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李禛
[摘 要] 由于目前國內音樂教育領域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普遍沒有深層理解,本土化利用還尚待研究,廣西民族地區(qū)擁有豐富的銅鼓音樂文化教學資源,且非常貼合當地的生活,把它們開發(fā)利用到音樂教學中來,可以增加音樂教學的手段,傳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
[關 鍵 詞] 音樂教育;銅鼓音樂;學前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2-0123-01
一、開發(fā)背景
(一)少數民族地區(qū)幼兒教師就業(yè)形勢
目前多數學生沒有深刻地領會民族音樂在學前專業(yè)中的價值,并且大部分學前專業(yè)學生在學習音樂過程中只學會唱歌,沒有新意和特點,在未來就業(yè)時,難以有效地讓學前兒童通過唱跳結合來表達情感。
(二)突出音樂特點,提倡學科綜合
根據筆者目前在某職教中心實習所帶學前專業(yè)的班級的情況來看,目前學前專業(yè)學生的課程里有音樂課、舞蹈鋼琴課、舞蹈鋼練課,由不同的老師授課,課程之間毫無聯(lián)系,學生音樂課上能學到的歌曲是《送別》《花非花霧非霧》等這些很普通的歌曲,甚至是校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師只重視唱歌技能的傳授,忽視了音樂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lián)系。
“原本性”音樂教育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核心理念,強調唱歌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它宣揚的理念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其間。這種學科橫向結合,要求人人參與其中的教學方式對學前教育專業(yè)的音樂教學有很好的借鑒價值。
提倡開發(fā)《廣西銅鼓音樂》的校本課程,能夠彌補學校音樂課教學標準所達不到的學前專業(yè)人才的缺陷,更進一步培養(yǎng)少數民族地區(qū)所需要的學前教育的專業(yè)人才。在廣西少數民族地區(qū),各民族都有使用銅鼓音樂的傳統(tǒng)習慣,且在現代社會越來越發(fā)達的情況下,他們的銅鼓音樂文化也沒有消逝,各少數民族的銅鼓音樂都是敲打、唱跳與其他樂器結合在一起的,這正好釋放兒童天性,兒童調皮、活潑、喜歡肢體展現,在音樂教學中充分利用這個特點,讓他們在樂曲中陶冶身心,讓音樂教育真正做寓教于樂。
二、課程目標
學前專業(yè)學生學習音樂的目的是為了能夠獲得音樂審美能力,學會用音樂表達情感,在能夠教授學前兒童基本的唱歌之外,近一步去教授學前兒童用音樂表達內心的想法。開發(fā)少數民族地區(qū)的音樂課程,應當結合當地特色音樂來確定課程目標。課程目標主要讓學生學會動作、舞蹈、語言與歌唱進行結合運用;熟練運用身邊的少數民族音樂進行教學以及掌握銅鼓音樂韻律節(jié)奏,結合游戲去感受音樂,培養(yǎng)兒童的音樂表現能力。
三、課程內容
廣西銅鼓音樂內涵豐富,不同民族的銅鼓造型不一,演奏韻律也不一樣,同一民族的銅鼓在不同節(jié)日演奏韻律也不一樣。銅鼓演奏的形式有多面銅鼓合奏、皮鼓銅鼓合奏、鈸鼓銅鼓合奏等形式,特殊節(jié)慶日銅鼓還會與其他樂器如嗩吶、二胡等配合演奏,加上山歌、民歌共同演唱,使所有參加節(jié)慶的人們都能共同參與其中。
因此進行銅鼓音樂課程開發(fā)的總體思路可以打破以音樂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傳統(tǒng)音樂學科課程模式,轉變?yōu)橐怨ぷ魅蝿諡橹行慕M織課程內容,讓學生在完成某一項具體慶典儀式的過程中學會完成相應音樂演奏的工作任務。課程內容突出了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同時能夠結合舞蹈、動作、樂器進行訓練。教學過程中通過情景教學、角色扮演等多種互動教學法,使學生了解少數民族的音樂風俗,反復練習使用鼓樂器,結合多種樂器、舞蹈、歌曲配合演奏,對教學內容掌握得更牢固,通過這樣的練習使學生未來教授學前兒童音樂時能夠很自然地通過肢體、動作、樂器等一些教具調動課堂氣氛,帶動兒童唱歌,例如,進行兒童合唱、小朋友集體舞、開展音樂游戲等。
四、教學評價
(一)過程性考核評價
在廣西銅鼓音樂教學課程中,教師應經常引導學生去總結課堂學習中學到的韻律節(jié)奏的經驗,組織學生互相交流。在課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在銅鼓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對銅鼓文化的探究發(fā)現、敲打銅鼓的情感體驗、學習銅鼓節(jié)奏韻律的態(tài)度和互相交流合作的能力等。
(二)終結性考核評價
學生最后對所學銅鼓韻律、節(jié)奏的掌握以及活用銅鼓韻律自編的歌曲,都是終結性評價的一個指標,從他們的期末考核作品中,還能考查他們對少數民族音樂的接受能力以及運用能力。學生運用所學銅鼓節(jié)奏韻律改編兒歌、歌謠和童話故事,結合相關舞蹈、動作、情境,把兒歌或歌謠的內容表達出來,或者把童話故事改變成音樂小品,每個學生作為參與者,必須加入到銅鼓音樂的改編,以及角色扮演中來,例如,壯族兒童民謠《水母雞》,學生分工合作,把歌詞唱的故事通過銅鼓音樂結合舞蹈、動作、演繹出來。
五、小結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課的課程目標是讓學生熱愛音樂,培養(yǎng)音樂認同感,在擁有基本音樂知識的基礎上去教授兒童感受音樂,用音樂去關愛兒童,本課程是在參考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基礎上開拓的本土化少數民族音樂教育課程,主要是學習奧爾夫教學理念,通過這樣的課程能更好地達到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段曉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本科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現狀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3.
[2]楊立梅,李妲娜.走向未來的音樂教育[M].海南出版社,2000.
[3]王安國.從實踐到決策:我國學校音樂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M].花城出版社,20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