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振明
[摘 要] 烹飪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烹飪水平和層次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給高職院校的烹飪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提高烹飪基本功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也是提高自身技術的根本途徑。烹飪基本功的訓練是烹飪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可以說是完成菜肴制作的第一步,強化烹飪基本功的訓練成為專科教學的首要任務。從身體素質、刀工、勺工、調味、原料處理、面點方面和烹調技法等方面出發,對烹飪基本功的強化訓練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 鍵 詞] 烹飪;基本功;強化訓練;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0-0183-01
中國廚藝能夠為世界各國所稱贊,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烹飪基本功的運用,在進行菜肴的烹制時所表現出來的各種技能、技巧就是烹飪的基本功。基本功是烹飪專業學習的基礎,如果練不好基本功,那么任何菜肴的制作都是空談,只要有一樣基本功沒有學好,就無法燒制出色、香、味具全的菜肴。因此,學好基本功是學習烹飪的前提。對烹飪專業的學生來說,既應該積累一定的專業知識,又要具備過硬的基本烹飪技能,只有兩者相結合,才能完成滿意的烹飪制品。為了能夠讓學生做到理論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就必須加強基本功的訓練,但基本功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經過大量的練習才能掌握,由此可見,探索出一定的強化訓練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一、模擬訓練法
模擬訓練法是在練習基本功初期最實用的一種方法,主要是徒手或借助一些簡單的用具模仿真實過程中的基本動作,在節省原料的同時達到練習的目的。在進行刀工基礎的強化訓練初期,可以讓學生以掌為刀,在課桌上進行切、剁、斬的練習,注意運用手腕的力量,在課桌上敲擊出聲音,伴隨聲音的快慢進行節奏感的練習,使學生在鍛煉手腕靈活度的同時,把握烹飪時所需要的節奏感,以便日后更好地學習烹飪技能。在此基礎上,還應進行刀距練習,使用刀具在白紙條進行“跳切”和“直切”,測量刀痕與事先規定的切痕之間的差距,作好記錄。練習結束后,與自身進行縱向比較,與其他同學進行橫向比較,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模擬訓練法,學生不僅可以提升手腕力度,還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切、剁刀距的均勻程度。
二、物料代替法
在進行基本功練習時,也要借助烹飪原料,但大量的練習又會造成原料浪費,這時就可以考慮利用可以重復使用的物料進行替代。例如,顛鍋和翻鍋是難度比較大的基本功,需要學生不斷練習才能掌握,但如果每次都用原材料,必然會造成大量浪費,這時就可以用粗砂代替,一方面砂子散落在地上可以掃起來重復進行利用,另一方面粗砂有一定的重量,可以讓學生在練習顛翻鍋的同時進行手勁的練習,當鍛煉到不會有原料灑出鍋外時,可以用大米替換粗砂,因為用大米顛翻鍋的手感比較好。在進行刀工練習時,可以用和好的較硬的面團代替其他軟性原料,進行斜刀劈和平刀劈練習,反復利用,降低原料的浪費。
三、精工細作法
精工細作是學習烹飪技術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進行烹飪基本功的練習時,一定不能將就,而要做到講究,訓練時一定要力求精細,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這樣,才能將基本功練好,為將來的烹飪打下良好的基礎。處理原料時,一定要精細,例如,練習基本功時大多使用便宜且極易成型的食材,土豆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既可以加工成片,又可以加工成絲。在做菜時,土豆一般都需要切成極薄的片或極細的絲,在練習過程中,就需要想到這一點,盡自己所能切薄切細,而且要做到大小一致、厚薄粗細相同,在擺盤時也要注意距離,這樣呈現出來的菜肴才會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增強食欲。在烹調時還要注意調味品的品種、油溫的高低等,在經過嚴格、精細的訓練之后,學生不僅能在短時間內提高基本功,還可以養成認真、嚴格的烹飪態度。
四、綜合運用法
綜合運用法是在掌握了以上基本功之后要進行的最后一項強化訓練,即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和訓練的基本功結合起來并加以運用,完成從原材料的清洗、切配到烹調裝盤的一系列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檢驗學生的基本功是否扎實,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基本功,因為只有把零散的基本功有機結合,形成統一的整體加以運用,才能創作出完美的作品,完成基本功從量變到質變地飛躍。經過這個過程地洗禮,才能使學生真正獲得強烈的成就感,成為一名優秀的烹調師。
烹飪是一門極具實踐性的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對學生的基本功進行強化訓練,這是提高烹飪技術的有效途徑。不可否認,烹飪的基本功需要進行長期練習才能掌握,但這并不代表烹飪的基本功是無法掌握的,只要找到有效的方法進行強化訓練,就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提高烹飪的基本功,為以后學習烹飪技術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宏.烹飪基本功強化訓練之我見[J].職業教育研究,2006(6):150.
[2]劉焱鑫.強化基本功訓練,扎實專業課教學:關于烹飪專業實踐性教學的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17(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