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良凝 韓連民 汪旭明
摘 要:高等學校財力資源是其各類資源貨幣化的體現,是高校運行的基礎。 在建設“雙一流”大學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下,高校的辦學自主權、辦學規模和辦學層次會持續擴大。如何科學配置有限的財力資源成為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從高校目前存在的財力資源配置問題入手,提出了建立科學的經費預算體系等措施,努力化解供需矛盾,推進國家教育事業發展。
關鍵詞:高等院校;財力資源;資源配置
一、高校財力資源配置的問題
一是資源總量入不敷出。首先,我國教育財力資源總量有限。 1993年,中國頒布了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 但是從表1中可以看出直到2012年我國才首次完成這一目標。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長期處于較低水平。在美國和德國,2015年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達到4.9%,而英國和法國等國家的比例高于5.5%,丹麥達到8.6%。 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教育財力資源的投入仍然不足。 其次,高校經費開支需求巨大。2017年,中國教育投資總額為42557億元,其中,高等教育階段投資11109億元,僅占投資總額的26.10%。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最高水準的教育,有著最復雜的教學任務。 作為教育中的“金字塔尖”,其發展水平不僅僅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與科研水平,更重要的是,它將對一個國家的思想、文化和精神的內在品質產生深遠的影響。
表2 2015年各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重
二是資源配置結構失衡。首先是資源配置的“軟硬件”結構比例失衡。2017年,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正式確認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促使高校的規模近年來不斷擴大。所以有限的財力資源必定會優先滿足于高校建設“硬件”上的需求,如新建校區、購置教學儀器設備、擴建原有的宿舍用房、維護修繕原有的教學用樓等。這就造成對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員的福利待遇上財力資源投入不足,容易導致師生比例過大,教師對教學的熱情不高。其次是資源的使用對象分配結構失衡。在日常的教學管理工作中,有些部門的財力資源分配過多,浪費現象時有發生,而有些部門分配的財力資源則不足以滿足其日常工作需求。有些團隊資源配置充足,任務完成較好。而有些團隊則因為財力資源不足使得工作無法開展。有些職位高、“資格老”的教師在財力資源的獲取上相對容易,而一些青年教師獲得的財力資源則難度大并且數量有限。
三是資源使用效率低下。一是在高校對財力資源的管理過程中,由于預算編制和執行的不到位,經費的開支往往隨意性較強,很多經費的使用由領導個人決定,缺少評價和監督,經常會出現“拍腦袋”決定的情況。二是資金使用成本意識不足,造成大量資金浪費。有些財力資源充足的部門或個人,在經費的使用過程中不計效益,重復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使得經費的使用效率低下。三是由于高等院校的機構龐大、師生比例失調、教師與行管人員比例過高,造成經費在行政運轉中的投入十分巨大,而真正用于一線教學的經費反而十分有限。總之,就是在有限的財力資源配置中,由于監督管理的不到位,使得經費的分配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
二、完善高校財力資源配置的必要性
一是有利于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當今社會早已是市場經濟的時代。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有市場就有競爭,市場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搖籃,所以就更應當適應市場經濟體制。
二是有利于提高資金管理水平。高校的經費使用涉及方方面面,從院校的行政管理、教學任務到科研工作、后勤保障都離不開經費的支持。而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些大量而有限的經費就成了高校首先要面對的問題。但是實際情況卻不容樂觀,由于預算體系的不完善、監督不到位等原因,高校經費的使用過程中普遍存在著浪費現象。這都充分說明我國高校的經費管理水平還停留在十分低級的階段,這與我國要建立“雙一流”大學的目標不符。因此,高等院校的財務管理首要目標是要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益,要對全校所有的財力資源進行全面的清查分類。要對經費的收入、預算和支出進行全程監控和全面分析。要努力建立一個基于財力資源全生命周期的財務管理制度,也就是要對財力資源的收入到支出以及支出后的使用評價進行全程的分析監督,合理調配財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進而提高資金管理水平。
三是有利于加強財務制度建設。根據高校財務制度,我國高校實行“統一領導,集中管理”的財務管理制度,可以使資金使用目的更加明確,減少決策失誤。其次,高等院校的預算管理實行“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收入預算的編制應當積極穩妥;支出預算的編制應當做到統籌兼顧和突出重點。編制預算時要以國家的宏觀政策為導向,立足于教學過程中的實際需求,科學地編制預算,這可以有效控制財力資源的支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高等院校組織收入應當合法合規。各項收費應當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收費范圍和標準,并使用合法票據;各項收入應當全部納入學校預算,統一核算、統一管理。總之,完善高校財力資源合理配置,可以有效促進高校的財務管理制度的建設發展,加快實現建設一流大學的目標。
三、解決高校財力資源分配問題的對策
一是建立科學的經費預算體系。高校的財力資源總量是有限的,而高校的財力資源需求是無限的,這種供需矛盾是高校財務管理的主要矛盾,而在整個財務管理中,從經濟角度來看則是資源稀缺和需求無限矛盾的體現。明確預算在財力資源配置中的地位,就是要在預算編制時把握全局、把握政策、把握方向、把握重大開支;所有收支都要納入預算進行審批;預算執行必須嚴格,重大事項必須報黨委批準。其次是要科學編制預算。高校預算是高校預算管理活動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編制高校預算的難度主要涉及廣泛的、多樣性的利益和復雜的技術要求、工作量龐大等。在編制時要依據有關國家宏觀政策方向、工作計劃任務、經費支出范圍和財力可能來進行編制。此外,“量入為出、精打細算”是必要的,要做到有多少錢辦多少事;經費的支出要有成本效益的意識,不能盲目大量地投入經費。再次是預算的執行過程。這是執行和實施財力資源分配以實現預期目標的過程。在實際的預算執行過程中,經費的開支必須嚴格按照預算指標來執行,不得隨意更改。并且做到實時監督,杜絕經費開支的隨意性。
二是加強財務管理分析。高校財力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取決于高校財務人員的管理水平。高標準的財務管理就是要制定合理的財務規則,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促進高校建設又好又快發展。而在現行的高校經費管理制度下,財力資源分配不均、管理混亂的現象經常發生。這就需要高校財務管理人員對經費的支出管理嚴格按照預算的要求,杜絕無預算開支、先開支再做預算的現象;合理調配財力,減少資源重復,減少浪費,把錢用于“刀刃”上;加強高校資產管理,定期開展資產盤查工作,防止資產閑置現象的發生;制定合理的財務規章制度,對違規者要給予相應的處罰,規范校內經濟秩序;定期如實編報校內財務報表,以便對經濟活動進行監督評價。另一方面,高等學校財務分析是指對預算、財務報表和其他相關數據進行數據分析。結合高校在會計期間內的財務狀況和經濟活動進行評估、比較和總結。這樣,財務管理人員就可以全面系統地了解學校的實際運行情況,找出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調整措施。同時,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績效評估,以實現利益最大化。
三是擴大資金來源渠道。教育體制改革以前我國的高校經費全都是由財政部撥款的,而在市場經濟時代,國家包攬高等教育經費的局面已經改變。高校應當扔掉以往形成的“等、靠、要”的傳統,在國家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多渠道籌集辦學資金。從其他發達國家高等院校的發展角度看,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辦學自主權,辦學規模和辦學水平將繼續擴大。依靠政府的財政性撥款僅僅只能滿足高等院校的日常開支,而要在科研成果、創新領域有重大突破,要擴大財源,充分利用市場經濟體制多方籌集資金,調動各方面的有利因素為自己服務。例如醫學院校可以采取技術參股的方式,與醫院、藥廠等單位進行合作,讓自己所擁有的科研技術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為學校財政減輕負擔,同時也為社會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慧.高等學校財力資源配置的問題探討.中國經貿,2016(7).
2.黃麗,高燕子.高中教育財力資源配置的現狀與對策研究.科技展望,2017(7).
3.陸愛萍.高校財務資源績效評價體系的設計及應用.中國集體經濟,2016(28).
(責任編輯: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