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亮
[摘 要] 實訓課是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徑。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要有效運用任務驅動法,就要做好作品展示及評價,還要應用微課。在采用任務驅動法的時候,要注意給學生創造真實、良好的情境,設計貼近生活、開放性的任務,提高實訓課的上課效率,讓實訓課更精彩。
[關 鍵 詞] 中職;計算機實訓課;任務驅動法;作品評價;微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0-0136-02
計算機專業的課程特點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相關,相輔相成。特別是中職計算機教學,理論課與實訓課的開設比例是1:3,實訓課已是中職專業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徑。學生只有親自動手操作,才能了解軟件的特點和作用,熟練地使用軟件。而實訓課又是計算機專業課教學的難點,我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深深感到實訓課組織難度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參差不齊,學生在動手能力和思維習慣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致使課堂松散,課堂效率低,往往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那么,怎樣能上好計算機實訓課呢?根據本人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對計算機實訓課教學的看法。
一、有效運用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是指教師將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以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引領學生主動思考、自主探究。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掌握知識要領,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生學會如何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任務驅動法在實訓課中的應用,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幾個環節:
(一)采用任務驅動法時要給學生創造真實、良好的情境
因為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所以,要讓學生自覺自主地學習,首先要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吸引他們進入學習的情境。另外,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來看,學習總是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因此,我在上課導入時,首先創設一個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且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產生學習的興趣。如,我在講Word文檔編排時,設計了讓學生制作賀卡這一任務,先在課前播放《感恩的心》這首歌,上課后,再這樣導入:“剛才我們欣賞了經典老歌《感恩的心》,學會感恩,心中有愛,方能感知生活給我們的恩澤。在生活中,值得感激的有很多,比如父母、老師、朋友。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讓我們享受到人世間的親情與幸福;老師的諄諄教誨,讓我們嘗到學習的快樂;還有朋友,讓我們生命的旅程不再孤獨。我們怎樣表達對他們的感激之情呢?這節課,我們用Word制作一張賀卡送給他們,讓賀卡來傳遞親情、友情、師生情。”從而導入課題“自制賀卡、傳遞真情——Word文檔版面設置”,使學生從情感上產生強烈的學習渴求,收到明顯的效果。
(二)任務的設計要貼近生活,是開放性的
我認為任務驅動法的成敗就在于任務的設計,好的任務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順利完成教學的要求。教師要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用任務貫穿教學內容,任務的設計要靈活創新,有趣味性,同時必須貼近生活,內容是學生感興趣的。
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靈活一點,不要面面俱到,要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空間。設計的任務不僅要包含基本任務,還要包含任務的引申與可擴展點。這樣在完成基本任務后,不同的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條件與需求,由任務中的“可擴展點”做進一步的發揮。這樣的設計既能控制整體教學進度,又可以因材施教,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動性,激發創造欲望。
例如,我在利用Word進行圖文混排的案例設計時,設計的基本任務是“城陽區萬科玫瑰里別墅區”的宣傳單制作,這個宣傳單在公交站臺隨處可見,樣式是固定的,學生完成這一任務后,基本掌握了Word圖文混排的相關知識與技能。我又給學生設計了以下拓展任務:“丹香康城路店”元旦開業宣傳單、“青島方特游樂園”暑期活動宣傳單、“校舞蹈社團”招生宣傳單。這些任務,教師只給學生一些圖片和文字素材,要求他們熟練地運用Word圖文混排技術,自主選擇廣告的主題,進行版面設計,制作宣傳單。這樣做,一則使用了來源真實的學習和生活的素材,對學生很有吸引力,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不僅停留在“學”的層面,而且會加以利“用”。避免了所學知識與實踐嚴重脫節,讓學生覺得學習沒有什么用,根本用不上,從而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也就因此喪失了學習的意義。二則,任務具有開放性,更容易讓學生自己有發揮的空間,讓學生有思考和嘗試的余地,有一定的創造性,這樣的任務才會讓學生以一種非常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以及原有的經驗去嘗試解決新的問題,同化新的知識,將知識變成自己的,學生就會感覺到通過自己的智慧將任務完成得更好,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學生課后就會主動去查閱資料,主動與同學交流討論,主動請教教師。做出來的作品主題突出,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協調,給人美不勝收的感覺。由此可見,一個好的有開放性的任務更容易讓學生發揮出自己的創造力,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有的時候會讓人大吃一驚。同時這樣的任務還會使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自覺進行知識的拓展,學生思考的問題可能就不僅僅止于課本的內容了,這就讓學生有了后續繼續學習的欲望和空間,促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繼而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二、做好作品展示及評價
如果說科學、合理、有針對性地設置實訓任務是上好實訓課的關鍵,那么對實訓課任務完成情況的檢查、評價是提高實訓課教學效率的保障,失去這一環節,實訓課的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實訓課的考核評價要堅持總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建立由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小組評價及教師點評等多元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學生參與教學的評價,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參與性;鼓勵學生表達對自己、對他人的操作作品的看法,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所以,評價的主體不只是教師,還可以是學生本人,也可以是項目小組的其他成員。但是在評價時,不同的評價主體要有不同的著重點。比如,教師在評價時,應主要評價學生在實訓過程中表現出的對知識的理解,對操作技能的掌握;應注意學生的差異性,盡可能地肯定和激發學生的表現;而學生自評,應主要評價自己的收獲,相對于之前的進步,即“我是否學到了知識”“我是否會操作”;而項目小組的互評,應著眼于評價學生在小組內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在小組中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這樣,不同的評價主體作出的評價才是全方位的,也是全面的。
三、應用微課
微課是使用多媒體技術在十分鐘以內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音頻或視頻。在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與其他專業不同,它最難、最關鍵的一點便是實訓操作,首先,學生層次不一樣,教師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而用微課教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觀看教學視頻,不受時間和教師的影響。教師可以在對實訓內容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提取出其中的重要知識點以及操作技巧來制作微課,存放在計算機教學平臺上,供學生在課堂上隨時學習。學生通過觀看和模仿,在無形之中就提高了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再加上教師的適當補充和重點講解,從而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對改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即使在課后也可以通過學習微課來進行復習和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有利于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與氛圍,與當前的教學改革趨勢相一致。
參考文獻:
[1]陳萬仙.任務驅動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13).
[2]邸英.任務驅動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