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燕
[摘 要] 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豐富,相應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在一些小縣城里,由于鄉鎮村居民光靠自發活動,相對比較分散,沒有規劃性,很難使得這些學共體長久地發展下去。所以為了能讓這些學共體更好地生存下去,對相關原因進行分析,通過組建一些學習型組織,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豐富居民業余文化生活,營造和諧社會。
[關 鍵 詞] 學習型組織;學共體;內驅力;培訓活動
[中圖分類號] G72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9-0220-02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海鹽縣各鄉鎮的群眾文化活動逐漸盛行起來,其是以自我娛樂為目的進行的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點的各類文化活動,但由于很多現狀不夠理想,很難滿足群眾的需求,不利于群眾文化的建設。為了更好地傳承民俗文化,各鄉政府試著組建了一些學習型組織,一方面以加快社區教育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和管理,另一方面是加強學習型組織的管理緊密程度,形成體系化的社區教育網絡。這樣一來,既為鄉鎮社區教育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又加強了學共體的建設與管理,使其能夠更長久的發展下去,達到終身學習的目標。那么,什么是鄉鎮學習型組織呢?
一、鄉鎮學習型組織的概念
所謂鄉鎮學習型組織是指在鎮政府統一領導和目標管理下,鎮文化站、成校、社區(村)等各相關職能部門自發組織管理,以促進組織內成員自發自覺學習,提高鄉鎮整體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的一種業余文化學習活動模式。其經費主要以鎮政府的投入和所屬鎮各單位組織自籌為主,社會企業贊助為輔,學員支付適當費用作為補充。
通過對鄉鎮學習型組織的了解,結合自己投身于社區教育多年的實踐經驗,根據現狀鄉鎮學習型組織建設還存在著一定的實際困難。
二、鄉鎮學習型組織建設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財政保障不足,硬件設施匱乏
就目前而言,城市文化及價值觀念已通過各種傳播途徑向農村地區擴散和推廣,在其影響和滲透下,鄉鎮居民對相關活動的設施也相應提高,但理想與現實往往背道而馳。比如,存在著資金投入不足,財政支持不多,社會籌措渠道有限這些問題。像我鎮現有的露天公用體育設施,由于資金短缺,無人管理,年久失修,設施陳舊,導致極少人使用,更不用說針對鄉鎮居民的需求,科學規劃相應的室內場所及硬件配套設施了。
(二)政策機制不全,學習型組織流于形式
“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素質,構建和諧社會”這是黨中央向全體國民提出的偉大號召。改革開放以來,教育立法工作不斷推進,但對于社區教育和成人教育至今沒有相關法律規范制度保障,在其開展社區居民活動中無嚴格而規范的管理。一些社區教育中心或者成人教育機構為完成上級任務,常采取應付性行為,有的在創建表彰活動上也缺乏明確的目標和規范程序,其效果和意義也大打折扣。
(三)缺乏專業性指導,學習型組織停滯不前
目前,很多鄉鎮的學習型組織一般是沒有計劃性和連貫性的,有的半途就解散了,這種現象甚多。總的來說,還是缺乏相關專業人才的培訓指導和學共體的核心“領袖人物”的引領,沒有系統的創新思想,不利于學習型組織的進一步成長。
(四)缺少展示自我的平臺,組織成員內驅力不足
組織內成員內驅力相對不足,學習較隨心所欲,積極性不高。很大的原因是目標不明確,成員的成就需要得不到滿足,因為成就需要就是在追求卓越以實現目標的內驅力。所以政府應盡量多為這些學習型組織搭建能夠展示自我的平臺,同時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形成外在的誘因以激發學員學習的內驅力,使其超越自我,培養自信,激勵他們不斷進步。
那么怎么來改變學習型組織建立難、發展難、生存難的問題,真正滿足學習型組織內個體細胞對于精神文化生活的內在心理需求,完善學習型組織的目標呢?我覺得要結合我鎮關于群眾文化發展現狀給予相應的對策。
三、推進鄉鎮學習型組織建設的幾點思考
(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硬件設施
近幾年來,沈蕩鎮廣場群眾活動活躍,人們求知、求美、求健康的意識逐漸增強,但是很多沒有固定的組織者,光靠自發活動相對分散,沒有規劃性,加之一旦到了冬天或者陰雨天氣,露天廣場就滿足不了學員的需求了。而我鎮有些居民喜歡剪紙、繡花、家政服務、烘焙、書法等,這些都需要室內場地設施。所以為了解決這一困難,沈蕩鎮政府積極響應2014年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出臺的《2014年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實施意見》,通過多渠道齊心協力去完善相關硬件設施。目前已全面落實在白洋村、橫涇村、聚金村等各村推進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自建成以來,各村根據當地特色,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因此文化禮堂敲開了文化傳承的大宅門,成了當地居民品味本地傳統文化的精神家園。之后沈蕩鎮政府在原有文化活動中心的基礎上,又新建了鎮文化活動分中心,各村(社區)也建有功能齊全的文化活動室,大部分面積不少于200平方米。目前,沈蕩的農家書屋已達到全覆蓋,已有4個村建成了自己的燈光籃球場,同時沈蕩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新校址也在裝修中,內設有圖書室、烘焙室、書法場所、舞蹈室等,這些設施場地及相關硬件配套地完善,更加有利于學習型組織的建設與管理。
(二)加強學習型組織干部隊伍及學共體“領袖人物”的建設
我鎮去年為切實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進一步推進基層文化陣地長效管理,公開招聘村級文化專職管理員七名作為學習型組織干部成員。同時針對我鎮村(社區)學習型組織中的干部成員,制訂教育培訓規劃,加大培訓力度,通過培訓學習、分享交流與反思總結,提高干部成員學習意識、學習熱情及能力。為了這些學習型組織更好地發展和完善,其干部成員根據民主推薦的同時本著公平、公正、擇優錄取的原則合理選材。與此同時,我鎮加快推進學習型組織的建設,培育了20個學共體,并為每個學共體選取合適的“領袖人物”,比如由大家共同推薦的“熱心大姐”,她是橫涇村排舞隊的領隊人,平時對于舞蹈她就有一股熱忱,在家時對著電腦、電視學,到社區不厭其煩地教大家,遇到比賽,她又自告奮勇帶頭編舞,有了這樣的“領袖人物”,這個共同學習排舞的群體自然會發展得越來越好。同時對這些“領袖人物”進行跟蹤培訓及指導,比如我鎮通過這幾年分期分批開展業務培訓,采用選送、選派、自辦等形式先后將這些“領袖人物”(大約40多名)培訓成1-3級社會指導員。并且我鎮每年舉辦腰鼓、排舞、健身球、太極拳等3-5期的群眾骨干培訓班,以提高他們的自身素質、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及管理藝術。并增添考評制度,獎勵盡心盡職的“領袖人物”,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三)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搭建兩個平臺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類五大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那么在學習型組織管理上符合了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特別是高層次的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其滿足了人性的需要,也實現了學習型組織和個人目標的雙贏。
1.搭建培訓平臺
根據興趣愛好,沈蕩鎮各組織單位為擁有共同喜好、共同目標的居民開展了相關培訓學習課程,比如腰鼓培訓、太極拳培訓、家政培訓、計算機培訓、書法培訓等相關課程,以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為載體,促進學共體成員全面成長為目的,強調在學習過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學習觀作指導,通過人際溝通、交流和分享各種學習資源而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不斷提升他們的水平,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滿足他們的需求。
2.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
在學習型組織的有效管理下,我鎮公共場所對外開放,學共體可以在不同時間段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相關活動,在一定的時間內由“領袖人物”帶領一起進行學習與交流,共同提升水平。同時學習型組織定期開展各項小型活動與比賽,比如文藝會演、籃球賽、排舞賽、書畫展覽等,并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給予他們通過長期學習后能夠展示自我的平臺與機會,并按照獎勵制度發放獎狀和獎品以示鼓勵。同時我鎮每年組織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綜合性運動賽事一次或單項性賽事六次。每年舉辦五項以上的老年人綜合趣味體育運動會,讓老年人也運動起來,享受健康快樂的晚年。每年推薦優秀學共體積極參加縣市賽事,從去年起我鎮相關學共體還代表海鹽參加嘉興市端午龍舟賽和踏白船賽,這樣既能鍛煉身體,又豐富了群眾業余生活,還傳承了優秀民俗文化。如此也加大了宣傳力度,提高了學共體的積極性,擴大了我鎮居民的參與面,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四、結論與分析
(一)通過完善硬件配套設施,科學規劃相關培訓課程,有利于學習型組織的建設,培養學共體終身學習理念,為他們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通過加強學習型組織干部成員的建設和學共體的“領袖人物”的正確引領,以達到學共體自我管理、自我革新、自我發展的目的,使得管理更加規范化、有序化。為鄉鎮群眾文化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傳承了優秀民俗文化。
(三)通過開展各項活動和比賽,不僅擴大了群眾參與面,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而且還豐富了學共體的業余生活,愉悅了他們的身心。長此以往,居民們就能形成良好的思維定式,摒棄陋習,選擇合理的宣泄途徑,養成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形成自主管理模式。那么特別對于老年人來說,讓他們能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在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更好地形成了學習型組織、社區教育的良性循環。
(四)通過努力推進學習型組織的建設,沈蕩鎮社區教育事業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人們的健身意識也不斷增強,體質也會明顯得到改善,文化素質進一步提升。同時也優化了鎮政府及相關企事業單位的日常工作管理,使其更加有序化,為營造安寧和諧的環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Shirley M.Hord,胡詠梅,張智,等.學習型學校的變革:共同學習,共同領導[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2]趙健.學習共同體:關于學習的社會文化分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維果茨基.教育心理學(俄文版)[M]北京:教育學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