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蘊蘭
[摘 要] 新大綱明確指出,職教英語學科要注重培養學生在生活和工作中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充分發揮英語的語言交際功能。那么,如何結合學生的專業需求,創新英語教學,吸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提高教學效率,促使英語教學不斷創新和實踐。
[關 鍵 詞] 教學創新;英語教學;專業性;實用性;趣味性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048-02
職業教育的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提升學生的文化水平,為學生的升學和就業打基礎。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秉承這樣的理念,積極思考如何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英語的能力。針對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特征,面對英語教學的困惑,英語教學工作者一直致力于通過英語課程改革,調整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一、結合學生專業需求,強化英語教學的專業性
職業教育首先要明確英語這門學科學習的定位。職業教育的英語學習最終目的不是高考,而是教會學生如何將英語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當今是一個社會生活信息化和經濟體系全球化的新時代,國際交往日益頻繁,英語在社會生活和人類交往中成為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我們的學生將來主要從事服務行業,將會活躍在民航、通信、郵電、旅游、酒店等直接面向顧客的行業上,從某種意義上說,掌握了英語實際上就意味著把握了參與和發展的機會。因此,首先要明確“教師要教什么?”把英語課程定位在一個開放的體系上,結合實際生活和工作。根據學生不同的專業,增加不同的英語內容,結合工作場景,用英語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比如旅游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旅游英語,通信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通信英語專業知識,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需要學習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師需要將專業英語與本專業課知識有機聯系在一起,并結合實際工作,創設相關語言環境,進行言語操練。例如,我在教授營業廳繳納電話費這一英語單元中選擇將學生帶到專業實作室中去操練。由于學生剛好在專業課中學習了這一業務的辦理流程,對這一過程很清楚,學生需要準備英語資料,嘗試英文環境下的業務辦理。學生感受到了英語在工作中的作用,學習積極主動,接受能力較強,訓練效果較好。這樣,讓學生在專業中學習英語,在英語中學習專業,強化了英語與專業的緊密聯系,刺激了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掌握動機。
二、以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為重點,增強英語教學的實用性
在設計好教學內容之后,其次我們要思考“學生應該學會什么?”即教學目標的設計。職業學校學生側重于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英語教學目標的重點也是讓學生學會使用英語,而非理論層面。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注重英語的實用性。
(一)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突出聽說訓練
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工具,重點培養學生聽、說英語的能力。語言脫離了圖片、試聽,就會變得空洞枯燥。因此,教師在課前需要下足工夫備課,制作或搜集圖片、PPT、動漫、視頻、音頻、微課等相關教學內容的教學資源,將語言知識形象化、生動化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這樣,既吸引學生眼球,又降低了學習難度,幫助學生加深了理解和記憶。例如,在有關購物《Shopping》一課的教學中,我展示了網絡上一個關于購買T恤的視頻,讓學生在仔細觀看后找出視頻中出現的問題,并引導學生找出關于購物的對話,如:Can I help you?How much is it?How about this red one?Whats the size?等,自然引出了新內容,且加深了學生的印象。緊接著,我又通過多種彩色圖片形象地展示不同的商品,并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猜出對應的英文名稱,復習舊單詞,學習新單詞。這樣把視覺感受和聽覺感受結合起來,使學生聽其音,見其形,明其意。近年來,微課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使用微課,可以幫助教師解決傳統教學中難以解決的知識點講授,或者容易反復出錯的知識點。對于職高學生來說,語法是最難的部分,往往教師多次講解,學生一是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學習效果差,二是疏于復習容易忘記。我發現,微課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在語法板塊There be句型的學習中,我就和計算機老師一起設計了一節微課,通過可愛簡潔的動畫設計,形象展示出There be句型的構成、語法意義和語法功能。在課堂上,我播放微課,發現學生饒有興趣,認真觀看后基本都能掌握There be句型的基本結構和意義。相比傳統教學,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微課還便于保存,學生回家后可多次觀看,掌握知識。無論是那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在實際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選擇適合的教學手段,達到教學目的。
(二)創設情境,營造英語學習氛圍,強化聽說訓練
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使用課堂英語,諸如:“Please sit down!Open/Close the door!Well down! Open your books and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等,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訓練學生的英語聽力,另一方面可以營造學習英語的語言氛圍。另外,我常常以“用英語嘮家?!钡姆绞絹硪雒刻谜n的新知識點。并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理解語言、掌握語言和運用語言。例如,有一次我在講解教材時,特意帶了一張家庭照片,首先向學生提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Miss Zhous family?”“Who are they?”“What does her mother do?”然后我拿著照片向學生介紹我的家庭,學生由于好奇心的驅使普遍表現濃厚的學習興趣,認真聽我講解。介紹完后,我立刻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最后,我總結學生的回答,并借此引出我們當天要學習的內容“My family”。這樣一來,既訓練了學生的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生在情境教學中感受到了學習語言的樂趣,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學好英語的自信心也在這些“似教非教”的課堂活動中被激發了出來。
(三)在自由寬松、井然有序的教學氛圍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的、安全的課堂氣氛?!睂W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善于扮演英語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設計者。課堂口語教學不僅僅是知識傳遞的過程,更是師生情感交融、人際交往、思想交流的過程。創設一種和諧的、鼓勵的、愉悅的課堂教學氣氛,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重要方式。比如,教師上課提問的技巧,應隨時注意學生的心理和情緒,提問時,面要廣,又要有重復面,使所有學生都處于積極的備問狀態。課堂上千萬不要有“被遺忘的角落”,要選擇合適的問題,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堅持每個學生都有實踐的機會。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啟發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二者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三、以多元化教學方式為主,提高英語教學的趣味性
在教學中,至為重要的是解決“怎么來教”的問題。傳統教學早就不能滿足學生需求,尤其是職業教育。這就要求教師要與時俱進,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的學習特征,設計教學程序、教學活動,以吸引學生主動參與。
(一)通過生動有趣、富于啟發性的英語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師應注重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習趣味性。善于結合學生工作生活實際,教會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如在遇到旅游話題為主的單元內容時,我模擬旅行社中的工作場景,并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游客小李的需求,制定旅游計劃。這樣,既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的實用性,又能培養學生一定的創新能力,小組協作的學習形式給了學生自主發揮的空間,學生參與面廣。
(二)借助教學工具,教學形式多樣化
為了培養學生“愛學、肯學、會學”,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點選擇教材和教具,設計好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單詞時,可以適當地制作單詞卡片;在對話課學習時,可以事先準備好錄音資料等以降低學習難度,變化課堂講解形式,引起學生的注意。一般來說,學生的活動形式主要分為以下六種:(1)個體發言。激勵學生開動腦筋,緊跟教學節奏,發表意見。(2)每天堅持1~3分鐘的Free Talk,要求每一名學生輪流做值日生報告,指定報告內容??梢允欠窒硪痪溆⒄Z諺語、英語笑話、英語故事,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對英語較差的學生,至少要求完成自我介紹。當然,結合當天的教學內容,提前安排學生準備相關Free Talk,也可以作為很好的課堂引入。(3)“接龍式”的一一發言。這種形式可以調動全體學生,一個一個發言,有利于針對單一句型的練習。(4)學生分組討論。它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進行交際。討論組又可分為三種形式;全班討論、小組討論、兩兩討論。(5)角色扮演。學生通過扮演角色,親身體驗英語交接。(6)任務完成。給學生布置不同的教學任務,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分工,完成語言任務。
(三)通過角色扮演進行英語操練,教學過程交際化
教師或學生不是單純地教或學英語知識,而是通過實際操練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遵循教學規律,從知識點的理解、記憶、掌握到運用,逐步把語言操練推向語言交際。在語言操練環節,教師通過創設情景,布置語言任務,通過角色扮演開展實際操練。如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讓學生來購物;把教室布置成肯德基、麥當勞,讓學生來點餐和服務;把教師布置成客戶中心,讓學生來接客戶電話;或把講臺布置成營業廳,讓學生分別扮演顧客和營業員,用英語進行業務辦理;也可直接把學生帶到實作室進行情景再現式的操練,等等。只有接近工作環境,接近生活的真實的、復雜的活動才能整合多重的內容和技能。這將有助于學生用真實的方式來應用所學的知識,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認識他們所學知識的作用和意義。
作為英語教學工作者,我們要及時對每天的教學進行反思,通過課堂評價監測課堂教學效率,及時搜集學生反饋,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創新,讓學生樂于參與,有所收獲,體會英語學習的成就感。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楊乃芹.淺談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0(33).
[3]賈士勇.談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J].現代教育,2012(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