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冰
[摘 要] 介紹了在產業轉型升級大背景下,學校中職精細化工專業的涂料方向課程建設過程。涂料方向課程,本著為精細化工行業企業及社會輸送合格的中職人才的理念,兼顧學生、社會、環境及學生職業發展的四要素,并開發出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內容體系。
[關 鍵 詞] 產業轉型升級;精細化工專業;涂料;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026-02
一、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的職業教育發展趨勢
近年來,我國產業發展的科技含量逐漸提高,中國乃至全世界經濟正面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產業轉型升級是一個產業由低技術水平、低附加價值狀態向高技術水平、高附加價值狀態演變的趨勢和過程。如何適應這種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從很多發達國家發展看來,職業教育是經濟轉型和騰飛的秘密武器之一。
精細化工是當今化學工業中最具活力的新型領域之一,是新材料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精細化工產品種類多、附加值高、用途廣、產業關聯度大,直接服務于國民經濟的諸多行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各個領域。大力發展精細化工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調整化學工業結構、提升化學工業產業能級和擴大經濟效益的戰略重點。
廣東省是我國精細化工行業發展較早的地區之一,在我國精細化工行業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產業的轉型升級,我省的精細化工企業產值、利潤、稅收以及從業人員都居全國前列,具體如涂料產品2014年的產量位于全國第一,在這種背景下,對我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數量和培養質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培養一大批生產一線的高素質技術人才。如何實現職業教育為產業轉型升級服務并發揮作用,系統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至關重要。
二、以精細化工專業中的涂料課程為例
在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調整產業結構,化解產能過剩,創造適應新需求的有效供給是形勢賦予精細化工行業的迫切要求。中職精細化工專業如何在新形勢下有效對接產業升級、結構優化,并適應新形勢下的發展,是增強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與社會的適應性的迫切要求,而專業課程則是使學生達到教育目的的手段[1],課程問題在任何一個教育體系都居于中心地位[2]。
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對精細化工專業的涂料課程進行改革,設計該課程的思路是依據職業教育課程目標的思維結構[3],即充分考慮了學生、社會、職業及環境這四個要素的相互影響。課程設計的目標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促進學生個體全面發展;促進自然環境持續發展;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
(一)確定課程內容主體
近兩三年來,我國頒布并實施了一系列限制溶劑型涂料和鼓勵水性涂料的政策法規,加上史上最嚴的環保法的實施,大大推進了我國涂料行業“油改水”的進程,這也成為我國涂料行業企業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在這種背景下,對于精細化工專業的專業方向課之一的涂料,我們選用了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國家大力推廣的水性涂料作為項目化教學課程內容的主體,以促進社會及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二)課程開發
產業轉型升級大背景,給精細化工行業企業帶來了較大的變革,一些企業根據自身條件,靈活改變經營及生產模式,逐漸擴大了生產,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特色的道路,我們走訪多家校企合作單位,聽取他們的意見并參觀其工作環境,校企雙方共同深入分析涂料企業崗位及職業能力要求,以制定和調整涂料課程實訓內容及教學評價體系。根據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要求,開發教學情景,為促進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及職業生涯發展,我校涂料課程體系進行了如下的設計:
模擬企業真實環境,引入企業真實項目,在實訓室展開涂料生產過程,教學內容構建了從樹脂制備產品配置性能檢測的橫向實踐內容,及“基礎訓練項目——模擬仿真項目——提高拓展項目”的縱向項目化教學體系(如下圖所示)。
我校精細化工專業涂料方向,采用項目化教學模式。項目化教學課程是一種職業活動課程,它以工作項目為載體,課程設計內容如下,以水性UV涂料為例(見下表1)。
(三)課程的組織及實施過程
在課程的水平組織上,我們以學習者為主體性的職業活動為中心組織課程。(1)通過涂料實訓項目把涂料生產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操作及職業素養整合起來,通過樹脂合成、產品配置及性能檢測三大模塊的訓練,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在此基礎之上,使學生綜合利用相關學科知識,如計算機基礎等,完成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整合。
在課程的垂直組織上:(1)根據先易后難的邏輯順序,即通過基礎訓練項目、模擬仿真項目及提高拓展項目,能方便地安排項目課程。(2)在完成每個學習項目過程中,讓學生保持項目資料搜集、項目分析、制訂計劃、執行計劃、項目檢測、總結評價的六步工作過程。(3)通過項目中每步驟任務的完成,培養學生各項職業能力。(4)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設定為每3~4人完成涂料各項目,以學生將來所從事的職業活動為學習內容,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了學生的興趣,促進了他們個性發展及職業道德的形成。
(四)課程評價
涂料課程效果的高低是通過學生的發展水平直接反映出來的。職業教育課程評價對象及評價內容具有復雜性的特點,這就需要課程評價的主體多元化。而我校涂料課程則采用此方式,即通過設定多元的評價標準。在此過程中,既注重工作過程又注重學習效果,參與評價的有教師、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等多元評價主體,評價內容涉及職業態度、知識技能(見下表2、表3)及工作成果,最終評價具體細分為項目樣板+課堂項目匯報+學生項目總結+工作頁(含知識技能評價)+職業態度評價等五部分。
三、總結
本校涂料項目化課程應用于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明顯增強。實踐表明,為適應涂料行業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必須及時調整涂料課程的教學形式及內容,才能促進中職精細化工專業學生適應社會及市場的需求。目前涂料項目化教學模式適應新形勢,教學效果良好,收到了學生和企業的好評。
參考文獻:
[1]施良方.課程理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83.
[2]王策三.教學論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68
[3]夏金星.職業教育學實用專題[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