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廉珍
[摘 要]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是培養技能型、專業型和實用型人才的基地,因此在日常的學科教學中需注重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實現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素質的提升與發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日后步入社會盡快適應競爭環境、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奠定基礎,為學生成長為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有所作為的人才做好鋪墊。因此,針對所從事的學前教育中職生的語文能力培養的方法和策略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究。
[關 鍵 詞] 學前教育語文教學;能力培養;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098-02
在傳統教育模式中,大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會把學生的成績提升作為教學的唯一標準,將整個語文課堂當成教師活動的場地,造成學生的學習興趣淡薄,學習動機不端,因此學生的能力發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如今,對中職生學習而言,無升學的壓力,對知識的學習要求較低,但學生因面臨就業、面臨專業性較強的崗位工作,對能力的要求卻大大提高了。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呢?
一、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
因為學生在入學前一般都是學習成績不夠理想,或者中考失利,他們一般都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的興趣較低,學習的主動性不足,認識上仍存差距,所以連最基本的學習都不能保證,更不用說能力發展了。因此,培養中職學生的能力,前提就是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學生對平鋪直敘的口語講授教學沒有新鮮感,教師可以廣泛采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廣泛地參與到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中來,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語文能力。如,我在教學《壺口瀑布》時,展示搜索的相關壺口瀑布的文字簡介、圖片、視頻等資料,讓學生多角度感受壺口瀑布雄偉壯闊、氣勢磅礴的意境,從中體會黃河那博大寬厚的雄美,進而讓學生聆聽一遍歌曲《保衛黃河》,介紹抗日戰爭時期中華兒女不屈不撓、歷盡艱辛,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壯舉,引導學生提煉催人奮進的黃河精神,以致日后能夠以黃河精神陪伴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可以從容并正確面對遇到的困難和挫折。當時,我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有效激發,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對人生的深刻思考,理解能力、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升。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個人想要在社會中立足,想要在不斷發展的時代中站穩腳跟,想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干出一番事業,就必須保證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得到不斷提升,其中關鍵是要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特別是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因其是未來的幼兒教師,天真無邪的幼兒正處于啟蒙教育的黃金時期,幼兒教師的思想、學識、教學能力都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整個人生。今天的孩子是祖國未來的人才,是國家偉大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隨著社會各界對幼教事業重視程度的不斷加強,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專業的中職生,作為未來的一名幼兒教師,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就顯得尤為必要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然就成為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語文課堂的重要目標之一。如,在教學《一碗清湯蕎麥面》時,因為原文思路清晰,文章結構合理,內容淺顯易懂,中心比較突出,所以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出示一些閱讀題,指導學生,帶著問題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活動。問題可以包括:本文的體裁是什么?小說的三要素是什么?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誰?主要情節是什么?可以分成幾部分?環境是什么?小說的線索是什么?你認為文中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感人原因是什么?“一碗清湯蕎麥面”有什么特殊含義嗎?要求學生在這一系列由淺入深的問題中獨立思考,自主尋找答案。誠然,文中人與人的友愛之情和那種身處逆境但不言棄、團結奮進,學生在獨立自主解決問題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增強突破困境的自信,進步的高貴精神將深刻感染學生,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學習能力,為日后職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當今社會是一個合作共贏的社會,也是一個開放、交流、溝通、互助的社會,人與人之間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與合作,取長補短,共建共享,實現共同發展和進步。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合作意識、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合作對自己、同學、社會的積極作用,學生在走上幼兒教師的工作崗位之后,繼續把這種合作的意義與能力傳導給孩子們,讓孩子們從小就受到正確思想的熏陶,從小就形成正確的合作探究理念。例如,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合作探究機會,我一方面給學生劃分學習小組,讓學生能夠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探究活動,也可以在彼此融合、互相協調、互相幫助的過程中實現默契的配合,養成合作探究的習慣;另一方面,在教學中合理設計教學內容,科學設置教學活動,以保證學生合作探究活動的高效開展,切實提升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如,在教學莫泊桑的《項鏈》時,我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活動,對文章的情節進行探討和分析,看作者對文章的情節進行了哪些精妙的布局,曲折的情節和巧妙的設計對小說的主題有什么樣的作用,文中的主要人物瑪蒂爾德有什么樣的性格特征,學生熱情高漲,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一邊深入閱讀課文,一邊進行激烈討論,逐一完成了教師預設的學習任務。但是很快我就發現學生在對主要人物瑪蒂爾德的性格進行分析時,形成了兩種不同意見:一方學生認為她誠實守信、勤勞堅強、純潔高尚、熱愛生活,是一個正面的積極形象;另一方學生認為正是因為她愛慕虛榮,去向朋友借項鏈,才會導致自己以十年的青春且艱辛生活去為虛榮買單,咎由自取。看到這種情況,我因勢利導及時把學生重新劃分為兩個小組,讓其同時繼續深入研讀課文,開展合作探究,從文章中尋找那些能夠支持自己觀點的表述,然后再進行班級辯論。如此一來,學生的合作探究興趣更強了,最終合作學習取得的效果非常理想,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也得到了真正的鍛煉和培養。
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個人在社會上與人溝通與交流的必要保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為兩方面: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即寫作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在教學中,首先營造一種寬松、和諧、民主、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徹底打消面對教師的那種拘束心理,讓其放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其次,鼓勵并指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中的文章,閱讀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以閱讀建立和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陶冶情操,浸潤心靈。同時,指導學生在閱讀中養成圈點批注的習慣,將閱讀中發現的語言生動、內涵豐富、情感深刻、哲理深厚的語句及時記錄下來,也可以分析感悟、隨筆提煉,這樣一方面可以積累自己的寫作素材,一方面鍛煉了自己的寫作能力。再次是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寫作訓練,比如寫日記、寫周記、寫讀后感、寫觀后感等,對學生進行大量練筆的強化實訓,保證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獲得寫作能力的提升。最后是組織多種形式的語言主題活動,如“課前三分鐘”,讓學生把自己摘抄的語句或者讀后感之類的小文章在班級中進行宣讀;又如組織辯論競賽、有獎征文比賽等活動,極大促進了學生語言綜合表達運用能力的提升,實現了學生對語言的準確把握與精確使用。
總之,作為語文專業教師,在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充分結合中職生的學習實際和身心發展實際,以學生的能力培養為主要教學目標,深入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教學相長,授人以道,為將學生打造成為合格的學前教育專業語言教師做足準備。
參考文獻:
[1]秦麗.中職學生語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初探[J].甘肅科技,2010,26(24):186-187.
[2]劉嬌嬌.談中職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實用能力的培養[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52).
[3]陳虹.淺談中職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J].都市家教月刊,2014(9):259.
[4]李莉萍.淺議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