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如意
[摘 要] 計算機網絡課程是計算機應用、軟件設計等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越來越受到各行業的重視。但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網絡課程的教學存在很多弊端。因此,在H3C云實驗室的基礎上,從教學內容到教學工具探討計算機網絡課程改革的一些方案。
[關 鍵 詞] 網絡課程改革;H3C云實驗室;教學內容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9-0152-01
一、引言
計算機網絡課程是計算機應用技術、軟件開發等專業的一門基礎課,是未來學生就業的重要基礎技能。但當前的網絡課程教學存在很多弊端,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損害了學生的動手實踐技能。因此,計算機網絡課程改革的方向即是,針對傳統網絡課程教學的理論枯燥,轉變為網絡課程的全面上機動手實際操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趣味性和積極性。
鑒于此,一些院校的網絡課程選取了思科的Packet Trace(PT)仿真軟件進行教學。例如,胡柳蓉(2016)在《基于Packet Tracer的VLAN實驗教學設計》中以PT軟件為基礎,進行了VLAN的模擬仿真實驗,解決當前網絡實驗室建設中網絡設備不足的問題,并介紹了虛擬局域網(VLAN)的原理及實驗設計過程。高永兵(2015)等在《基于Packet Tracer的計算機網絡實踐教改方案》中以Packet Tracer軟件為仿真平臺,提出了從實驗設計到實訓設計的實踐教改方案,并通過效果評測證明該方案對提高學生計算機網絡應用能力切實有效。蘇錦(2016)《基于Packet Tracer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探討了一種理論教學、真實網絡設備搭建及Packet Tracer模擬三者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并總結了該方法在教學改革中的作用。馮世斌(2017)在《基于Packet Tracer平臺設計網絡實驗考核方案的研究》介紹了Packet Tracer平臺提供的Activity wizard工具的特點,討論了網絡實驗考核方案的設計思想和方法,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Packet Tracer仿真軟件雖然簡單直觀,但是對一些稍顯復雜的功能并不支持,如防火墻等。另外,一些大型的網絡架構運行較慢甚至出現無響應。
二、課程改革內容
(一)教學內容改革
計算機網絡課程涉及面廣、實踐性強,因此需要深挖網絡課程內容的內涵和外延,結合H3C云實驗室的仿真環境,根據學生實際搭建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體系。
1.認真選擇計算機網絡的核心概念和核心原理,融入H3C云實驗室的練習項目中。
2.跟蹤學科發展,合理補充前瞻性內容。
3.由于計算機應用技術、軟件開發等專業未來就業的方向不同,因此需要微調實訓項目。
(二)教學方法改革
計算機網絡課程需要大量的實際動手操作。所以,教學方法的改革,應當立足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改革,將教學內容融合為一個整體的項目,教學過程中的每節課分割成一個一個的子項目。采用較為成熟的項目化教學法對傳統課程內容進行教學方法改革,能夠讓學生更加貼近未來實際的工作場景。
(三)教學工具改革
教學工具由原有的多媒體教室改造升級為H3C云實驗室。H3C云實驗室是H3C公司推出的全真網絡設備模擬軟件。用戶可以通過該軟件實現多種型號設備的虛擬組網和仿真練習。計算機網絡課程基于H3C云實驗室平臺,為學生講授網絡的基礎知識,并培養學生親自動手調試配置網絡的能力。但由于H3C云實驗室的效果與現實場景十分接近,并且發布時間較晚而網上資源相對較少,因此,增加了師生學習的難度。鑒于此,課題組積極聯系華三公司技術人員,遠程進行必要的安裝調試培訓。基于H3C云實驗室平臺,設計并完成一個中小型網絡設計開發項目,并將整體項目細化成一個一個的子項目融入每節課中。學生基于H3C云平臺可以逐步完成每一個子項目,并最終完成整個項目。
(四)考核評價改革
由于計算機網絡具有開放性、實踐性等特點,課后作業采用課題研究方式,在H3C云實驗室中融入有利于學生深入研究或拓展學習的內容,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拓展學習能力以及學術合作精神,并納入期末綜合成績。在期末上機考試中,充分開發利用H3C云實驗室的仿真環境,配置一套完整的上機考評系統,使學生能夠從傳統的死記硬背中解放出來,客觀真實地考核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結論
本文在H3C云實驗室的基礎上,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法再到教學工具,最后到考核方案,探討計算機網絡課程改革的一整套可行方案,為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網絡課程改革提供了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