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波
[摘 要] 國學經典課程研究性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幼兒國學經典的能力,將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與教師導學、導思、導教相結合,充分體現幼師教育特色,強調能力培養,既引導學生學習國學經典,又培養學生教學國學經典的能力,實現“學會—會學—會教—踐行”的基本教學目標,為學生的從教打下基礎。同時充分挖掘國學經典的德育因素,培養學生的完美人格。強化學生的示范、引領意識,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關 鍵 詞] 學前教育;國學經典課程;研究性學習;課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9-0091-01
在傳統文化內容被廣泛關注的今天,學前教育專業及一些中等職業學校將其作為必修課程,充分發揮其道德教育的功能,并根據不同的專業進行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取得了明顯的教育效果。
一、國學經典課程研究性學習的意義
研究性學習是指教師通過引發、促進、支持、指導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來完成學科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思想、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研究性學習課程內容具有廣延性:即課程內容上都有廣泛延伸的特性;問題性:即學生的學習是圍繞問題展開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表現在對學生研究方法的指導、研究內容的點撥、研究成果的評價。而學生是研究活動的主體,他們的研究課題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選擇,研究的合作對象由學生自主選擇、自由組合,由學生來完成研究報告。
國學課經典課程的教學中蘊含著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豐富素材,將研究性學習與國學經典教育相結合,有利于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有利于利用現有學時,減輕學生負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其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研究能力,并在講解背誦經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理解、講解國學經典的教學能力,利用現有的知識、技能結構設計教學方法的能力,為學生從事學前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學前教育專業國學經典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
通過《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笠翁對韻》等國學經典課的教學,探索研究性學習課堂教學模式,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幼兒國學經典的能力,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將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與教師導學、導思、導教相結合。
(一)導學:學生主體,學會學習
教師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在課前為學生設計導學提綱,導讀提綱包括以下內容:
1.解決正字、正音的問題,并利用早讀課、晚自習等時間,熟讀成誦。為課堂上的講解、老師的指導講解做好準備,留足充分的時間。
2.鼓勵學生在背誦的基礎上試著向同學講解內容,初步練習試講。
3.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師設計討論題目,布置學生在生活中搜集與傳統文化做法相一致以及相悖的地方,并對現實的指導意義展開討論。
(二)練講:講解內容,學會教學
1.講字義、講內容。展示預習成果,培養自學能力。
2.講理解、講做法。對照生活、對照自身,自我剖析,自我檢查,自我改變。將德育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3.講教學設計、講教法。根據學前兒童的年齡及心理特點,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將國學經典內容與詩、書、畫、唱、演等的聯系綜合。
(三)互評:師生互評,互動提高
1.內容點評。教師點評,糾正、補充學生講解有誤的地方,完善學生的講解內容。在師生點評、生生點評中補充完善學習內容,做到知識準確。
2.做法點評。堅持批判性繼承、創新性傳承的原則,指導學生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吸取圣賢智慧,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3.教法點評。在符合教育對象年齡和心理特點的前提下,肯定、指導學生創新的想法和做法,鼓勵百花齊放,實現其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四)研讀:研究學習,拓展延伸
1.博引。教師要發揮主體作用,引入聲、像、文等內容,旁征博引,引經據典,展示相關傳統文化的內容,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可能地實現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與了解,增加傳統文化的知識儲備,提升國學文化底蘊,實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2.踐行。引導學生用國學經典中的思想觀點分析、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問題,達到學以致用、指導行為的最終目的。
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意在通過課上與課下、教學與生活、理論與實踐、學校、社會與家庭的有機結合,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按照學生“學會—會學—會教—踐行”的主線,實現學學法、學教法、會研究、勇踐行的教學目標,實現人格培養與教學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弟子規》《論語》等國學經典進課堂的過程中,學生的文明素質顯著提升,他們開始注意培養語言文明、行為規范的教師形象;開始培養自己背經典、講經典、用經典的教學能力與實踐能力;開始講究“孝道、誠信、泛愛、親仁”等中國人廣泛認同的做人品格。更有的學生將校內的學習帶回家中向父母、家人講解,共同踐行,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與認同,建立了學校、社會、家庭的傳承體系。
參考文獻:
[1]張祖清.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傳統文化藝術教育思考[J].文教資料,2016(2):77-78.
[2]楊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前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J].人文天下,2015(20):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