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萌 張雅囡
【摘要】和聲作為音樂基礎理論,不僅在學術研究層面有著重要的地位,而且在音樂活動實踐中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我國高師音樂教學的眾多科目中,和聲課程的教學更受重視,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音樂、把握音樂、呈現(xiàn)音樂,更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熟知理論,在音樂實踐中融會貫通,運用自如。本文就和聲技法在鋼琴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細致的闡述。
【關鍵詞】和聲理論;鋼琴;教學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在當前的鋼琴教學中,我們會察覺部分學生在學習掌握和聲理論后,并未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這是因為學生們并未將學到的和聲理論吸收內化,在實際演奏中無法運用,無法將和聲音樂語言同作品的情感、技法相結合,演奏效果不佳。同時也會導致學生在配彈中無法運用所學的和聲理論知識,致使和聲走板跑偏。針對和聲理論教學效果與鋼琴彈奏教學的脫軌現(xiàn)象,我立足當前的教學現(xiàn)狀、演奏中的和聲分析及提升和聲技法在鋼琴教學中的意義這三方面來研究,力求將更合適的和聲技法教學模式運用于鋼琴教學之中,實現(xiàn)和聲理論知識的實踐化。
一、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教學目的的導向偏差
目前,我國高師基礎和聲教學基本停留在以了解傳統(tǒng)和聲學特征、掌握聲部簡易寫作技術等理論技巧層面,只是簡單地將本學科作為其他音樂課程學習的基礎和跳板,將和聲弱化為簡單技術理論的教學方式,導致了學生在和聲與鋼琴彈奏中抓不住連接點,忽視了和聲作為音樂發(fā)展過程中有力的支撐作用。
(二)教學觀念的偏差
大多數(shù)和聲理論教師片面地認為,高師院校的學生不需要掌握近現(xiàn)代的和聲理論,認為該內容僅限于作曲專業(yè)的學生來學習。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不僅應該能輕松地駕馭音樂教學工作,更應該可以通過自身的音樂理論知識來向學生們傳遞音樂文化,讓他們真切地觸摸到音樂史上的精髓,深刻了解近現(xiàn)代和聲技術的重要性,將音樂教學作為優(yōu)秀音樂文化的傳播途徑,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片面的繼承與傳播的教學誤區(qū)上。
(三)學生即興伴奏能力普遍較差
作為高師鋼琴學習的學生,普遍存在即興伴奏能力較差的現(xiàn)象,能熟練掌握即興伴奏的學生寥寥無幾。其實我們在高師音樂系畢業(yè)后,多就職于音樂教學工作,因此,這對我們的即興伴奏能力也有相應的要求,如果我們沒有扎實的鍵盤功底,便不能輕松地駕馭今后的音樂教學工作。這便要求我們要提高自身的音樂理論知識,并將其熟練地運用到實際的即興演奏之中。
二、鋼琴教學中的和聲分析
想要達到全面了解鋼琴作品的效果,我們就要對作品的和聲進行深入的分析。因為和聲不僅是重要的音樂元素,更是在演繹風格、整體結構、音樂情感等方面起到有力的支撐作用。因此,演奏者的演奏效果,受制于他對鋼琴作品的和聲分析,體現(xiàn)在能否精準地掌控并釋放作品的音樂韻味。在鋼琴教學與演奏中,對作品結構的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結構將各種音樂的組成元素巧妙結合,形成完整的藝術框架,結構也讓音樂中的矛盾沖突更具價值。因此,我們必須要認識到,引導學生在鋼琴彈奏中了解掌握作品結構的重要性。和聲既可以獨立地表現(xiàn)音樂,也能緊密地聯(lián)系作品中的其他音樂元素,因此,我們在分析鋼琴音樂作品時,要將和聲和其他音樂元素相聯(lián)系,站在整體布局的角度來研究,掌握鋼琴作品的和聲處理,從而精準地掌握鋼琴作品的結構。
三、提高和聲技法在鋼琴教學中運用的意義
改善高師和聲教學在鋼琴教學中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銜接和聲理論與鋼琴演奏實踐,提高學生的即興伴奏能力。加強學生對和聲結構的學習,讓學生立體地感知演奏的鋼琴作品,幫助學生牢固和聲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形式。和聲理論知識是打開音樂作品的鑰匙,是鞏固音樂作品的鋼釘,更是作曲家的歷史回放,它們鼓舞著學生以豐富的思維、開闊的視野來彈奏鋼琴音樂作品。
四、結語
和聲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研究,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和聲意識,鞏固和把握鋼琴作品演奏的結構與內涵,更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演奏功底。沒有鋼琴作品是脫離和聲的,今后我會積極地深入和聲理論知識的學習,力求以更嫻熟的技法領悟、感知鋼琴作品,呈現(xiàn)出更加生動的音樂形象。
參考文獻
[1]陳美含.高師音樂專業(yè)和聲學課程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當代音樂,2018(02).
課題項目:牡丹江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高師院校和聲技法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17-XJY19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