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形勢下,大學生所面臨的壓力巨大,所承受的壓力來自于多方面的影響。大學生對社會的敏感度較高,易在心理上受到打擊,產生心理問題與焦慮的心情,影響著他們的日常生活。為此,需采取措施予以調節。音樂可放松人的心情,引導大學生走入創設環境中,重新搭建大學生的健康心理,這需要教育部門聯手最優的心理治療模式。本文的深入音樂治療法,談談其在大學生心理調節中的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問題;調節;音樂治療法;健康心理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一、大學生易產生的心理問題
(一)周邊環境
學生經過十幾年的寒窗苦讀,踏入了大學的大門,當看到自己所處的環境,與初、高中生活相差較大,或對自己的大學環境不太滿意,心理易產生落差,導致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大四的畢業生,即將步入社會,他們需面對人生的一大選擇,選擇就業職位。在選擇時,他們一味追求高薪職業,對就業形勢把握的不準確,不明白自己所學專業與就業的關系,加之來自家人朋友的的期望,無形中給他們造成心理壓力。
(二)人際溝通
四面八方且家庭背景不同的大學生相聚于此地,大學如同一個小社會,是復雜多樣化的。剛踏入高校的陌生環境中,他們希望被人接納與理解,會產生迷茫的心情,由于交流溝通不順暢,易產生焦慮感和落差感?,F在的大學生家庭條件普遍不差,他們多為獨生子女,在家里受著全家人的嬌生慣養,變得狂妄自大,做事不考慮他人感受,易觸碰他人的底線,造成與同學相處不好,漸漸易形成孤僻與抑郁。而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生,他們性格比較敏感,時常擔心周圍的人瞧不起他而主動脫離群體,易產生自卑心理。
二、音樂治療法的心理調節作用
(一)調節情緒,學會釋放
在大學生階段,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已逐步形成,面對事情時有自己一定的思維,但存在漏洞,甚至有的不會用委婉的語氣解決問題,整個人感覺比較耿直,更為嚴重的是易感情用事,造成偏激行為。高校會針對大學生的情緒問題,適當使用音樂治療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釋放情緒,引導大學生走向積極向上的道路。通過音樂治療法后的積極引導,就會對大學生的正面情緒進行維護和加強,從而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二)消除障礙,展示自我
音樂作為一個強有力的溝通工具,當多名大學生的喜愛相同時,他們在一起交流溝通時,會卸下心理防備,以平和心態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也能夠在群體面前暢所欲言,打破格式化的束縛。通過音樂治療法,大學生變得能夠在公共場合或多人群體中展示自我,增加自信心,同時在與他人交流溝通時邏輯思維變得更強,語言組織能力也變地更好,音樂賦予他們正能量,幫助大學生消除心理障礙,更好地融入團體中。
(三)陶冶情操,人格塑造
大學生的情感與思維及行為的表達,其實質上就是人格?,F階段,他們正處于人格的塑造時期,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保證人格全面發展的關鍵因素。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可陶冶情操,可見音樂有助于健康,音樂在人格塑造的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不同的音樂形式,風格、聲調、音色均不相同,從而對大學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最為明顯的是心靈上的熏陶與升華。
(四)創設環境,重視問題
現今,大學校園中已開始大學生心理問題咨詢,多渠道進行宣傳,如在校園宣傳欄中張貼海報,在廣播中播放好聽的音樂,社團聯合舉行音樂比賽,讓學生積極參與,接受音樂治療。并且眾多高校中還在建立了音樂治療工作室,組建專業的音樂治療師團隊,用優美的環境、專業的師資力量,構建音樂治療師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合理運用音樂試聽與游戲等方式構建輕松愉快的治療環境,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從而用音樂將個體帶入一個群體中,使他們能融入集體中,并在其中展示表現自己。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音樂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形式,在令人舒服的音樂環境下,可幫助大學生釋放情緒,減輕壓力,交流溝通無障礙,并在此中可陶冶情操,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為他們的身心注入正能量。在大學生時期最重要的是人格塑造,通過音樂的熏陶與升華,他們的交流溝通能力、展現能力都在不斷加強,這對于剛踏入大學校門的新生與即將畢業走向社會的學生是十分明顯的。以此來看,音樂治療法有助于大學生的心里健康。
參考文獻
[1]王佳.大學生心理調節中的音樂治療作用[J].藝術評鑒,2017(05):81-83.
[2]梁鈺.淺析音樂治療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調節作用[J]. 科技視界,2017(16):75-76.
作者簡介:霍紫沁,畢業于重慶師范大學藝術教育(音樂方向)專業,目前就職于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工作,主要負責學生干部管理、校園文化、藝術類活動的組織和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