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東蘭
[摘 要] 計算機專業課程是當前各級各類學校中普遍開設的一門科目,計算機專業技術也是新世紀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和基本能力之一,一個人若不具備熟練操作計算機的能力,那他也就不可能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優秀人才。作為培養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的基地和搖籃,高職院校對國家的發展和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為國家輸出了大批量的人才,也是國家人才戰略得以實施的重要途徑。在此,就中高職銜接視角下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進行淺要的探究。
[關 鍵 詞] 中高職銜接;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0-0006-01
我國的職業教育以培養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以提升公民的整體素質為基礎,以提高公民的就業能力和工作水平為理念。但是部分學生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習中成績差、底子薄,造成他們在升入了高等職業技術院校之后,在學習中遇到了極大的難度,嚴重影響了高等職業院校教學效果的提升,制約了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發展,對學生日后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之后的發展也造成了較大影響,更會讓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受到較大影響。尤其是計算機專業,因其專業性更強,所以必須高度重視中高職教學之間的銜接,讓學生能夠更快適應高職教學模式,保證學生學習動力的持續提升,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不斷提高,將學生打造成卓越的優秀人才。
一、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需要體現中高職銜接理念
當前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和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學內容及課程設置并沒有進行有效的協調,而是各立門戶、各自為政,中職學校設置的專業,可能在高職院校當中并沒有設置,而高職院校想要招生的專業,在中職院校中也沒有設置,這就是因為中高職銜接不緊密造成的影響。另外,很多科目在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當中都有設置,但是內容大致相近,并沒有什么差異,甚至部分高職院校的科目內容還不如中職學校的內容翔實、實用性強,這就造成了大量資源被白白浪費,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高職院校的教學效果。因此,必須保證中高職學校教學內容的緊密銜接,避免內容出現重復。例如,高職院校的游戲動漫設計專業,學生畢業之后主要有動畫設計師、特效制作師等工作方向,需要較為深厚的美術功底。但是在中職學校的課程設計和教學實施中,并沒有對學生進行美術方面的培養與強化,同時學制較短,學習不深入,造成了學生進入高職院校后的專業學習困難,教學效率提升有限。所以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課程設置中,需要綜合考慮、科學設置,對學生進行比較廣泛的基礎培養,重點夯實學生的基礎技能,以便在高職教學中進行細分和強化教學,實現學生專業技能的有效提升。
二、計算機專業教學實施需要體現中高職銜接理念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教學和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銜接,并不僅僅是學歷的提升,還包括所設置的課程的銜接、教學理論的銜接、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銜接、職業素養培養方面的銜接等多個方面。為了保證中職學校教學實施的過程同高職學校教學模式的緊密銜接,在中職學校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在保證中高職課程一致的基礎上,在中職學校的教學中注重基礎的夯實,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中注重教學內容的細分與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這樣可以實現基礎教學與提高教學相輔相成,確保中職、高職教學效果的同步提升。例如,在平面設計專業的教學中,中職學校教學重點進行基礎理論和基礎能力的培養,把商標設計、報刊設計、廣告設計、網站設計融合在一起進行教學,主要教學各種不同類型的平面設計的共同特征和設計方法,保證學生形成正確的設計理念。在高職院校的平面設計專業教學中,再對各種不同方面的設計進行專業化的教學,保證學生在高職院校可以學得更加高深的知識,同時能力也得到更高的提升。
三、計算機專業職業培養需要體現中高職銜接理念
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專業技能水平,保證學生能對未來工作崗位的要求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學校一般會采用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保證學生能夠更快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了解工作崗位的發展方向。對此,可以采用中高職銜接的理念作為計算機專業職業素養培養的工作指導,組織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專業學生進入和高職院校進行合作辦學的企業進行定崗培訓,讓學生獲得更高層次的職業培訓,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開闊眼界,提高人生目標,可以促使學生在中職學校畢業之后直接進入高職院校學習,保證學生接受到更高層次的教育,實現更高層次的發展。
總而言之,實行中高職銜接,培養計算機專業人才,需要以市場需求為基本要求,以促進就業為主要原則,構建中高職一體化的教學銜接模式,統一進行教育教學,規范進行課程設置,具體開展教學工作,不斷進行教學改革,深化素質教育理念,為將學生打造成為一名優秀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穎.中高職銜接視角下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電子世界,2013(24):199.
[2]成亞玲,譚愛平,蔣書同,等.中高職銜接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編制研究:以計算機應用專業為例[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5(4):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