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璐
[摘 要] 立足高職院校實際,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探索專業教師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協同育人路徑,是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專業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協同育人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9-0020-01
專業教師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兩支重要力量,實現二者在育人工作上的有機結合、優勢互補、協同協作、同向同行,是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重要途徑,也是保證實現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目標的必然要求。
一、專業教師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協同育人應遵循的原則
(一)轉變教育理念,增強協同育人意識
發揮好課堂主渠道作用,在改進中加強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其他各門課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高職院校要切實樹立起所有教師都有育人責任、各門課程都有育人功能的教育理念,堅持協同聯動,強化責任落實。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全員協同參與的責任體系。增強專業教師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間的協同意識,強化“課程思政”能力,改變評價方式,激發專業教師參與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突破體制界限,創新協同育人方式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關鍵,構建職責明確、分工負責、相互協調、黨政工團“四位一體”,學校、家庭、企業“三方聯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網絡。突破邊界和體制約束,開闊工作視野和思路,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構建上下貫通、左右融通的多維度立體式有效協同的管理體制,實現不同管理主體及管理層級之間既科學分工、各負其責,又有機統一、協同育人。
(三)加強實踐教育,增強協同育人效果
要強化社會實踐育人,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聯合等協同育人模式。加強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和德育基地建設,結合專業和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實際,積極開展有效的實踐活動,把工作的重點和目標落實在育人效果上。通過實踐教學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和職業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專業教師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協同育人的實現路徑
(一)構建“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體制機制
(1)堅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凝聚各方工作合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宣傳部門牽頭協調、相關部門多方參與、各級黨組織上下聯動、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學校、社會、家庭全面參與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協同運作效應和分工明確、相互協作的指導與協調機制。(2)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將立德樹人工作納入黨建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黨政領導聯系二級系院、中層干部聯系班級、教師聯系宿舍等制度,建立專兼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團隊,選派行政干部擔任班級導師,選派專業教師擔任班主任、實踐導師、理論導師,建立網格化管理機制。(3)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同教學管理結合起來,建立有序的教學與管理機制。聚焦短板弱項,把破解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作為目標指向,解決重點、突破難點,著力構建一體化育人體系,實現各項育人工作的協同協作、同向同行。
(二)打造業務能力強、政治素質高的教師團隊
高職院校要結合實際,科學規劃、整體推進專業教師、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和心理咨詢教師等隊伍建設。強化理論武裝,筑牢理想信念,增強廣大教師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覺性、堅定性。加強業務能力培訓,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努力培養專業知識和教學科研能力強、思想政治素質高的教師隊伍,努力培養技能過硬、善于鉆研的實驗實訓、科研輔助人員隊伍,努力培養業務熟練、熱心服務的行政管理隊伍,各負其責、協調配合、互通互聯,使資源配置和德育效果最優化,真正實現良性互動和協同育人。
(三)踐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
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1)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和模式。課程思政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是各方高度關注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高職院校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踐行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轉變的理念和模式,發揮所有課程的育人功能,落實所有教師的育人職責,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2)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機制。專業教師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研究和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搭建符合大學生心理需要的、師生互動的育人實踐平臺,使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相融合,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感和吸引力。(3)健全科學的評價體系。把“教書育人”“思想政治滲透”等作為考核評價專業教師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內容納入考核指標體系,堅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工作評價和效果評價相結合,制訂指標合理、方法科學的評價體系。把立德樹人作為專業教師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年度考核、評先樹優、崗位聘用的重要指標,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
參考文獻:
余江濤,王文起,徐晏清.專業教師實踐“課程思政”的邏輯及其要領:以理工科課程為例[J].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2018(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