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琪
[摘 要] 以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網絡通信類專業為載體,調查分析高職注冊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分析當前高職注冊學生培養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最后提出有效解決問題的策略,不斷提高高職注冊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 鍵 詞] 新形勢;高職;注冊學生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9-0001-01
近年來,注冊學生已經漸漸成為高職院校中一個重要的學習主體。這些學生普遍學習能力弱。面對這些學生,如何有效地把握他們的學習特點?如何有效開展教學?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確保他們將來成為一名合格的高職畢業生?
一、注冊學生的基本特點
為了了解當前高職注冊學生的基本特點,以網絡通信類專業2018級學生為對象,開展問卷調查。調查發現63%的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83%的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67%的學生比較喜歡教師指導的學習方式,75%的學生喜歡在線學習方式,不喜歡傳統的學習方式,58%的學生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77%的學生自私,不善于與人交流,更談不上團隊精神,78%的學生缺乏制度意識。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注冊學生總體上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上比較散漫,法律制度意識淡薄,需要不斷改進。
二、注冊學生培養應對策略
(一)創新專公結合、分類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高職院校主要存在中高職對接、提前招生、高考統招、專本對接“3+2”、注冊等多種生源類型。面對不同生源類型、參差不齊的學生,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構建專公結合、分類培養的人才模式。對大學體育、英語、思政等公共課程,以專業群大平臺為基礎,開展教學工作;對專業課程,則按照不同的生源類型,制訂不同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分類培養。
(二)構建基礎共享、生源分類的專業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模式落地的重要抓手。按照基礎和核心課程雙線并舉的思路構建基礎共享、生源分類課程體系。下面以通信技術專業為例進行說明。
對專業基礎課程,以專業為基礎,不分生源類型,開展教學;對專業核心課程,按照不同的生源類型進行選擇和優化。一方面,根據注冊學生的學習基礎,適當減少課程門數。另一方面,對課程教學內容,適當增加注冊學生單門課程的教學時間,降低教學難度,確保注冊學生及時有效掌握知識。
(三)加大立體化教學改革
1.教學內容改革
教學內容改革是開展教學改革的前提,為此需要進行扎實的改革。首先,以崗位需求為導向,進行項目化課程改革,增強課程內容學習的針對性。其次,開發線上線下立體化的課程資源,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2.教學手段改革
伴隨網絡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原有“一支粉筆走天下、一套PPT課件吃天下”的教學手段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為此,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室、在線課程平臺、手機、實驗室等多種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提升教學的效率。
3.教學方法改革
好的資源,即使有豐富的教學手段,如果沒有好的教學方法,仍然不會發揮課程資源的有效性。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理論為主、實踐為主、理實一體化等課程特點,采用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任務化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課程考核改革
針對注冊學生的學習特點,首先,改變傳統以期末考試為主的課程考核方式,以過程考核為主。其次,改變教師為主的考核方式,增加小組成員考核、課程競賽考核、認證考核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四)搭建多元化職業素養平臺
1.以課程為基礎的職業素養平臺
對專業課程,特別是專業核心課程,通過項目化課程改革,構建課程職業素養平臺,將企業崗位技能要求和職業素養要求貫穿于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
2.以企業聯盟為基礎的職業素養平臺
吸納行業優秀的企業組建企業聯盟,通過專家講座、企業參觀、企業教室上課、企業實踐等活動,為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搭建良好的平臺。
3.以社團為基礎的職業素養平臺
從學生大一入學開始,依托各種社團組織,營造良好的社團文化氛圍,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團組織,培養學生領導組織、溝通協調、團隊寫作等多方面的職業素養。
4.以競賽為基礎的職業素養平臺
為學生搭建國家、省、市、校四級競賽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級競賽,不斷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榮譽意識、團隊意識等。
參考文獻:
[1]杜明清.注冊招生背景下高職學生厭學情緒彌漫應對措施[J].科技經濟導刊,2018(5).
[2]張科杰.多元智能視域下高職院校注冊學生培養策略探討[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
[3]陳維龍.注冊入學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學習特點實證調查分析[J].機械職業教育,2016(11).
[4]王黎娜.“注冊入學”學生差異性分析以及學生分類管理策略[J].才智,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