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剛
[摘 要] 隨著中小學體育課改的不斷推進和深化,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課程改革,高職體育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的體育文化,培養其“終身體育”的意識,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體育實踐技能,更使學生樹立了正確的體育學習意識。首先介紹了當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其次提出了一系列對應的課改對策和措施,希望以此加快高職院校體育課改的進程。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體育;課改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2-0097-01
一、當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大綱無法滿足當前教學的需要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過程中,通常會有一個教學大綱,會列明不同年級和專業的體育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教師只需要按照教學大綱完成教學任務就行了。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根據學生對肢體動作和體育相關技能的掌握,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樣的教學模式過于專業化,雖對學生的技能訓練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沒有照顧到學生對體育教學相關技能的適應能力,教學主旨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實現教學任務,沒有從學生的身體素質出發。一味地訓練,會對一部分學生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同時學生之間的溝通以及適應能力并沒有得到訓練,良好的思想品質也沒有得到培養。以往的體育教學以教學大綱為準,教師不用花心思去設計課程,只需要知道該做什么,怎么去做。但是新課改的出現,導致當前的教學大綱已經無法滿足實際發展的需要,新課改的體育教學主旨是“以人為本”,學生才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二)教學目標與新課改相悖
由于體育教學長久以來的發展并不是很受重視,導致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在教學實踐和教學場地、器材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很多其他課程的教師會占用體育課,教學場地非常有限,體育器材也較少,學生的選擇性較少。由于以上種種原因,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完成教學任務,加強學生身體素質,對學生各方面的培養和文化的建設并沒有兼顧,導致與新課改的教學目標相悖。
(三)教學評價無法充分反映學生的實際情況
當前的體育教學評價是量化的,就是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通過數量來體現。比如,學生在進行籃球教學時,期末考試中教師通常會設置定點投籃的考核項目,給學生規定幾次投籃的次數,考核學生能夠投進的次數,根據次數對學生的教學情況進行評價。根據研究表明,這樣的評價方法是不合理、不科學的,沒有考慮學生的身體情況、學習能力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實際情況,加之學生在之前體育能力的不同和學生的突發情況,使衡量教學水平和質量的考核模式更加缺乏科學性。
二、高職體育課改的對策和措施分析
(一)創新教學模式,樹立“終身體育”理念
由于不同的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不同,不同地區學生的體質也存在差異,因此,為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很多高職院校都創新了教學模式,采取“俱樂部體育教學”模式,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運動項目,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通常只會告訴學生需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并不會向學生解釋這么做的原因,學生只是盲目地訓練。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引進了“終身體育”的理念,就是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這樣做,將體育意識貫穿到學生學生成長生活工作的各個階段,體育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
(二)創新教學大綱,貼近生活實踐
當前的教學通常過于關注理論知識的傳授,并沒有與生活實踐相結合。例如,在籃球教學中,教師通常只關注學生的技術動作,在教學中不斷指出其行為規范,可以看出,教師是采用競技比賽的要求去規范學生的,但是這樣的方式對學生生活而言是合理的嗎?并不是。在實際生活中,通常是學生之間打比賽,一般都是以投入數量進行衡量。因此,教師應當創新教學大綱,不能以通用的體育教材為教學基礎,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地區之間的差異,結合當地的風俗習慣,立足高職院校的教學特點。
(三)創新教學評價方式
隨著人們精神生活的豐富,當前所說的健康已經不僅僅是人們身體的健康,更加注重的是心理上的健康。但是,當前的高職體育教學中對學生教學質量的衡量仍然是以學生的身體健康作為標準。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當變“絕對”為“相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興趣的不同,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這樣的教學評價方式才是科學的、合理的,才能夠充分反映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堅韌不拔、艱苦奮斗、積極向上的品格。
新課改為高職體育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教師應當創新教學模式,改革教學大綱,完善教學評價手段,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體育的學習,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
參考文獻:
[1]徐紅.新課改下高職體育課程教學專業化建設探析[J].魅力中國,2016(35).
[2]陳堯鑫.中小學體育課改后高職院校體育課改趨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0(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