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
[摘 要] 《幼兒心理學》是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理論必修課,是一門理論性非常強的課程。然而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對較弱,自我控制力不足,所以常規的理論課教學效果不佳。從分析學生特點和課程特點入手,提供一線教學實踐中的點滴經驗,為《幼兒心理學》課堂教學效果提供些許探索途徑。
[關 鍵 詞]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課堂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237-01
《幼兒心理學》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理論必修課,它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提供專業知識和理論基礎,是一門專業性非常強的課程。中職學校的學生大都是15~18歲的未成年人,他們有未成年人共有的特點,精力旺盛、好奇心強、有自己的想法,但生活經驗少,對社會生活有著極大的興趣。不僅如此,中職生也有其特殊性,目標驅動力弱,堅持性差,所以在《幼兒心理學》課堂中常常出現趴桌子、搞小動作、閑聊等現象,如果單純地進行理論教學,幾乎沒有人能跟上思路,再加上中職學校的培養目標就是將學生培養成為實踐型專業人才。面對現狀,結合學生特點我采取了一些稍有成效的措施。
一、設置神秘情境,抓住學生的好奇心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學第一節課,開始我并沒有開門見山地講概論。而是從學生的經驗和興趣入手,跟他們聊起了有懸疑色彩的作品。他們的熱情頓時被點燃了,大呼偵探的厲害。“你們想不想成為這種洞察一切的人?”我問。“想啊,多牛啊!”學生的眼睛都放著光。“想洞察一切,就要先學會分析人的心理,就是我們的心理學。”我說。光說不練假把式,話音剛落,我就叫起來早已觀察好的一名學生,“××同學,請起立,下面我會對你的性格、愛好、習慣及想法做一下分析,可以嗎?請聽好。”這個過程全班的眼睛都帶著崇拜的光芒,學生的表情經歷了從好奇到驚訝的轉變。最后全班學生鼓掌表示贊同,那位被分析的學生也豎起大拇指。
在運用該方法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幾個問題:
1.要盡可能地找偏多血質膽汁質氣質的學生來舉例,因為這種氣質類型的學生相對開朗樂觀,情感體驗不深刻。如果面對黏液質或者抑郁質的學生,一定要謹慎用詞,多用正面語言,以免引起他們心理的敏感。
2.在經歷過上述情境之后,有些學生會把心理學看成萬能的,有的甚至把學心理學的人妖魔化,所以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白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它的目的在于幫助我們每個人成為更好的自己。
二、突破教材限制,讓理論落地
在講到氣質這節內容時,我沒有按照課本的思路給學生講知識點,而是把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講氣質類型,第二部分分析氣質類型,第三部分講針對不同氣質類型如何施加教育影響。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學以致用最重要,那就讓理論落地,讓學生來分析氣質類型。
另外,每種氣質類型我都找到相關案例,讓學生分析案例中的氣質類型。“針對不同類型,你要怎樣教育?”把問題拋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整個過程教師僅是案例的提供者,思路的引導者和幫助者。
三、運用信息化手段,讓學生暢所欲言
課堂教學中常常遇到學生有話想說但不好意思舉手的現象。面對這種問題,我用過加分激勵的方法也做過思想工作,效果都差強人意。后來我們用了一款軟件——藍墨云班課,用手機作答。遇到較難的問題,可以在班課中小組討論,也可以頭腦風暴、投票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參與其中,暢所欲言。教師也可以掌握學生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更有效地把握進度,掌控課堂。對學生來說,每一次又快又好地答題都會得到經驗值,頭腦風暴中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加經驗值,這種游戲競技式的學習方式女生也非常喜歡。另外,拿到手機就有一種小小的幸福感,這種愉悅的情緒也會幫助學生更認真、更投入地參與到課堂中。
四、制定量化考評制度,規范課堂行為
無規矩,不成方圓。課堂教學中也需要一定的考評制度來規范學生的課堂表現。在我的課堂上,作業是以百分制量化,小到寫作規范、字體工整;大到作業是否正確、角度是否有創意都有相應的分值。在課堂表現上,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都會有一定的加分。做小動作、不聽講甚至經常走神的學生都會有扣分。在嚴格量化考核的督促下,課堂氣氛也活躍了很多。另外,每學完一章都要進行測驗,一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另一個是起到督促的作用。這些分值都會算作學生的平日成績,計入最后的總評。
五、常做思想工作,堤防懈怠情緒
《幼兒心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課程內容枯燥,如果一味地寄希望于吸引興趣與好奇心來推動課堂而不從學生主觀思想入手,學習效果定會大打折扣。思想決定行為,所以思想工作能讓學生從內心接受理論課的偶爾枯燥,從自我意識層面加強自我監控從而集中注意在理論的理解掌握上。
參考文獻:
[1]王振宇.幼兒心理學(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羅維芳.教材生活化課堂趣味化:對中職幼師專業心理學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時代教育,2016(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