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 楊聲軍

【摘要】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視唱練耳教學是學生提高唱歌課質量的關鍵和根本所在。視唱練耳是一門基礎課程,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音高、音準能力,還能發掘出學生的音樂潛能和良好的音樂感覺,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音樂素養和歌唱能力。在現代唱歌課堂上,所有音樂老師越來越重視視唱練耳的教學,有針對性的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視唱練耳教學。
【關鍵詞】小學生;唱歌課;視唱練耳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唱歌課的視唱練耳教學中,“聽音”和“視唱”是最為重要的基礎。不管是老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無論是唱歌課還是其他音樂課,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視聽能力,進行唱歌教學最重要的任務便是提高學生音樂方面的素質。唱歌課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們感受音樂的美,旋律的美和生活的美。在本人的教學生涯中,視唱練耳一直貫穿教學的始終,讓視唱練耳輔助歌唱和音樂課堂,兩者相輔相成,有機統一。
一、視唱練耳是課堂發聲練習的基礎
在對歌曲進行簡單的分析之后,就正式帶學生進入歌唱階段。首先,是帶學生進行發聲的練習,這時候視唱練耳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發聲練習主要是通過母音進行高音的表達。比如學唱《拉庫卡拉查》時,用“a”進行母音練習,練習的音就是歌曲的旋律片段,以“中央c”開始半音向上或者向下進行練習,并在聲訓中解決歌曲的重點難點。還可以把學生分成四組,有兩組同學進行發聲練習,另外兩組同學開始嘗試唱歌詞,進行一兩次后,把兩組順序進行互換。這樣增強學生的興趣和歌唱的主動性和歌曲音高的準確性。
二、在歌唱的旋律中培養小學生對視唱練耳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的唱歌教學中,學唱歌曲是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容易培養學生視唱練耳興趣的時候。比如《放風箏》,在老師進行范唱或者錄音原唱時,學生可以小聲的模仿和跟唱。在進行視唱練耳訓練的時候,學生要著重把握裝飾音、速度術語等表現記號處理的辦法。進行教唱歌曲時,教師要循序漸進,在第一次聽歌曲要把握這首漢族民歌宮調式的特點,再次聽歌曲時讓學生知道這是河北民歌,反復聽歌曲中讓學生找出旋律中的偏音清角音,對每一遍聽辯歌曲都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讓學生帶著思考去聽,不斷感受歌曲的節奏、情感、速度等。比如老師多彈奏幾遍,在學生反復聆聽節奏和音準中把握重點難點。適當夸張的表現歌曲內容,運用肢體語言、手勢眼神和圖案等來引導學生理解音高的變換、旋律的起伏以及歌曲所表現的意境,輕松地解決旋律的級進、跳進等歌曲難點。例如課堂上,要找出“放風箏的兩姐妹”,還準備一個風箏,在“拉伊呀呼嘿”等襯詞時采取全班合唱的形式。課件上準備一幅姐妹放風箏的圖畫做背景,姐姐和妹妹的對唱以及同學們的合唱會有強烈的音樂感染力,并且觸動著每個學生的感官,使課堂生動活潑,激發了學生的歌唱熱情。
三、在節奏和節拍的學習中培養小學生對視唱練耳的濃厚興趣
視唱練耳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小學生的聽覺能力、動手能力和節奏感。節奏節拍的訓練必須是手、眼和腦的協調作用。如在教學《斑鳩調》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聽辨歌曲節奏,左手打拍子,右手打節奏,反復練習二八節奏。最后是兩手合起來左手節拍右手節奏,剛開始時有些節奏感差的學生不是很習慣,需要老師手把手的放慢速度教。等學生熟悉搭配好節拍和二八節奏后,逐步加入八十六節奏、四個十六節奏的訓練。接下來老師把歌曲的基本節奏型在黑板上板書,用左右手分別節拍節奏的拍一拍、口里念一念節奏型。這樣在用耳聽、用眼看、嘴巴念、雙手拍的熱鬧歡快的氛圍中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當老師唱出或者彈出學生的雙手就完全可以配合了,這種情景下音樂課堂的氛圍自然而然熱烈歡快,學生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歌曲中來了。
四、歌曲演唱和視唱練耳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
小學生視唱練耳的培養不僅要使歌曲演唱中的音高、節奏準確,最重要的是樂感的培養,只有好的音樂感覺,學生才能理解歌曲要表達的內容,在歌曲的表演上,才會有超過譜面的理解,才能有二度創作,而視唱練耳是學生樂感培養和歌曲表演的基礎。總之,歌曲演唱和視唱練耳,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培養學生的視唱練耳能力是歌唱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從歌曲的演唱中感受到音樂內容的生活性、歌唱性,從而享受歌曲演唱帶來的快樂。
綜上所述,小學生視唱練耳是音樂歌唱的基礎,貫穿于小學音樂唱歌課的始終。視唱練耳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音高、音準、節奏等基本能力,更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覺和豐富的音樂表現力,提升自身素質和內涵的同時,增強記憶力和開拓創造力及想象力。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感知能力,為良好的身心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