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秋
[摘 要] 就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加以研究,通過調查,發現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普遍存在消費觀念不成熟、盲目追求品牌以及缺乏必要的消費計劃等不合理消費行為,這類不合理行為對家庭以及社會造成不利影響。針對此類問題,結合高校實際,提出了開設適當理財課程、加大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的建議,以期能為引導大學生消費行為、遏制校園信貸發展提供幫助。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大學生;消費;校園信貸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0-0011-01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消費觀念以及消費行為也出現了許多變化。高職院校大學生作為社會消費群體的新生群體,在一定程度上引領消費的發展。如何規范高職院校大學生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糾正不良消費行為,對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消費的特點與調查研究報告
高職院校大學生作為社會消費當中的一個特殊群體,既有成人消費群體的一般特點,又是一個經濟上尚未獨立的特殊消費群體,這樣消費特點造成其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存在許多問題。根據調查研究發現,高職院校大學生消費問題主要有以下三點,分別是消費的觀念不成熟、盲目追求品牌以及缺乏必要的消費計劃等。在消費觀念不成熟方面,高職院校大學生自身經濟獨立意識不強,對收入與消費的比例關系缺乏正確理解,容易出現盲目消費情形;此外,高職院校學生的自控意識不強,容易受到廣告、網絡等宣傳媒介的影響;攀比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非理性消費行為。其次盲目追求品牌,根據調查研究,目前43%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在選擇產品時其首選因素就是產品品牌,究其原因,當前品牌理念已深入人心,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都對品牌形象有著特殊偏愛。高職學生作為新生的消費群體,他們對品牌的感知以及敏感性更強,相較于其他消費群體,高職學生對品牌的追逐更為強烈。最后高職院校大學生普遍缺乏必要的消費計劃,表現在消費的隨意性和偶然性。他們普遍缺乏制訂消費計劃的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現消費超限及提前消費現象,加之當前大學生消費更加趨于多元,除了進行必要的學習方面消費外,更多地會選擇交際消費、通訊、游戲娛樂等社交消費,以此來獲得認同。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消費的影響以及建議
當前大學生消費已經成為家庭開支的重要部分,據統計,高職院校大學生人均年消費約10800元,加之學雜費和住宿費等必要開支,一名大學生的年消費將近2萬,按照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974元(來自《2017年中國居民消費發展報告》),這筆花費對很多家庭來說已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高職院校學生依舊盲目消費,不但會加劇家庭的壓力,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價值觀以及消費觀的培養都極為不利。因為,高校必須關注大學生消費,努力規范高職院校的消費行為。本文結合大學生消費特點,就如何規范大學生消費行為,培養正確的消費觀,遏制校園信貸蔓延,提出兩點建議:
首先需要積極地引導高職院校學生養成科學的消費觀念,所謂科學的消費,即消費計劃性,要學會充分運用有限資金,統籌安排整學期的消費計劃,讓每筆開支有意義,對此建議高職院校要開設有關理財方面的課程,培養學生的理財意識,讓學生樹立科學消費的觀念。
其次通過良好的校園風氣來引領正確的消費心理。實踐證明,良好的校園文化對學生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想要學生學會理性消費,就需要營造出與此相關的優良風氣。高職院校可采取講座、班會、標語等方式直接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和踐行科學消費。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開展多種校園活動,豐富校園生活,在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方面加以培養,讓學生將關注力集中到其他或者更高的層次上,在潛移默化中灌輸理性的消費理念。總之,高職院校需要把培養高職生的正確消費心理以及消費行為當作學校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并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正確消費觀念的專題,這樣不但可以養成良好的消費心理以及消費行為,而且也可以促進校園良好氛圍的發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可以發現,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消費心理以及消費行為普遍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要求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消費,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念,合理適當消費,這對減輕家庭負擔,提振校園風氣,促進社會和諧都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楊正燕.高職學院大學生消費現狀調查與探究[J].智庫時代,2017(13):37-38.
[2]王雨生.高職院校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研究[D].長江大學,2016.
[3]李瑞敏.高職院校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調查分析及思考:以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1(2):27-29.
[4]楊新惠,蔡靜靜.談高職院校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J].商場現代化,2008(2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