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登文 許吉平
[摘 要] 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各學科的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命力量,讓課堂教學模式綻放出無限的活力和生機,充實著課堂教學的各個角落和環節,其中新型 “互聯網+”視域下的教學形式脫穎而出,成為目前各個階段、各個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也成為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新挑戰和機遇。如何把握有利的教學時機,實現課堂教學改革與互聯網的密切結合,讓課堂教學效率持續穩定提高,已經深深地滲入教育者的心中,成為其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
[關 鍵 詞] “互聯網+”視域;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建設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9-0149-01
伴隨著新科技革命日新月異的發展和變革,網絡技術以其迅猛的發展速度,融入各學科的課程教學中,并對其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在“互聯網+”視域下,各階段、各學科的建設與實踐,備受廣大一線教育者的重視。因為只有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學生才會主動探索未知的世界,才能真正領會知識的奧妙之處。為此,作為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專業的教師,要在“互聯網+”視域下,研究不同的教學策略,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網絡化、現代化和個性化的特征,采用切實可行的教學手段,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案和教學方式進行綜合性考察,全身心致力于課程建設與實踐之中,以推動課堂教學效率的全面提高。那么,在“互聯網+”視域下,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實施建設和實踐呢?我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基于“互聯網+”視域調整基礎課程的知識結構和體系
當前,各高校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在開設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問題或困擾。由于生源地不同,再加上當地教育教學水平的不均衡,所以學生的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如果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無視這些狀況的存在,而是采用統一的教學內容,不能切實體現學科的特征和優勢,就必然會造成課堂教學效率的下降。面對此情此景,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師要從課堂教學的實際入手,以“互聯網+”視域為落腳點,及時調整和變革知識結構和體系,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實施分層教學,有目的性、計劃性地傳授計算機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在講解《計算機概述》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向學生展示計算機的簡單發展歷程,讓學生對每一代計算機進行粗略的認識和了解,并選取學生喜歡的知識進行分析,讓學生在教學的一開始就對計算機知識萌生出強烈的興趣和欲望,以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以“互聯網+”為基礎,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優越條件和氛圍
由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過程主要針對學生,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牢牢把握學科知識與“互聯網”之間的關系,找到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的弱點,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主動探究計算機知識,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學生在互聯網環境下,順利地學習學科知識,從而真正理解和運用到實際中。比如在學生剛入學時,教師就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設計出電子課件,然后在學生觀看完后,進行一次小型的計算機水平測試,在學生成績揭曉后,把所制成的課件逐一通過網絡傳輸到網上,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水平進行學習。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徹底打破師生之間的界限,建立師生平等互動的新型關系,引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通過微信、QQ等先進的網絡手段,進行溝通和交流,在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中,進行鼓勵,引領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效率和積極性。
三、借助“互聯網+”視域的突出特征,加強理論與實踐的密切結合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無法與實踐相銜接,各級各類學校特別重視各學科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的密切結合,只有把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融合在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得到激發,學習效果才會不斷提升。所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師要以“互聯網+”視域的特征為突破口,找到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關聯點,與學生共同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從而有效地進行課程建設和實踐。比如,在分析《文件和文件夾的管理》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在利用網絡講解完基本的知識和概念后,可以讓學生進行實際的動手操作,建立自己的文件和文件夾,并對其進行科學的管理和規范,從而掌握其中的學習真諦,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增強。
總而言之,新型的互聯網技術已逐漸滲透到大學計算基礎課程的建設和實踐中,并展現出勃勃的生機和無限活力。作為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一線教師不僅僅運用以上方式,調整和轉變教學模式,更要注重學生對計算機專業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充分挖掘網絡中的教學資源,為課程教學改革服務,從而為社會培養多樣化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新宇,王曉曦,宋寶珍,等.“互聯網+”視域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J].中國大學教學,2015(14):75-77.
[2]李桂敏,楊志明.“互聯網+”視域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J].中國成人教育,2016(20):174-176.
[3]王金蘭,白明宇,周向群.基于“互聯網+”視域下大學計算基礎課程的教學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7(3):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