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立亮
[摘 要] 近幾年我國高度重視“互聯網+”的建設和創新,積極促進“互聯網+”與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高度融合,提高“互聯網+”的紅利效應,促進對應行業的信息化和網絡化。對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而言,“互聯網+”作為一種全新的出版生態氛圍,需要改變傳統的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內容及出版方式。基于此,嘗試從“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面臨的環境變化和改變路徑進行探討分析。
[關 鍵 詞] “互聯網+”;職業教育專業教材;路徑
[中圖分類號] G306.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9-0130-02
一、引言
“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生活、學習、工作方式,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方式和內容提供了全新的選擇。雖然“互聯網+”能夠引起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的高效融合,但由于各方面的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中仍然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加強“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希望本文能夠對“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提出具有一定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的建議。
二、“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面臨的環境變化
(一)紙質教材市場不斷得以細分,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需要與“互聯網+”進行不斷融合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我國的職業教育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職業院校作為一種職業實用技術人才的培養場所在課程教授過程中需要更加專業化的教材,將專業理論擴展應用到工作實踐中,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因此需要對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分類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另外,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目標客戶通常是學生,因此,專業課程的編寫和出版是以學科專業知識為基礎,突出教學的實踐性和實用性。這種情形導致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產品出版出現同質化現象。“互聯網+”的產生和發展對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出版產生了一定影響,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撰寫理念和撰寫思路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同時,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出版要與“互聯網+”進行深入融合,提高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的創新性和技術性,進而提高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的市場競爭力和消費者滿意度。
(二)教學資源呈現出豐富化和多樣化的狀態
職業教育專業教材面向的特殊對象使之與其他圖書類型具有本質區別。職業教育專業教材最為主要的特征是專業知識和實踐知識的教授性,是在課堂進行教學的主要工具材料,也是學生獲取專業理論知識的重要途徑,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統一是學生專業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礎,也是課程資源的有效組成部分。“互聯網+”的應用特別是視頻技術、移動互聯技術和云存儲技術的發展使教學資源呈現出豐富化和多樣化的狀態。在“互聯網+”背景下,在傳統紙質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基礎上不斷衍生了形態豐富和多樣的教學資源,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與紙質教材配套的教學平臺和教學資源庫、數字出版教材、網絡空間學習、在線教育平臺等。
(三)出版社、作者、目標客戶三者之間形成了一種多元化的互聯
“互聯網+”背景下,各種互聯網社交媒體和客戶端被廣泛推廣和應用,這種推廣和應用從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出版社、作者、目標客戶三者之間的聯系,最終促使出版社對作者控制權力降低,也為作者的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如何在社會中實現提供了多樣化選擇,打破了出版社對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發表的壟斷。同時,“互聯網+”也大大改變了供應渠道,傳統的職業教育專業教材供應渠道是出版社—新華書店(經銷代理)—學校教材科—客戶(學生或者教師),但“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教育專業教材供給采用網上自助購買的方式完成。在這種供應渠道的轉變下,相應的職業教育專業教材信息發表渠道也更加傾向網絡化。職業教育專業教材書展、目錄庫等是傳統的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傳播渠道,“互聯網+”使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傳統傳播渠道轉向了網絡渠道傳播,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傳播效果。
三、“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的路徑選擇
(一)構建三位一體的網絡化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
在“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的呈現方式更加豐富化和多樣化,能夠更加有效地選擇所需方式,視頻技術、社交方式、網絡資源等都為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支持,也為出版社、職業院校、相關企業三位一體化的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這種三位一體化的模式下,出版社發揮著統籌和協調的作用,在人力、物力的組織工作中發揮較大的作用,對網絡學習平臺進行管理,最終實現一種開放性和延伸性的功能。職業院校是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主要目標市場,在三位一體的網絡化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中,主要承擔的是一種智力支持。作為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主要使用場所和實踐基地,職業學校在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課程內容設計、課程資源開發和評估檢測中發揮著重要角色,承擔著重要作用,專業課程教師能夠從課堂教學的角度提出更加符合學生需求的教材設計。企業在三位一體的網絡化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中更加傾向于教材專業性的測試。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只有走進企業,踏上了工作崗位才能真正對所學專業知識進行檢驗。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企業是對學生實際的使用者和鑒定者。因此,可以從企業的角度出發,從企業用人目的為出發點,讓企業參與到教材的出版中,形成一種反向倒逼模式,最終提高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網絡化的出版效率和出版質量。
(二)完善體系化的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內容
“互聯網+”對完善體系化的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內容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互聯網+”對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出版首先體現在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的內容選擇方面。傳統的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大多數側重理論的整合和加工,內容不夠活潑形象,呈現方式的選擇只能通過文字、表格、圖片等這種平面形式,這種傳統的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內容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使這種單一的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呈現形式出現了較大的弊端和制約性。體系化的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內容不是各種專業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是一種專業知識理論和專業實踐技能的整合和優化,最終形成一種完善的交叉性職業教育專業教材。體系化的職業教育專業教材需要在出版時注重讀者學習情境的構建,這種學習情境的構建需要統籌安排內容、技術、案例、操作等多方面因素,使“互聯網+”背景下的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形成一個完善的體系。同時,在這種體系下也需要創新和開發增值服務。首先,可以開展會員制和積分制,調動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關注度;其次,可以提供一站化和定制化的個性服務,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出版需要提供量身定做目標顧客的需求;再次,可以進行跨行業融合,尤其是對一些專業基礎課程,它可以適用于多個行業,因此跨行業融合顯得至關重要;最后,是社交網絡的構建能夠為雙向溝通和多項溝通提供技術支撐,也使及時溝通成為了一種現實。
(三)整合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線上和線下資源
在“互聯網+”下,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最為突出的特征和優勢能夠及時全面地獲得用戶對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反饋,在大數據和計算機技術的支持下,能夠全面具體地獲取用戶對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閱讀時間、閱讀習慣及閱讀偏好等。用戶所有的閱讀痕跡都會在網絡學習平臺的后臺被匯總整理,這對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的改進和提升具有積極意義。因此,整合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線上和線下資源顯得更加迫切和重要,線下和線上資源整合的最終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升用戶對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滿意度,為用戶提供定制化的個性服務。同時,除了相應的網絡平臺外,整合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線上和線下資源還可以開發相應的APP,提高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學習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使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學習不僅是為了考試和應付學習,使用戶將其作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專業化教材的出版要更加傾向于數字化資源發展。
(四)發揮企業在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中的重要作用
培養學生的最終目的是滿足社會需求,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但在現實的學校教育中出現了人才培養的滯后性,即人才的培養不能滿足社會需求,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出現了脫節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資源的有效性沒有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就是企業在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中要遠遠領先于學校。因此,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出版需要企業提高一定的技術支持,尤其是在“互聯網+”與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深度融合方面,需要企業給予相應的技術支持和指導。這種融合對提高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技術性具有積極的推動意義。“阿里云”“藍墨云班課”等都是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與“互聯網+”相互融合的產物。從一定程度而言,也是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的技術轉型與創新升級。同時,對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大數據庫進行構建和擴充大數據不僅僅在于數量和內容的龐大,更重要的是內容和數量的有效性,一些企業在數據庫建設方面具有較大的優越性,例如,在中國知網便是最為典型的代表,作為一種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資源整合數據庫,它的影響力和影響范圍首屈一指,是“互聯網+”與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出版的有機融合。
四、結束語
“互聯網+”的出現和不斷深入發展給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出版既帶了一定挑戰,又帶來了一定機遇。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出版要在“互聯網+”時代中找準市場定位,抓住目標需求,制訂長遠戰略規劃,整合多方資源,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難以復制和難以模仿的優勢,提高自身實力和目標客戶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李永利,王志剛.旅游英語教材編寫存在的問題及其建設思路[J].河北科技與出版,2016(12).
[2]王淑慧,王英杰.論應用型本科旅游英語人才的培養[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6).
[3]劉梁,葉丹.高等教材數字出版現狀及問題[J].中國出版,2016(8).
[4]李法敏.淺析外語教材出版在多媒體時代的創新:以試聽為方向[J].中國出版,2018(1).
[5]劉青春.高職院校商務英語教材開發和出版趨勢研究及模式探究[J].中國出版,2017(5).
[6]王培英,楊培玉,劉海梅.應用型本科涉外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買踐川[J].北京城幣學院學報,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