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飛
[摘 要]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中西方思想文化開始處于交流激蕩中。這種現象的出現,勢必會給我國大學生在價值觀上帶來不同程度的沖擊。對此,需要高校注重并以“蘇區精神”作為指導,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诖?,主要對“蘇區精神”在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的時代價值進行探討,以期能夠進一步提高大學生思想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
[關 鍵 詞] 蘇區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0-0014-01
所謂“蘇區精神”,就是指我黨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過程中,發展和保衛革命的根據地,也就是蘇區,所鑄造出的革命精神?,F階段,“蘇區精神”不僅是中國革命精神中的重要部分,同樣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實踐中的產物。該精神所體現出的優良作風可作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教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對現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準備教育,提升其綜合素質,滿足自身發展需求,進而使其在發展過程中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倡導“蘇區精神”的現實意義
(一)“蘇區精神”武裝大學生思想抵御中西方思想挑戰
隨著改革工作的深入,現代大學生的主流思想開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西方思想的影響和沖擊[1]?!疤K區精神”的出現,充分體現了過去蘇區人民對共產主義堅守的信仰,進而戰勝其在思想政治中出現的矛盾思想,最終取得革命勝利。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大對“蘇區精神”的弘揚,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正確且理性地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二)“蘇區精神”有效增強大學生愛國情懷
建立以蘇區為主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能夠使現代大學生走入歷史,更好地繼承愛國精神。在此過程中,以物化所承載的“蘇區精神”會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深入感受到過去革命烈士為獲得國家獨立而前仆后繼參與戰斗的愛國情操。
(三)“蘇區精神”培養大學生“艱苦奮斗”的創業意識和進取精神
隨著現階段我國市場經濟所呈現出的多元化價值取向,現代大學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貪圖享受、怕苦怕累的現象。針對這種現象,則需要高校通過“蘇區精神”中所具有的“艱苦奮斗”和“廉潔奉公”思想對學生進行教育,以此有效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
二、“蘇區精神”與大學生思想教育相結合
對高校而言,在面臨中西方思想交流的形勢下,要想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思想健康發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首先就要注重對“蘇區精神”的認識,簡單來說就是認識蘇區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時代價值。對此,高校相關人員需結合實際情況,將“蘇區精神”與現代大學生思想教育進行適當的結合。對如何進行有效結合,其可按照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加強“蘇區精神”對學生課堂教育的引導
1.實現“蘇區精神”與教材和課堂的有效結合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實際工作中,要注重對大學生思想加強工作[2]。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將蘇區精神所具有的內涵與學生所學的各個課程進行結合。這樣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記住蘇區精神,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對此,則需要高校結合自身發展知識、發展狀況,針對性地規劃課程和教材。
2.實現“蘇區精神”與第二課堂的融合
通過對學生開展第二課堂的實踐活動,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對此精神予以內化。具體來說就是以“蘇區精神”為主題,開展相關的團學活動。如,開展“蘇區精神”的學生干部培訓班,以此培養具有先進思想的學生干部。此外,高校也可通過“蘇區文化藝術節”或“蘇區精神”講座等活動,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便能夠進一步推動學生發展。
(二)實現“蘇區精神”實踐教育功能
為了能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實現“蘇區精神”實踐教育功能,需要合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來承擔社會責任。在這其中,高校要以蘇區精神為核心進行[3]。在此基礎上,高??衫锰K區革命遺址中的社會實踐教育功能,讓學生通過自身在參觀中的感受,更加全面地認識這方面,強化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實現高校對我國大學生個人素養的提高,還有利于高校對學生在良好行為上的培養。
三、結語
綜合上述,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思想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在當前中西方思想交流中,給大學生思想帶來的極大的影響。在這種形勢下,作為高校必須注重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此工作中,可以蘇區精神作為指導,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本文通過對“蘇區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時代價值深入分析后,“蘇區精神”在高校教育中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以此促進其獲得更好的發展,進而滿足現代社會發展對這方面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唐正芒.長征精神與川陜蘇區精神比較略論:基于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研究視域下的解讀[J].陜西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18-23.
[2]高凡夫.蘇區精神地位的確立及對紅船精神研究的啟示[J].蘇區研究,2017(1):120-128.
[3]肖榕.蘇區精神及其在德育教育中的融入分析[J].現代交際:學術版,2016(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