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子
【摘要】聲樂教學中的個性與共性,是每個學習歌唱的學生都會遇到,并且有可能產生疑惑的問題。要想處理好聲樂表演藝術中詞作者,曲作者,唱法,審美方式等多維的關系網,首先要掌握基本的演唱方式與技巧,在此基礎上,將演唱者個人的思想,感情,特點,想象注入到表演之中,運用科學化的求同存異方法,才能使聲樂教學走上一條良性循環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聲樂教學;共性與個性;打開與集中
【中圖分類號】J613.3 【文獻標識碼】A
聲樂藝術是一種聽覺藝術,完美的藝術修養,優雅的歌唱儀態,足夠的氣息支撐,純凈優美的音色,是每個歌唱者共同追求的目標。歌唱者通過優美的聲音,傳達給觀眾凝結了自身對作品的理解,再創作,流露出有別于其他人的藝術個性,達到較高的藝術的審美高度。以喉嚨打開與聲音集中為例,分析聲樂教學中共性與個性的辯證關系。
一、聲樂教學中共性點
優美的聲音一定是充滿藝術感染力的聲音,聲音的高度集中,音質的純凈,輕重機能的自由切換,咬字吐字的清晰,高音區弱唱能力,都是判斷聲音是否優美的原則。聲樂教學的過程也處于各種矛盾之中,放松與積極,真聲與假聲,打開與集中,都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喉嚨的打開要求我們想象驚訝時候的神態,喉部放松,喉位下沉,喉頭下降擋氣。喉部除了向外部擴張打開以外,通過喉結,也就是甲狀軟骨要有向下拉的一個明顯的力量。男性的喉結突出,所以較容易觀察,可以從外部觀察到,歌唱者喉部放松時,舌頭是平放的,舌根放松,像剛睡醒的狀態,這時,歌唱者就處于打開喉嚨的狀態了。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吉諾貝基曾說過:好的呼吸,會使喉嚨的生理反應得到放松,咽喉腔就會自然打開,氣息就會通常無阻,直打到面罩上面去。所以要想打開喉嚨,一定要有正確的呼吸支持,比如“打哈欠”,“倒吸氣”, “聞花”,等方式練習正確的呼吸。穩定的喉頭,對歌唱來說起到的是基礎性的作用。
聲音的集中,聲音的集中要求聲帶拉緊,聲音收縮,充分打開口腔的基礎上,把聲音集中到頭腔上方一個小的區域,位置高,聲音飽滿,具有極強的穿透能力,音色明亮,音質純凈。聲音的高位置是集中的基礎,想象人體前后兩部電梯,前面的電梯停在最低樓層,后面的電梯停在最高樓層,發聲時,聲音從這部高的電梯穿過,像面罩一樣,打到頭腔上方。結合喉嚨打開,喉嚨的低位置,抬起軟腭,在氣息的支撐之下,各個器官相互協調,相互作用這個過程是相互依存和制約的,老師經常給我們說”氣息一大片,聲音一條線“,聲音的集中需要安放在正確的位置,演唱時音區越高,位置越靠上,達到極限音區時,后面的”電梯“移至頭頂,使聲音站起來。在教學中常用母音“a”練習,是因為在唱母音“a”時很容易打開軟腭,用輕機能發出集中的聲音,采用上下行音階交替練習,達到各個音區的統一。
二、聲樂教學中個性點
雖然科學發聲方式的共性是客觀存在的,但是針對每一位歌唱者來說,都有每個人各自的特點,在音域,擅長的演唱作品,也存在不同點。歌唱者演唱的方式風格受到本身所處時代,語言,成長環境,嗓音條件,發聲方法等等眾多方面的影響,同樣一首作品,不同的人演唱會有不同的演繹效果。
喉嚨的打開,聲音的集中,在聲樂教學中,面對不同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吳其輝先生曾經說過:“要想學好歌唱,首先要打開喉嚨,喉嚨打開的好,位置才能上去,共鳴位置比較好,這時呼吸才能沉下來,如果喉嚨打不開,聲音也出不來,氣息下沉從何談起,氣再下沉還堵著哩”。這說明打開喉嚨與呼吸共鳴位置之間的相互關系,。聲音的集中必須建立在充分打開喉嚨的基礎上,調節聲帶,使其閉合,音波沖擊到軟腭,與打開喉嚨向下的力量形成對抗,兩部”電梯“反而行之,使聲音更具穿透力。對于一些學生,在初學階段,可能會遇到口腔過大或過小,肌肉緊張僵硬,音色沒有穿透力等各種常見的問題。那么我們需要對癥下藥,找準問題的關鍵,理清楚打開喉嚨與聲音集中的關系,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放大個性特點,才能得到進步。
三、聲樂教學中共性與個性的辯證關系
聲樂是一門錯綜復雜的藝術,需要掌握科學的發聲方式,又需要根據作品的風格,形式,文化,個人對作品的理解加以個性化演繹。聲樂教學只有通過“求同“為基礎,”存異“為個性化手段,用辯證的思維處理打開喉嚨與聲音集中的關系,才能幫助學生解決在聲樂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更快更準地找到問題的關鍵,不斷提高學習與教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