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帆 張合

[摘 要]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當今,信息化教學是職業教育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傳統工藝專業因其工藝特殊性,在教學改革中應不斷探索方法,以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在漆藝專業教學設計中,運用3D模型、仿真與交互式軟件等,以求提升教學質量與效果。
[關 鍵 詞] 信息化教學;傳統工藝;現代學徒制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024-02
信息化教學近年來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目前許多學科都在不同程度采取信息化手段來提升教學質量,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傳統工藝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作為兼具傳承與創新的專業,如何有效傳承,培養更多掌握傳統技藝的后備人才,是職業教育的核心任務。本文嘗試將信息化技術手段帶入傳統工藝教學設計及實踐,從中作一些探索。
一、總體設計思路
本文以漆藝專業中的《打磨工藝》為案例,將信息化技術運用于教學設計及課堂實施過程中,以任務驅動為導向,采用建構主義設計思路,使學生在完整、真實的問題背景中產生學習需要,通過觀察、思考,探究、實踐,逐步掌握技法與工藝,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二、專業背景及問題分析
漆藝是一項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手工藝,屬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漆藝工藝繁雜、技法豐富多樣、周期性長,完成一件作品往往要數個月時間。課程設計所選用的漆藝打磨工藝屬于漆器、漆畫制作的中后期工序,看似簡單,實則關鍵且有一定講究。對中職學生而言,缺乏必要的經驗與認知,往往只是單純拿著砂紙打磨畫面或器物,至于磨到什么程度,要達到什么效果,并沒有概念。由于在打磨之前,作品已經完成了好幾道不同的工藝流程與技法,許多效果掩藏在不同的漆層下,肉眼完全看不到,需要通過打磨將效果呈現出來,單純靠講解和示范操作并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和領會工藝的原理,并在操作中控制磨的程度和效果。
三、教學策略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嘗試采用仿真教學法,把復雜的工藝流程及原理轉化為學生可理解、易操作的過程:通過利用三維動畫效果對工藝進行深入剖析,還原工藝的原理;拍攝完整的工藝過程,用特效制作成微視頻,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工藝;通過交互式仿真軟件的模擬操作,讓學生在模擬中發現問題,掌握操作要領。
傳統手工藝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操作,不斷積累經驗,才能逐步提升技藝,因此依然要回歸重點強調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通過“課前嘗試操作(發現問題)—課上深入分析工藝原理(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再到模擬操作—教師示范、學生實操練習,以及分享交流(運用技能)”,讓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不斷思考,最終內化成為自己的經驗,學會靈活運用技能。
四、教學過程實施及具體采用的信息化手段
(一)課前“試水”
課前,學生通過教學資源庫平臺搜索觀看相關的資料,獲得初步的感性認識。同時進行情境預設(學生將會出現的問題如磨穿磨破、磨不到位……),讓學生在作品的局部嘗試打磨操作,將打磨后的效果拍照上傳到平臺上,課上進行討論和分析。
(二)原理剖析
帶著上述的問題,接下來由教師引導學生對打磨工藝的原理進行深入分析,這是本課的重點知識,也是學生是否能真正理解該工藝的關鍵。因此,在這個環節中充分運用三維仿真動畫效果,將看不到的漆層面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不同技法的運用,打磨效果呈現的方式有所不同,特選用一件花卉的漆畫作品來進行分析(花瓣——蛋殼鑲嵌技法;枝葉——研出蒔繪技法)。通過三維動畫分析,可以從剖面看出這兩種技法前期的幾道工藝,以及現階段具有的幾個層面,然后再告訴學生,哪些該磨顯出來,而哪些不能被磨掉,以及最終要達到的效果。
為了快速地演示工藝完整過程,以及呈現畫面磨顯效果的變化,事先拍攝了一段教學微視頻,將鏡頭定格在畫面上,采用特效手段,把近30分鐘的完整工藝過程壓縮在2分鐘的時間內,這種特效處理的視頻比起正常視頻記錄工藝流程,能在課堂上短時間內快速呈現效果的變化,便于講解。
(三)游戲模擬
為了豐富課堂的趣味性,同時降低在實操過程中的失誤率和損毀率,運用一個交互式的游戲軟件來進行模擬操作。在這個軟件中有三種不同粗細型號的砂紙,學生可以選擇認為正確的工具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打磨。如果單選粗砂紙打磨,到最后會出現磨破磨穿的后果,而如果只用細砂紙打磨,則在規定的時間內無法磨出效果,這些情況下就會有錯誤、失敗的提示。而正確的操作應當先用粗砂紙磨出大致效果,再改換細砂紙將效果慢慢完善。通過模擬游戲操作,主要告訴學生在打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以及在打磨過程中應當時刻觀察畫面的變化情況,讓學生對最終效果有一個大致的預估判斷,然后再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動手實操,在操作中把控程度。
(四)實操演練
要學會一項傳統手工藝,最終都要落實到自己動手實操,這也是最花時間、最考驗耐心和專注的過程。在這個環節中,先由教師示范操作,學生再動手練習。根據學生手上的作品題材,我將學生大致分為風景、花卉、抽象肌理三個小組,分別針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打磨實操。教師在學生實操過程中不斷巡視指導,并實時記錄下學生操作中存在的問題。
(五)展示評價
在學生完成打磨任務后,每個小組推選出本組完成效果最佳的一件作品進行經驗分享,最終由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而每個學生將最終完成的作品拍照后,上傳到評價系統,通過自評和互評,共同促進交流與進步,同時根據作品最終效果來檢驗學生掌握工藝的程度。
五、信息化教學模式給傳統工藝教學帶來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