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社會中,鋼琴學習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鋼琴演奏成為唯一彰顯鋼琴學習成績的方法,可是,在鋼琴演奏時,若想實現這一目標并不輕松,本文對鋼琴演奏教學中音樂表現力的培養方式給予分析。
【關鍵詞】鋼琴;演奏;教學;音樂;表現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鋼琴具有寬廣的音域、優美的音色以及良好的音效。鋼琴能夠陶冶情操,并且具有相應的娛樂性,很多人雖然具備鋼琴演奏技巧,可是并未感受到音樂的靈魂,從而會令鋼琴演奏欠缺表現力,無法獲得觀眾的共鳴,令鋼琴演奏喪失本身的價值。
一、鋼琴演奏教學中音樂表現力的作用
(一)讓學生具備音樂感受能力
感受能力成為音樂表現力的一個主要內容,感受能力有利于學生體會音樂的曲調以及情感的表達,具備音樂感受能力的學生在學習中可以達到一石二鳥的效果。感受能力從某一角度講則為接受音樂作品所傳達的情感,具備音樂感受能力的傾聽者能夠加快融入到音樂表達的氛圍中,成為音樂作者的知音。當前,高校學生需要具備藝術修養,從而才能夠符合當前社會對人才的標準,所以,在鋼琴教學中,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二)讓學生具備音樂想象力
音樂想象力對學習鋼琴的學生而言十分關鍵。音樂屬于聽覺藝術,聽覺藝術為十分抽象的藝術,所以,聽眾需要具有充分的音樂想象力,從而才可以體會到音樂所表達的美。在鋼琴教學中,學生的音樂表現力與音樂想象力呈現出相互關聯的狀態,以某種角度而言,音樂想象力成為完成音樂表現力的主要方法,所以,鋼琴教師授課時需要運用示范性教學、比喻性教學以及情景還原式教學,以此鍛煉學生對音樂的想象力。讓學生具備良好的音樂想象力,體會到鋼琴旋律創造的山川河流、人間百態中體現出的美感,讓學生變成極具音樂素養之人。[1]
二、鋼琴演奏教學中音樂表現力的培養方式
(一)鉆研樂譜
鋼琴音樂演奏無法脫離樂譜,在充分分析樂譜以后,才可以有效實施鋼琴音樂的演奏。樂譜主要通過書面方式體現出來,經由分析并閱讀樂譜,可以體會到作曲家創作曲譜時的內心情感過程,并透過樂譜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這一方式的學習下,學生不但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樂譜,還可以讓學生在音樂表演時更加體現出豐富的內心情感。在進行鋼琴演奏教學時,教師要有目的地持續促進學生對樂譜研讀的理念,學生應當可以熟練把握樂譜的相應標記符號所體現的價值。學生在鋼琴演奏前需要通讀并理解整個樂譜,熟練記憶相關標號的所在位置。并且,學生要十分注重樂譜中的調性轉換部分,對曲譜左上角的樂譜性質與速度的標記方面,需要十分重視樂譜段落間的相應性質改變,特別是速度與表情。所以,學生在演奏鋼琴前需要對樂譜給予研讀,掌控樂譜譜曲中的大概體系,牢記樂譜標號與指法,對所有音符均給予時值確認,對樂曲的樂句進行有序規劃,掌握樂曲所傳達的理念,持續提高練習成效。
(二)應感受音樂內容的真正內涵
教師在鋼琴教學時,應當解讀作者的創作背景、目的與風格,讓學生體會作曲家創作時的情緒,乃至作曲家的創作目的。教師應讓學生學會使用不同方式體會音樂作品,包含聯想法與比喻法等,透過方法的把控,經由學生不斷努力,則可以展現出鮮活的生命力與表現力的作品。鋼琴樂曲的風格與作曲家的個性、情感、閱歷緊密相連,所以,閱讀極為關鍵,教師應當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透過了解作曲家,更加深入地理解作曲家的作品。
(三)應多聽而體會鋼琴音樂
聲音成為鋼琴的主要傳播渠道,其能夠將所需的音色與情感展現給觀眾,所以,聽覺功能成為演奏者最先具備的能力。因為鋼琴的音域極為寬廣,因此音響效果存在相應的多樣性,其能夠有效激發演奏者的聽覺,因此,鋼琴教師應當提高學生的聽力,提升對聽力審美與鑒賞程度的標準。在平時訓練時,讓學生通過不斷聽鋼琴音樂,讓學生真正掌握鋼琴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聲等,從而才可以體會鋼琴音樂想要傳達的情感與變化。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應當制定相應的有效計劃,從而提高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在提高學生鋼琴演奏能力時,要強化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理解力,并培養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與演奏應變能力。對一名優秀的演奏者而言,需要具備較強的音樂表現力,從而才可以有效展現出音樂作品的藝術魅力,為聽眾帶來無與倫比的聽覺盛宴。
參考文獻
[1]郭蓉.試論強化學生鋼琴演奏中的音樂表現力培養[J].音樂大觀,2014.
作者簡介:任婧(1994—),女,山西介休,碩士,研究方向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