育。
三、提升大學生音樂教育質量的幾點路徑
(一)合理選擇音樂教學素材
為了合理利用音樂課程培養大學生素質,教師應當合理選擇音樂素材。首先,教師應當深入發掘音樂課程內容,提煉與學生素質培養有關的教材內容;其次,教師對音樂素材進行有效整合,構建符合大學生素質培養需求的音樂課程體系;在挑選音樂作品時,教師應該盡量選擇積極、向上,且具有正能量的歌曲。讓學生在音樂作品學習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提高音樂學習效果。
(二)創新音樂課堂教學方法
教師利用音樂課程培養大學生素質時,應當注重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多元化的課堂形態下,深入鑒賞音樂作品中包含的文化內涵,透過音樂作品深入學習,健全學生自身思想品格。首先,教師可以結合音樂課程內容,合理創設課堂情境,利用多媒體將音樂作品以圖片、視頻等方式呈現給學生。方便學生對音樂課程內容形成深入理解,加深學生情感共鳴;其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對音樂作品進行鑒賞,鑒賞內容主要包括音樂作品創作背景、音樂特色、藝術風格等,方便學生對音樂作品文化內涵形成深刻理解。
四、結論
綜上,大學時期音樂課程包含的內容比較豐富,其中不乏包括樂理、聲樂、舞蹈等多種內容。將音樂學科有效應用于大學生素質培養中,將顯現出十分顯著的教學效果。教師針對學生素質培養需求,豐富音樂課程內容,創新課堂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環境,全面提高音樂課程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亮.淺談音樂教育對大學生素質的培養[J].陜西教育(高教),2018.
作者簡介:王光鋒(1965—),男,漢族,甘肅省武威市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