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燕
[摘 要]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再加上企業轉型升級,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需求迅速退潮,中職計算機應用畢業生就業形勢日漸嚴峻。“出口決定進口”,隨之而來,該專業的招生形勢也不容樂觀,生源質量嚴重滑坡,教師苦不堪言,專業建設陷入惡性循環。如何擺脫困境,唯有轉變思路,以轉型求發展。為此,對該專業教學現狀進行了冷靜分析,提出“課程設置職業化、課程內容項目化、教學策略一體化、考核方式貨幣化”的基于核心素養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改革新思路,供中職學校決策層、一線教師思考、探討。
[關 鍵 詞] 中職計算機;計算機應用專業;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082-02
一、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現狀
(一)教育目標偏差
當前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以培養具有較強計算機操作動手能力的一線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在這種“技能至上”的培養目標指引下,學生練就了一身較為扎實的計算機操作技能,這確為學生順利進入企業提供了很好的敲門磚,但隨著學生進入企業一段時間后,往往會遭遇各種困惑:對客戶提出任務反復修改的要求十分厭煩;知道任務怎么做但不知道怎么表達;不知道如何向客戶展示自己所做的作品;想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層次又無從下手等,這些問題常令身處職場中的學生焦頭爛額。究其原因,是職業素養缺失造成的。
(二)教學內容脫節
經過三輪課改推動,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教材從原來的以學科知識為架構變成了以學習任務為架構,這種教材架構模式與當前流行于中職計算機課堂的任務驅動教學法配套度非常高,深受老師歡迎。但仔細分析后我們發現這些學習任務只是一些相關聯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堆積,與仿真企業需求的綜合性實踐任務相去甚遠,造成學生雖然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計算機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但真正接觸到實際具體工作任務時,仍然會茫然不知從何下手。這與我們當前所教的內容與企業需求嚴重脫節有關。
(三)教學手段單一
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大多采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非常有效。而眾所周知,任務驅動教學的順利推進需要學習者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這恰恰是中職學生所缺乏的。截至目前,由于缺乏這方面針對性應對策略的研究,老師只能簡單套用這種模式,把課堂變成“教師講解一個任務,而后學生模仿完成另一個相似的任務”的“假任務驅動課堂”。在這種課堂中,由于學生只是停留在對教師動作的簡單、機械式的重復,因此,根本無法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作深入的領會和實踐,更談不上自主學習、團隊協作等能力的培養。
(四)教學評價乏力
分數是最直接也是最古老的學生學業考核評價方式。無論是義務教育階段還是高中階段,學生從入學開始,就與分數結上了緣。而這些曾被分數傷透了心的中職生,對分數早已無動于衷了。可目前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由于缺乏其他有效考核手段而依然采用這種分數評價方式,既現實又無奈。雖然最近有中職學校試圖推行學分制,以化解這一尷尬。但學分制對學生最大的制約是能否拿到足夠的學分準時畢業,這對畢業證書抱著無所謂態度的中職生依然沒有太大吸引力,因此目前各中職學校教學評價方式依然乏力。
二、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核心素養內涵界定
核心素養是學生必須具備的關鍵品格和核心能力,是新時代對學生提出的使命和要求。根據教育部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整體框架要求,結合計算機人才市場需求及企業工作崗位的特點,我們對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核心素養內涵進行了思考和界定,確定為文化基礎核心素養、自主發展核心素養、社會參與核心素養三個維度。
(一)文化基礎核心素養
人文底蘊: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較強的審美能力;會使用常用辦公軟件;會使用與維護計算機及常用外部設備;會安裝、設置與操作網絡操作系統與應用程序;會使用與管理數據庫系統;會使用多媒體技術。
科學精神:開發計算機作品時務實嚴謹、精益求精;營銷計算機產品時誠實守信;開發和管理數據庫時具備安全意識;7S素養。
(二)自主發展核心素養
學會學習:反思的習慣;自我學習新系統、新軟件、新技術的能力;終身學習意識。
健康生活:樂于助人、積極向上的品德品格和生活習慣;合理安排和分配時間等自我管理能力;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社會參與核心素養
責任擔當:敬業愛崗,較強職業意識;共同完成作品的團隊協作能力;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吃苦耐勞,勇于克服困難的能力。實踐創新:解決問題的綜合思維和能力;設計與開發計算機的創新意識;具備創業、立業與就業政策等方面的知識;具備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等創業必備的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養下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改革
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是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改革的新方向,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加以貫徹實施呢?筆者認為應從“課程設置職業化、課程內容項目化、教學策略一體化、考核方式貨幣化”這四個方面入手。
(一)課程設置職業化
傳統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設置是以文化課、專業理論課、專業實踐課為體系構建,這種體系不利于職業素養,尤其是核心素養的培養。基于此,我們在充分考慮計算機應用專業特點及就業崗位需求基礎上,結合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教學現狀,對現有的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體系進行了重構,形成了以“職業素養+職業能力”為體系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體系新模式。另外,為了進一步培育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就業力”,我們在學生就業前(第五學期)安排了對接行業需求且整合各模塊技能、仿真企業案例的實訓強化模塊包,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進行就業前強化。
通過對課程體系的重新洗牌,讓教師從原先注重職業能力轉為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并重,從而較好地解決了當前中職教育目標偏差的問題。
(二)課程內容項目化
課程內容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依據,是課程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針對目前計算機應用專業教材所呈現的學習任務對核心素養培養涵蓋不足、對接企業不夠緊密、綜合化改造程度不夠等現狀,我們課題組投入人力、物力對現有的課程內容進行了項目化處理,努力構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項目化課程內容,以更好地指導教師在完成計算機職業技能教學的同時完成對學生職業素養特別是核心素養的培養。
課程內容項目化的具體操作步驟:首先進行市場調研和企業走訪,摸清計算機應用領域的典型工作任務,歸類整理形成各課程典型工作任務。然后分析某一門課程具體的典型工作任務,對這些典型工作任務所必備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素養(核心素養)要求進行細化,轉化為一個個學習性工作任務,再以項目為載體進行整合,從而實現課程內容項目化。
教學實踐證明,通過課程內容項目化改造后,學生在企業案例、仿真企業工作情境的學習性工作任務的牽引下興趣盎然。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熟悉了解決實際工作任務的思維方法,提升了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職業意識,提高了適應實際工作崗位的職業綜合能力。
(三)教學策略一體化
傳統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教學一般安排在計算機房中進行。課堂流程大致是教師通過控制軟件給學生演示操作,接著學生在自己機上模仿操作,最后學生將作業提交給教師機。由于教與學在不同方位進行,所以教師講解時,不了解學生的聽講情況。而學生操作時,由于人數太多(50多人),教師巡視根本無暇顧及,導致許多學生得不到有效約束和監控而游離于課堂外,教學目標很難得到落實。
在課堂中引入“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后,教師通過一個典型工作任務將本節課所要講授的計算機專業理論與操作技能有機融合在一起,然后根據“小步子、多臺階”的處理原則,將典型工作任務分解為若干個工作子任務,并制定相應的學習任務單給學生以指引,這樣有效地避免了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因畏難而放棄的弊端,培養了學生專注執著的職業品格。同時,以小組分工團隊協作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任務單的牽引下開展學習討論,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責任擔當品質。在完成各個子任務后,讓學生起來展現成果、講解作品,從而培養榮譽感和積極進取的健康生活素養。同時,教師給予點評鼓勵,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流程大致為:創設情境明確任務、分析任務作出決策、團隊協作完成任務、展示成果師生評價、任務拓展課后深化。
(四)考核方式貨幣化
最近,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開始推行以學分制為主體的課程考核評價方式,這種考核評價方式在傳統分數式終結性評價的基礎上增加了過程性評價,從而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終結性評價帶來的種種弊端,但依然無法全面體現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并重的職業教育理念,基于此,我們在總結學分制實施的經驗基礎上,探索試行了一種既能體現職業素養又能評價職業技能且受學生歡迎的具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特色的全新評價制度——虛擬工資評價制度。
虛擬工資評價制度的思路源自于目前企業中最常采用的結構性工資制度。它是仿真企業員工標準,以基本工資、職務工資、項目創收、獎金四個部分(如下圖所示)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考核并匯總,并以虛擬貨幣的形式進行每月發放的高度仿真企業管理的課程考核評價模式。具體操作是首先將課堂按企業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并進行簽到考勤,給予一定的考勤獎金。然后把學生轉換為企業員工,給予一定的基本工資和職務工資。同時,將課堂上學習性工作任務(項目)轉換為企業作品(產品),并按照作品完成的驗收標準進行評定,給出等級和項目創收獎金。評選表現突出的優秀員工、先進小組、先進個人并發放獎金獎勵。匯總后得到每位學生的本月工資,然后以虛擬貨幣的形式每月給予發放。
虛擬工資制度的推行,既客觀反映了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的在校表現,又激發了學生自我約束和自我提升的內在動力,同時很好地模擬了企業文化,這對學生養成企業思維、行為方式、質量意識、安全意識、競爭意識等核心素養都有著很大的幫助。
核心素養視閾下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堅持不懈地將核心素養的培養理念融于日常教學中去。通過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把核心素養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郭巍巍.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育與核心素養提升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6(12):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