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迪
[摘 要] 高職院校更加注重學生畢業后的就業能力,因此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率,為社會輸送專業型人才。針對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經驗談談如何優化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就業能力提升。
[關 鍵 詞] 就業導向;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9-0096-01
在高職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應當緊緊圍繞學生的就業能力開展,優化教學模式,重視理論知識教學和實踐活動的結合,使計算機專業學生能夠在畢業后成為一名社會需求的技術型人才。為此,各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應當重視改革傳統教學模式,以學生就業為本,強調綜合素質能力,為以后就業發展奠定基礎。
一、當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單一
當前大多數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依舊是傳統的“老三樣”,即:教師講授型、自主學習型和任務驅動型。這三種教學模式雖各有優點,但是由于高職院校的特殊性,其缺點也很明顯。比如,講授教學中學習效果較差,自主學習中學生自控力較差,任務驅動教學中,學生發展情況不一,教師專業素養不足等。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是導致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沒有完成學習任務的重要原因。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發展,任務驅動教學依舊沒能擺脫學生學習積極性差,就業能力不足的現象。
(二)與學生興趣嚴重脫節
近些年各大高校普遍進行教學擴展,使高職院校的生源數量和質量迅速下降,學生在選擇高職院校時,也抱著更強烈的現實目的,比如,專業技能教學水平和未來的就業前景。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來自教師的監督壓力變小,學生需要形成更加主動學習的意識,然而大部分學生由于學不會而逐漸放棄學習,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三)與企業需求脫軌
當前高職院校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理論性要大于實踐性,不少教師認為,計算機教學中理論知識學的扎實,才能夠應對各種情況。然而,實際情況中,由于教材版本更新慢,實踐中的新知識和新思路更新快,很多實踐操作技能不斷更新,教師沒有傳授這些內容,導致學生與企業關系拉遠,畢業后找工作出現問題。
二、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優化對策
當前社會發展日新月異,計算機技術被廣泛應用在各行各業中,企業對于計算機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不斷提升。這就要求計算機專業學生應當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責任感,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以高水平的素質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
(一)從企業標準出發,優化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的教學目的十分明確,就是為了能夠培養出當前社會所需的應用型和技術型人才。因此,在高職計算機教學過程中,要建立起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將企業要求、相關標準和工作情景引入教學之中,從而提升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切實感覺到憑借自身學習,獲得了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的工作實踐奠定基礎。在教學模式轉化中,一般采取的方式有頂崗實習、項目參與兩種,讓學生面對真實的工作問題,在不斷解決問題中獲得提升。比如,針對Excel表格的應用,很多學生可能認為這很簡單,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制作科學合理的表格,完成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并不容易,通過實際參與工作,能夠有效彌補學生缺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二)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動力
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沒有養成通過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使學生感受到學習這些東西是真正有用的,能夠為自己的未來發展打下基礎。教師要利用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的成就感以及未來就業的壓力,從多角度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三)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促進就業發展
企業在招錄高職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時,注重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教師要主動發現當前企業對計算機技術的需求,從需求入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理論教學中增加現實案例,可以請一些企業內部的工作人員進行現身說法,講述自己遇到的問題和員工所需要具備的素質。這樣一來,學生將對自己的發展方向有清晰的認識,能夠在學習中感受到不足之處,在未來學習中學得更細、更精。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當前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使企業對專業人員要求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一定要與時俱進,了解企業的需求,以就業為導向,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提升,使學生能夠在實際工作環境中,通過個人努力解決實際問題,滿足企業需求,最終提升自身競爭力,在未來獲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梁鎮.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優化路徑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1):158-159.
[2]劉英濤.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優化策略研究[J].職業,2017(28):28.
[3]孫麗萍.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優化策略[J].通訊世界,2017(10):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