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娟
[摘 要] 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在校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大學生就業形勢越發嚴峻,大學生就業問題也成為社會各界密切關注的問題之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高校應當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方面出發,為大學生的就業提出正確的指導,為大學生解決就業方面的困惑。
[關 鍵 詞] 就業創業;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著力點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0-0225-01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學生就業創業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程,也是構建社會主義的重要部分,它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基礎,武裝大學生思想,培養思想覺悟以及認知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完善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奠定思想基礎,在一定程度上為解決就業問題緩解壓力。只要大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能克服困難,發揮出吃苦耐勞、不畏艱辛的精神,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也能接受辛苦勞累的崗位,避免出現“有的崗位萬人爭搶,有的崗位無人問津”的情況。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學生創業就業中的著力點
(一)思想政治工作應貫穿大學生就業創業整個過程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隨著時代的進步,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以及新特點,高校應該抓住這些新問題、新特點,為大學生就業創業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定新的方針。
目前許多高校在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上,只關注大學生就業情況,忽視了大學生正確思想的樹立,大學生的成功就業歸根結底還是由大學生優秀的綜合素質所決定,不能只抓就業環節,應當從大學生剛入學時就狠抓思想教育。因而許多高校,在大學一年級時就開設思想政治必修課以及職業規劃課,引導大學生從一開始就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價值觀,促進就業達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應當滲透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每一個環節,從根本上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大學生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打下思想基礎。
(二)思想政治工作應貼合實際
思想政治工作應該貼合大學生實際的就業情況。在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工作應該以學生的就業情況為核心,避免出現思想教育脫離學生實際的情況。隨著時代的變化,大學生就業大環境也在不斷變化,各大單位選人用人的標準也在隨之變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密切貼合學生的切身利益,與時俱進,拋棄“假大空”,在真正意義上成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與方向[1]。
總之,思想政治工作要以解決學生實際就業問題為己任,致力于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道德觀。
(三)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就業能力
大學生成功就業的條件是創業意識、就業能力、個人素質等。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高校應該著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就業能力。
創業精神和就業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在大學生剛入學的時候就開始培養。首先,是創業意識的培養,當學生在學校時就應該使其樹立創業意識,開設有關創業方面的課程等,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有許多高校早已在大學二年級就開設類似于“大學生生涯規劃”的課程,引導并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觀念。其次,培養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就業能力是大學生能否成功就業的衡量標準,高校應該建立實踐平臺,使大學生能夠在大學里得到充足的實踐機會,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同時,在實踐中要狠抓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也要與學生的專業相結合,注意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高校也應該鼓勵大學生參加各類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增強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和實踐能力,以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2]。
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中,高校應該將思想教育與就業能力的培養相結合,兩者相輔相成。
(四)針對應屆畢業生的心理情況進行就業指導
畢業生正處于自己人生中極為關鍵的一個時刻,很容易出現迷茫和困惑,要解決這一問題,只能從畢業生的心理方面出發,學校老師應該積極了解畢業生內心的想法,多與學生交流,為其排憂解難,指明方向,正確地進行就業指導。認真負責地組織畢業生進行實習活動,讓畢業生更好地了解社會,熟悉社會。多組織學生下基層,參加基層人民的生產活動,使其充分了解社會的主流方向,增強其正確的職業道德感。在指導過程中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及時糾正學生的思想觀念。幫助學生做好心理調適工作,樹立應屆畢業生的自信心,使其順利地實現就業。
三、結語
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過程中起到指導思想的作用。順利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對于大學生的就業與創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應該在大學生的就業與創業過程中貫徹落實思想政治工作,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與創業起到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劉衛華.關于高校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教育策略[J].職業教育研究,2015(6):14-16.
[2]黃炳輝.學生職業生涯設計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關系[J].教育評論,2016(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