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云真
[摘 要] 隨著中職學校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也在進行著教學模式的創新。微信公眾平臺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信息推送與共享工具。就如何將微信公眾平臺的信息推送與共享應用到中職食品工藝課程教學中,并指導學生如何借助這個平臺進行高效的學習,進行了可行性論證及系統性闡述,以期為當今中職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革提供更多的參考與借鑒。
[關 鍵 詞] 食品工藝;微信公眾平臺;輔助教學;創新實踐意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0-0064-02
微信公眾平臺是當前應用最廣泛的信息推送、共享工具,目前絕大多數中職生都會利用微信進行信息交流以及個性化展示。筆者調查發現,很多一線教師正嘗試著將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一種教學信息推送工具,但真正將其作為輔助性教學工具并應用于中職教學實踐中的并不多。鑒于此,本文就微信公眾平臺應用于中職學生食品工藝教學中的可行性及教學實踐進行系統闡述。
一、實踐研究的理論依據
微信公眾平臺下的教學應用創新的理論基礎主要源自于聯通主義學習觀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學習是學生主動接受外部知識信息,并在外部環境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相互的促進作用,使學生能夠自主完成意義建構過程[1]。而微信公眾平臺下的教學應用則是利用微信的信息推送與共享為學生創設一個學習情境與氛圍,促使學生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良好的知識交流與討論,使學生通過彼此合作、交流,將原有知識體系、學習經驗等新知識進行有效融合,進而形成意義建構,最終形成新知識體系。聯通主義學習規則提出:學習是一種發生在模糊環境中的過程,它可以存在于學生自身之外,并將不同的知識信息源、知識節點進行有機的聯通,進而促使學生能學習到比原有知識更豐富、更重要的知識。而微信公眾平臺下恰恰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聯通平臺,使學生可通過微信進行交互學習,利用微信將彼此的知識、信息源進行交流、分享,最終促使參與學習的學生能夠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而達到提升學習效果的目的[2]。
二、實踐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中職校在開展食品工藝教學時,仍以傳統的講授為主,以多媒體教學為輔。雖然,中職校在不斷增加食品工藝實踐類課程的課時,但由于該專業課程缺乏配套的實踐教輔工具,進而導致該專業學生嚴重缺乏直觀化、互動化的實踐課,加上課后的輔助性學習又受條件所限而無法有效開展,進而導致《食品工藝》專業課程難以取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由于微信公眾平臺具有信息傳播快、操作簡便、可視聽等優勢,符合食品工藝輔助性教學工具的要求。微信公眾平臺在中職生中的受眾范圍極廣,幾乎每個學生都在利用微信進行信息交流,其數據共享模式實現了信息群發、推送、自動回復與在線留言等功能,故其功能性、受眾范圍也契合食品工藝實踐教學需求。食品工藝專業教師既可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的信息群來推送相關課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還可推送與食品工藝相關的教學視頻,使學生可以結合相關視頻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學生也可借助微信及時向教師質疑、提問等,進而解決課堂學時有限,相關工藝流程、操作無法進行的問題。在促進師生互動的基礎上,也提升食品工藝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微信公眾平臺應用于食品工藝教學具有極高的可行性。
三、實施實踐研究的保障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羅杰斯曾言:“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的教學氣氛。”微信公眾平臺下,實施食品工藝的輔助教學,也應建立在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基礎上。首先,教師應恪守師德,重視自己言傳身教的作用,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感染學生,并贏得學生的尊重,這樣才能促進師生之間更為廣泛的交流,如情感交流、知識交流、學習中疑問交流等。其次,教師應賞識每一名學生,無論是“學優生”抑或是“學困生”,他們每一個人均有自己不同的閃光點。賞識學生,是一種激勵,它可促使學生處于比較積極、高昂的學習狀態中,使學生學習動機更加明確,促使學生產生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會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下,主動接受微信平臺下食品工藝輔助教學的內容,積極參與到相應的學習活動中,這為進一步提高微信平臺輔助教學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礎[3]。
(二)設計合理的教學流程
構建基于微信公眾平臺下的食品工藝教學模式,教師必須搭建一個微信公眾賬號,建立微信學習、交流、討論群,同時,還要完成教學流程設計。本文將微信公眾平臺下的食品工藝教學模式設計成三個階段:(1)課前預習;(2)課中教學;(3)課后拓展。(詳見下圖)
四、微信公眾平臺應用于食品工藝教學的實踐研究
下文以中職食品工藝“碳酸飲料生產工藝”教學為例進行實踐研究分析。
(一)微信公眾平臺下輔助教學過程分析
1.課前預習。課前預習對“碳酸飲料生產工藝”課堂教學的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微信公眾平臺輔助教學模式中,課前預習主要體現教師的引導,預習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使學生明確預習目標(一灌裝方法;二汽水主劑;三糖漿配制)。其次,教師通過微信指導、鼓勵學生自主進行相關學習資料的收集,并按相關目標進行預習。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及時利用微信與教師進行交流,從而全面提高預習效果[4]。
2.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最重要的部分,通過不同的課堂環節,讓學生學到不同的知識。微信公眾平臺下輔助教學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必須及時解決學生預習中出現的共性問題,并就學生出現的個性化問題利用微課給予學生個性化指導。其次,在完成相關教學內容之余,為學生留下一定的自主討論、自主研究的課題或任務,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積極進行探索,自主解決問題。最后,教師將學生提出的學習難點、疑惑進行統一講解,并將這些難點、疑惑制成微課課件,上傳至平臺的學習討論群中,以便學生隨時進行學習與研究。
3.課后拓展。課后拓展主要體現在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進行解決,并且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同時,課堂拓展環節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如教師可為學生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使學生能一直處于自主學習探究的狀態。教師則可以在拓展環節中,為學生進行指導性或是方向性的解答,使學生能夠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彼此間的知識合作與交流,使之能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聯想主義學習觀的促進下,不斷加強新、舊知識的關聯,從而完成新知識的建構。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交互學習,利用微信的推送、共享優勢,將學生創新思維、創新的方法以及關鍵性知識進行交流、分享,最終促使參與學習的學生能夠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而達到提升學習效果的目的[5]。
(二)微信公眾平臺下教學結果分析
1.輔助教學滿意度分析。調查發現:46名中職學生均對微信公眾平臺輔助教學持滿意態度,滿意度100%。但也有3名學生表示,自己在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學習時,很多問題無法進行自主探究。究其原因,這3名學生基礎知識相對較差,自主學習能力尚待提高。絕大多數學生表示,基于微信公眾平臺下的《食品工藝》教學,可幫助自己走出自學的“困境”,遇到問題或困難時,通過該平臺能夠得到同學、教師的有效幫助,同時,也能夠促使自己通過該平臺獲取更多教材中無法得到的知識與信息。
2.互動、參與度分析。學生在微信公眾平臺下的各個教學環節中互動良好,都可在相關的教學過程中,提出或回答相關問題,自主參與到疑難問題的探究與學習中,并通過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完成相關的課前預習、課堂學習以及課后拓展內容。
3.學習成效分析。經對“碳酸飲料生產工藝”教學后的小測成績分析發現,在微信公眾平臺輔助教學下,學生對“碳酸飲料生活工藝”一節的小測平均成績為89.7分,上一年常規教學模式下的小測成績為80.2分,成績提升明顯。
綜上所述,微信公眾平臺下食品工藝教學的創新實踐,不僅具有較高的可行性,還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它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互動性與參與度,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而且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創新及個性化學習與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娟,肖春玲,關正萍,等.高校食品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3):156-157.
[2]嚴大虎,陳露遙,費瑞偉.微信公眾平臺支持下的適時教學:以“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7,27(1):35-41.
[3]張葳.“互聯網+”背景下的中學生物教學研究:探索基于微信公眾平臺混合教學模式的創新[J].教育參考,2016(5):49-54.
[4]程超,李國林,石秋香.微信公眾平臺下的微課程開發與應用:以《教育統計與測評》課程為例[J].云南開放大學學報,2015,17(1):29-33.
[5]李劉求.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中職電子技術應用教學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7):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