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雪 李鋒
【摘要】微課運用于教育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要對此保持高度敏感,又要冷靜思考。實踐證明,微課可以在不同教育類型、不同教育層次中發揮不同作用。微課應用于中職鋼琴課中,可以有效輔助解決難點,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更有助于專業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微課;鋼琴集體課;學前教育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一、微課興起
一個微課,就講透一個點,教學內容要高度的聚焦,2012年,微課迅速成為國內教育界關注的熱點話題,以中小學為主陣地,在各教育體系、行業培訓等領域全面鋪開。隨后,微課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微課作品征集、競賽評選、教學大賽迅速爆發,廣泛普及。
二、鋼琴微課與傳統課程的區別
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是以班級授課為主。教師最常用的是講述法,這種形式的弊端是教師只重視如何去教,片面強調教師的傳授作用而學生往往只是被動接受,忽視了學生在教學這一特殊認識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束縛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微課運用建構主義學習方式,利用10~15分鐘的時間,對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在教學中,講授的內容呈點狀、碎片化,能更好地滿足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對象是未來的幼兒園教師,鋼琴作為專業課,和樂理、聲樂、舞蹈都有緊密聯系,鋼琴課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將來的音樂素質和技能。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培養的目標是有一定的彈奏技術和鍵盤應用綜合能力的幼兒園應用型人才。建立以學為主的鋼琴課微課教學模式,涵蓋整個鋼琴學習過程,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和評價等課程要素。鼓勵學生以自主建構知識為主,參與到主動探索的教學活動中來。
三、微課應用于鋼琴課的教學模式及目的
鋼琴課作為學前教育專業課,和傳統課程一樣,教學形式也包括知識傳授和內化兩個方面。傳統課堂先教后學,知識傳授主要依靠課堂中的講授完成;知識內化則需要學生通過課后不斷練琴鞏固及實踐來完成。微課運用的核心思想是將知識傳授和內化這兩個環節顛倒過來,課堂的知識傳授制作成微課,通過網絡由學生在課前自主完成學習,而課堂上教師不再講授,課堂重點是知識內化,集中探討、總結學生課下不能自行解決的問題,教師的作用是啟發、引導、評價課堂知識內化的過程。
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傳統的教學模式通常采用集體的講授式教學,微課的應用,翻轉了傳統的教學結構、教學模式。采用協作式教學、個別化教學及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形式進行教學;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微課的課前自主學習改變了傳統教學流程,將課上內容先展示出來,學生查找資料,提前自主學習。在課堂上開展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和運用自主學習的新知識和技能;
提升學生交流、協作意識。學生在微課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隨時可以利用微課平臺與同學或者教師進行交流、探討。這種形式增強學生與他人主動進行溝通的機會,提升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協作意識。
四、利用微課進行鋼琴課學習的優勢
(一)利用微課自主、移動學習模式,增加鋼琴學習興趣
鋼琴課相對其他學科來說,學習難度較大,需要課后花大量時間練習實踐,如果課后沒有輔導和練習,根本無法完成曲目彈奏任務,久而久之便會對鋼琴學習產生厭煩的心理,繼而喪失學習興趣。微課的移動學習形式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利用微課教學,更好的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鋼琴是一門較為復雜的學科,只靠課堂教學難以滿足全體學生的發展。而微課使上課形式多樣化,對于能力稍差、基礎薄弱的學生,通過微課可以在課后反復模仿練習,加深理解。對于有基礎的學生,可以分層教學,增加了曲目難度,在學習過程中,探索自我提高的樂趣。
(三)利用微課教學,有效提高鋼琴課的教學效率
學生通過微課自主學習,可以提前預習新課,從而了解課堂重點,可以提前進行針對性練習。在講課時,因為有了提前預習基礎,教師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互動,更有目標地集中解決重點難點,也能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知識拓展與延伸。
學生課后普遍反映利用微課的教學形式,課前預習,提前進入狀態,有目標、有動力,上課帶著重點聽,課后練習能反復觀看,自查不足,能有效提高學習興趣,自我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曉晨.微課設計與制作專業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