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果 蔡飛
[摘 要] 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實踐過程中應堅持問題導向,找準落腳點,圍繞一個目標,堅持雙主體育人,按照三方共贏的要求,做實四個方面的對接。
[關 鍵 詞] 問題導向;現代學徒制;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005-01
一、推進現代學徒制的背景
農業機械化應用技術專業2008年入選國家示范院校建設重點專業,2011年通過驗收。近幾年,依托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建設,進一步加大焊接技能實訓中心、機械加工實訓中心等實訓基地建設,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為客座教授,建立院士工作站;聘請焊接大師,建立了焊接大師工作室,為現代學徒制的試點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
1.校企雙方共建專業學院。2015年,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與科神公司共同組建了“科神學院”,由校企雙方法人擔任院長,并設立常設機構。為保證科神學院的正常運行,雙方定額撥付運行資金。科神學院圍繞農業裝備制造業,致力于人才培養、學徒招生、教學就業、雙導師培養、課程開發等多方面合作;努力提升公司的人力資源質量和學院引領作用,為兵團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技能人才,也成為探索現代校企融合,產、學、研為一體的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
2.緊跟企業需求,重構課程體系。校企雙方共同制訂了農業機械應用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了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根據企業需要對課程體系進行重構。結合實際工作崗位任務和國家職業標準確定課程內容,將企業崗位工作任務進行案例化設計,形成循序漸進式的具體任務。建立企業師傅對學生的傳、幫、帶過程考核與評價標準,由師傅根據徒弟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給出評價。
3.組建“校企融合、分工協作、互培雙贏”的雙導師教學團隊。由院士、專家和技術能手組成的企業導師和學校教師組成雙導師教學團隊。團隊成員均參與或指導了人才培養方案撰寫、課程體系的制定、教學過程實施。通過“師傅帶徒弟”的形式,1對1地配備崗位師傅,指導學生學習與工作。學校教師與企業導師雙向掛職鍛煉,共同參與科技研發,提高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共同制定《現代學徒制雙導師教師管理辦法》,促進“雙導師”教學團隊建設。
三、堅持問題導向做實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
現代學徒制試點實踐過程中,始終堅持問題導向,主要解決“1234”的問題,即圍繞一個目標,堅持雙主體育人,按照三方共贏的要求,做實四個方面的對接。
1.解決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的問題。職業教育積極實施現代學徒制,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打通和拓寬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成長通道,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落腳點放在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技術技能提升上來。把文化素養、專業理論知識、崗位技能水平以及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融入人才培養方案,通過3年的實施理實交替和多輪多崗的工學,切實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服務企業發展質量的需要。
2.落實校企雙方共同育人的問題。現代學徒制的實施過程中,堅持了校企雙主體育人原則,項目實施初期,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礎之上,雙方達成共識,組織專業學院——科神學院,確立雙主體育人的機構。項目實施中,堅持了招生即招工的原則,簽訂了四方協議,明確學徒的企業員工和職業院校學生雙重身份;實施了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互聘,成立了雙導師教學團隊,師資上實現了雙元育人;學校的多媒體教師和校內實習實訓基地,企業的真實性生產車間和優質實訓設備,實現校企雙方優質資源共享,確保教學和實訓場地的雙元化;學、企雙方在教學和實踐過程中,堅持了“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終結”相結合的雙元評價體系,對學生多方位考核。
3.解決學生、企業和學校三方共贏的問題。在三年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中,全班42人順利取得了鉗工和農機修理高級工資格證;26人進入科神公司,簽訂就業協議,作為準員工在崗生產;13名學生在科神公司的推薦下進入科神公司下游產業鏈公司或農機合作社工作。科神公司作為現代學徒制實施主體,優先選拔了26名學生,成為企業儲備人才,同時科神公司推薦在崗職工到學院進行再教育,提高學歷。
4.解決定位和培養四個方面的對接問題。科神公司能夠選擇整班62%的學生進入企業作為準員工,是因為校企雙方解決了定位和培養四個方面的對接問題。在科神學院的組織框架指導下,在人才培養目標上,解決專業設置與企業需求脫節問題,堅持了與企業需求對接;在課程體系設置上,堅持了與職業標準對接;理論學習和實踐實訓有機融合,多輪多崗實習實訓,實現了學習內容與生產崗位對接;企業師傅和學校教師共同考核,實現了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
參考文獻:
[1]李傳偉,董先,姜義.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雙師隊伍培養模式[J].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15(3):53-57.
[2]杜啟平,熊霞.高等職業教育實施現代學徒制的瓶頸與對策[J].高教探索,2015(3):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