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月秋 吳剛
[摘 要] 現代學徒制是將傳統的學徒訓練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的一種企業與學校合作的職業教育制度。以重慶市公共交通客車駕駛學校(重慶市公共交通技工學校)為例,對汽車駕駛專業基于現代學徒制的城市公交車駕駛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
[關 鍵 詞] 現代學徒制;城市公交車駕駛人;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232-02
目前,我國城市公交車駕駛技能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駕校培訓模式,采用“師傅帶徒弟”的形式。雖然引進了模擬駕駛、電化教育等多元化的教學形式,但依然比較傳統。在培訓過程中,僅注重技能的形成,而忽視了職業素質的培養。基于現代學徒制的城市公交車駕駛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有利于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從而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
一、城市公交車駕駛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背景
(一)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的需要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交通問題日趨嚴重,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實行“公交優先”戰略,對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率,惠及百姓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城市公共交通發展。2012年1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2〕64號),確立了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并提出了一系列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重大政策措施。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制定國民經濟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要加強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建設,實行公共交通優先。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不僅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投入,而且還需要更多的人力投入。根據建設部《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城市公共汽車和電車的規劃擁有量,大城市應每800~1000人一輛標準車,中、小城市應每1200~1500人一輛標準車。依據這一標準,僅一個100萬人口的城市就需配備660余標準公交車,按照2:1的人車比例,則需要1300余名駕駛員。城市公共交通投入逐年加大、人車比例要求高、薪資福利激勵不足、社會認同度不夠、職業病侵擾等因素造成城市公交車駕駛員緊缺。對城市公交駕駛員需求巨大但人員供給緊缺,已成為全國城市公共交通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二)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
職業學校的發展從原先的規模發展轉向內涵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質量,關鍵在于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現代學徒制是將傳統的學徒訓練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的一種企業與學校合作的職業教育制度,且逐漸發展成為當今世界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一種重要模式,已成為世界大多數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的戰略重點。我國也十分重視現代學徒制試點建設,國務院在《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中提出:要“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開展學校企業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化學徒制試點,完善支持政策,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印發的《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標志著我國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進入了實質推進的階段。
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具體措施
我校利用國有大型交通企業辦學的優勢,積極與重慶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汽車駕駛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旨在培養具有高尚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熟識道路交通法規、車輛構造與使用、車輛維護和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管理基礎知識,能夠熟練使用普通話和日常英語進行規范服務,具備城市公交車駕駛和車輛日常維護能力,能夠安全從事城市公交車營運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一)構建校企合作的現代學徒制實施平臺
我校與重慶公交集團簽訂了現代學徒制試點協議,明確了校企雙方職責、分工,按照“雙主體、雙身份、雙導師、雙基地、雙評價”和“定協議、定標準、定師傅、定崗位、定項目”的要求,共同開展城市公交車駕駛技能人才的培養。在實施過程中,校企共同制訂學員錄用標準、招生方案和簡章,通過在公交車上移動電視播放招生廣告、調度室張貼招生簡章等形式,共同面向社會發布招生信息。實施人才培養成本分擔,聯合新建校外實訓基地1個,由企業提供30輛城市公交車輛用于實習教學,并承擔實習車輛燃油費用和維修費用。同時,選拔優秀的一線駕駛員作為實習指導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實習工作,學校則負責實習指導教師的薪酬,形成企業與學校聯合開展現代學徒制的長效機制。
(二)構建校企共育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共同制定了汽車駕駛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按照“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目標總體思路,實行分段式、校企協同育人,構建基于校企“雙主體”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第一段:第1~3學期完成公共基礎課、職業素養課和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掌握專業基本知識和基礎技能,此階段即開展校企聯合育人,企業定期派出業務水平精湛的師傅和一線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第二段:第4學期進行綜合實訓,通過開展“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實行班組化管理,由1個學校師傅帶8~10個“徒弟”進行教學實踐。第三段:第5~6學期到校外實訓基地實習,工學交替。由1名企業師傅帶8~10個“準員工”,進行小組教學,在運營線路上“模擬載客運營”實習,強化學生熟練掌握駕駛技能,確保畢業即能上崗。
(三)構建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
為培養適應城市公共交通運輸行業需要的高素質城市公交車駕駛技能人才,學校邀請重慶公交集團一線技術人員和職業教育專家召開了典型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會。通過對城市公交車駕駛員崗位工作能力分析,提取出8個典型工作任務和41個職業能力,將典型工作任務的職業能力與行動領域、學習領域對接,將駕駛證考試、中級工駕駛員職業資格標準、道路運輸從業資格證考試等內容融入教學內容,將職業證書的考核與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建設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設計、課程標準、實訓項目、講義和教材、課程網站、課程教學資源庫等,構建出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素質技能并重”的課程體系,逐步實現核心課程模塊化、技能訓練項目化、綜合實訓崗位化。職業素養和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包括《公交服務用語》《公交服務禮儀》《公交企業文化》《交通法規認知》《城市公交車輛構造與使用》《城市公交車輛電氣設備使用》《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客運汽車駕駛員心理訓練》《城市公交車輛駕駛技能訓練》《城市公交車輛維護》《城市公交運營管理》《防御性駕駛技術訓練》等。
(四)“師徒傳技、項目驅動”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
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汽車駕駛專業實施了“師徒傳技、項目驅動”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改革。在技能學習階段,通過“拜師”儀式,明確了師徒關系和職責。一個師傅,帶8~10個徒弟;而一個徒弟,有兩個師傅,即實訓階段的“學校師傅”和頂崗實習階段的“企業師傅”。在教學過程中,實施以完成學習項目為任務目標來組織教學,通過教、學、做一體化的形式開展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教師針對不同的學習情境及學生的學習階段開展理實一體教學。
(五)建設校企互聘共用的師資隊伍
為適應汽車駕駛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育名師、煉雙師、引大師”的師資隊伍建設指導思想指引下,積極與重慶公交集團開展師資隊伍建設合作,建立健全雙方教師的選拔、培養、考核、激勵制度,形成了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機制,吸引了30余名行業、企業技術專家和能工巧匠充實到教師隊伍中。學校還積極開展教師的培訓工作、加強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培養,重視“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專業教師推行雙證制度,實現教師的“職業化”,每年開展“說課比賽”“最佳公開課評選”“暑期教師職業提升培訓”,培養駕駛的“師范化”,教師到企業實踐,培養教師的“技術化”。
(六)健全現代學徒制教育教學保障機制
以學校制度建設為基礎,全面加強和完善現代學徒制實施管理工作,探索汽車駕駛專業學分制管理辦法和彈性學制管理辦法。通過“校企合作協議”明確雙方責任與義務,搭建現代學徒制實施平臺;簽訂“訂單培養協議”,保證學徒合法權益;完善“過程共管”的實訓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學校和企業對學生實習實訓的過程共管;建立“責任共擔”的運行約束制度,校企雙方對學生的培養質量、就業質量等共同負責;建立“多元動態”的考核評價機制,制訂實習實訓考核評價標準,不斷提高校企合作育人的質量。
三、改革成果與成效
僅2017年,我校汽車駕駛專業累計為城市公共交通運輸行業培養輸送高素質城市公交車駕駛技能人才783人,三證率(技校畢業證、A3駕照、道路運輸從業資格證)100%、就業率100%、專業對口率100%,企業滿意率95%以上。
通過汽車駕駛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形成了汽車駕駛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課程標準、教學資源等系列改革成果,打造了一支數量充足、質量優良、結構合理,能適應中等職業教育教學和事業發展需要的教師隊伍,初步構建了基于現代學徒制的城市公交車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城市公交車駕駛技能人才培養的規范化、科學化,提升了城市公交車駕駛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的工學結合與現代學徒制[J],職教論壇,2009(36):1.
[2]劉哲.基于現代學徒制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15(24):124-125.
[3]吳剛.大型客貨車駕駛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探索[J].職業,2017(7):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