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勇
[摘 要] 電教管理為通過應用現代技術手段,開展教學工作的一種模式,向學生就直觀、具體的教學材料予以展現,對啟迪思維、激發學習興趣意義重大。在中職學校的電教室管理實踐中,對電教老師的綜合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針對電教室的管理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樣使管理的方法和途徑得到創新,已經成為中職學校電教室管理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執行能力為解決此問題的有效手段,故極具研究價值。
[關 鍵 詞] 執行能力;中職學校電教室;管理創新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237-01
隨著國家的發展,我國中職學校的電教室數量增加了許多,電教室設備也能夠實時更新。特別是酒店服務業、導游業,涉及的學科眾多,加強電教教學中執行能力的培養,可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一、執行能力的概念
執行能力也就是執行和完成任務的能力。具體來說,執行能力就是貫徹管理思想,完成制定目標的能力,把規章制度轉變成效率和成果的方法。執行能力包括完成任務的意愿、質量和能力。對個體來說,執行能力就是辦事效率和成果;對集體來講,就是團隊戰斗力;對單位而言,就比較注重管理能力。
二、創新執行能力在管理中的意義
創新主要是由于外界環境的不斷完善和社會或自身需求不斷提高的條件下自然發生的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學者講“不斷變化的需求和不斷更新的技術為執行能力的創新提供了機會和空間”。中職學校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擁有屬于自己的長處,但是電教室的設備不斷更新換代,管理能力當然也要隨之提高。因此,創新是必須實施的,執行能力的提升必須能夠跟得上設備的更新速度。提升技術和加強制度管理是實現創新的唯一方法,而執行能力的創新則起著無以取代的作用。
執行能力的創新屬于管理級別的問題,也體現了技術能力。如果想要將執行能力的創新空間發揮到極致,就需要做到兩個方面:充分發揮每種資源的效率;降低創新過程中的物力、財力、人力的消耗。執行能力的創新起源于某些實驗室和研究機構,都不是具體的單位,如今我們把創新的執行能力應用于電教室的管理中,這又是一大創新。盡管現在這些創新還沒有大范圍開展,但是從實踐的效果來看,尤其是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這兩方面,這種創新值得大力推廣。
三、中職學校電教室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中職學校的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生存技能,為以后走向社會奠定基礎。如今,我國對中職學校的教育理念有了新的變化,尤其是在電教室管理中融入了新的思想與方法,大力支持學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盡管這種創新模式還處于摸索和改革的階段,但是多數電教室管理人員對此都有了正確的認識。經過認真分析中職學校電教室的實際情況,本文分析了一下幾個方面:
(一)電教老師在施教過程中存在培養目標偏失和對學生正面導向不夠等問題
電教老師要充分發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合理安排電教設備的使用情況,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操守和管理能力。還有一些電教老師不能夠牢固掌握中職學生的教育管理規律和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方法,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責任感表現出明顯的缺失。
(二)在教育管理中不能夠把剛柔并濟的管理方法深入融合
對學生的管教只是單純地把寬容等同于放縱,認為獎懲制度就是管理學生最好的方法。還有一個方面就是政策的引導力度不夠大。教育管理工作只局限于對學生的大概研究范圍,不能與學校個部門的管理相融合。
(三)教育制度在執行中存在很大的問題
首先,管理者缺乏責任感。電教作為學校重要的管理部門之一,各級領導都很重視電教室的設置,但是有少數電教管理人員缺乏工作責任心,從來不關心工作的落實情況,整天無所作為。其次,決策者缺乏大局觀念和意識。一些管理工作者在執行任務中慢慢降低自己的標準,逐漸偏離原來的軌道,最終引起管理失當。
四、針對實際問題提高管理執行能力的創新
(一)提高電教室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首先,電教工作人員要端正自己的職業態度,要有奉獻精神,盡可能把自己的心血與感情投入進來,還要提高自身的理論和實際操作水平。其次,要加強電教專業知識理論的學習,并且把電教設備和自身的理論知識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緊跟時代的腳步,才能在教師的崗位上表現突出。更重要的一點是要有較強的管理能力,把管理水平與技術水平相結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管理水平會影響技術的發揮,最終就會影響實際的教學效果。最后,要加強電教師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電教工作經常遇到的問題有:多媒體軟件、硬件的故障和損壞;網絡病毒入侵、服務器失控等突發事件;校園網站發布信息的安全監督。
(二)增強學生綜合素養教師需重視引導,使學生獲取豐富的課外知識,進而拓寬知識面,在執行能力增強的同時,提高創造發明的興趣。
(三)全面提升電教管理人員的執行能力。電教管理看似簡單,實際是非常繁瑣復雜的,需要管理者具備決策和計劃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能夠掌握實時的市場行情以及信息動態,還要提升自己的專業領導能力,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科學合理的應對措施。此外,還需做好新設備的引進,教會學生應用技巧,以緊跟社會發展形式,更好地培養新型人才。
中職院校的教學目的就是素質育人,一切以學生為主,一切為學生服務,這樣才能推動中職院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安文濤.現代教育管理學引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159-169.
[2]陳孝彬.教育管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