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 陳爽
[摘 要] 以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為人才培養目標,適應新常態下社會對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職業需求,將技能大師工作室引入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以高職院校藝術類教學資源為依托,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研究技能大師工作室發展方向,將工作室建設與院校專業建設有機結合,滿足新常態下市場對藝術類學生的復合型需求。
[關 鍵 詞] 職業技能;大師工作室;文化創新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9-0026-01
一、大師工作室在推動技能人才培養中的現實意義
(一)豐富教學資源,增強教學實力
大師工作室的建立在培養技能人才、豐富教學資源、推動文化創新方面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在開展過程中,保持大師工作室教學組織的相對獨立性與單純性,依托現代教學環境、結合現代教學手段,開發特色課程。充分發揮藝術大師的導師示范作用,以新型學徒制展開教學,注重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對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豐富。
(二)推動技藝傳承,實現成果轉化
大師工作室是實現技能傳承與課題突破、教學科研與成果轉化、文化創新與人才培養的綜合性場所。在教學開展過程中,一方面,以市場為導向,借助大師及工作室平臺承接訂單,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技術生產,在真實的生產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際創作能力;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以技能大師為中心的教學團隊科研能力,實現課題突破,探求技能創新。
二、大師工作室在提升學生職業技能中的建設策略
(一)對接地方產業,推進專業建設
對接地方產業,開展校企合作,將大師工作室專業建設與市場需求、產業發展相結合,開展層次豐富的創作實踐。大師工作室將技能培養作為教學核心融入建設過程中,突出大師的帶頭作用,培訓在職教師,形成教學團隊,打造目標明確、深入項目、技能過硬的培養平臺。
以大師工作室建設成果推動專業教學,結合地方特色文化,開展特色專業,培育綜合性的高技能人才,實現藝術設計專業建設與大師技能工作室之間的互動發展。進而圍繞地方經濟發展與地域文化特征,推進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建立專業與技能平行發展的高技能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二)強化技能培養,提升就業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教學組織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教室、實訓室為主要場所。教學內容很難做到與市場及時對接,教學組織方式較單一,從課堂教學到企業需求的轉化銜接不夠明確,畢業生就業往往需要企業二次培訓。大師工作室人才培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增強學生職業技能為核心,結合科學系統的教學管理與教學考評體系,建立就業、教學、科研一體化的產、教、研發展模式。實現教學與企業實踐的無縫對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安排教學活動,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融為一體,學生作品直接轉化為產品,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深入了解并參與企業實踐,同時提高學生的就業適應能力。
(三)注重文化創新,拓寬就業渠道
大師工作室在完成文化傳承的同時還擔負文化創新的職能。結合橫向課題和企業訂單研發新型工藝產品,成為創意產業孵化平臺。實踐過程中結合市場需求與現代設計觀念,將傳統工藝與現代藝術設計相結合。注重文化創新,將技藝傳承與文化創意相結合,開發適合新的市場環境、新的審美標準的文化產品。在商業化的同時保留藝術核心,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職業能力,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師工作室與現代藝術教育的結合有助于培養出既懂設計又懂生產,既遵循傳統又敢于創新的復合型人才,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
三、大師工作室在提升學生職業技能中的運行保障
(一)完善評價與管理體系
建立科學完善的考評體系,對工作室進度、成果進行評估驗收,及時收集信息反饋,調整發展方向,在與市場對接的過程中不斷充實、完善。在考核過程中,應對工作室整體進行評估,一方面,對大師及專業教師專業技能進行評價,另一方面,要評估教學過程與教學成果,保證工作室發展的前瞻性與時效性。建立責任制,確保各項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并有制度可遵循。另外,大師工作室的成立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個教學團體的個體行為,而是其所在職業院校教學建設的一部分,學校對工作室發展需承擔扶持、監管、宣傳的重要責任,推動工作室發展。
(二)完善自身運營機制
完善自身運營機制是大師工作室建設發展的核心保障,包括:(1)打造師資團隊。建立以技能大師為中心的高水平“雙師型”教學隊伍,不僅包括本校專業教師,而且可以吸收社會行業精英,注入新思維、新方法。(2)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明確手工藝傳承與文化創新的主體地位,開展項目教學,完善課程體系,加強課程設置與企業合作的關聯性,根據本校學生學習基礎編訂校本教材。(3)建立工作室評價考核體系。加強工作室自我評價,制訂符合本工作室發展特色的考評制度,分工明確,配合外部考評體系共同推進發展進程。(4)完善工作室管理制度。教學過程中實行工作室教師全責制,監管組織來自各系的學生,嚴格執行工作室管理制度。
(三)擴大社會影響力
加大工作室宣傳,提高社會影響力。工作室不是簡單的培訓、教學場所,而是擔負著傳承手工藝傳統文化的重要責任。配合院校、政府及其他社會力量對工作室進行大力宣傳,提高民眾認知度才能吸收更多的社會資源、不斷擴充隊伍壯大。如,借助現代媒體提升曝光度,定期對外開辦展覽、講座、文化活動、培訓活動等。
總之,將教學、科研、生產融入大師工作室教學過程,傳承傳統手工藝技能,結合現代市場需求,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與文化創意能力,實現從教學到生產的成果轉化。建設過程中依靠強有力的外部支持和完善的內部運營體制將工作室建設規范化,確立工藝傳承與文化創新的主體地位,成為提升藝術類學生職業技能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