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霽泰
[摘 要] 以九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新時期民辦職業院校的學生基本情況進行分析,貫徹新時代教育理念對青年教師教學提出了具體要求,并對教育教學進行了新嘗試。
[關 鍵 詞] 民辦職業院校;教學;嘗試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0-0219-01
一、新時期民辦職業院校學情分析
九州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辦學目標,招生時對于學生的文化成績要求不是很高,當年所錄取的學生高考成績在200到300分之間,在這一成績線上的學生,大部分自身基礎知識相對于普通高校學生有差距,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有其內在以及外在的因素。學生以往對自己的學習要求較低,沒能夠在小學初中以及高中時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好的學習方法。作為職業學院的青年教師要解決這一關鍵問題,首先要了解目前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自身的情況,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對癥下藥,采取適合學生在新環境下學習新知識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不斷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二、新形勢對青年教師的新要求
當下,進入了新時代,提出了發展教育事業、加快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任務。新的形勢對青年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更加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更好地把知識教授給學生,達成培養社會主義新型技術型人才的目標,青年教師就要更加努力積極地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全面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如此才能擔當起黨和人民所賦予的光榮使命。
身為青年教師,在職業學院中就應當是學生的榜樣,要達到教學的目標,必須要發揚“傳道、受業、解惑”優良教學傳統,還要與時俱進創新教學方式,堅持以學生為根本,以教師為主導,搞好“教”與“學”互動,提高教學質量。青年教師要多看書、多學習,充分吸收專業知識,向有經驗的優秀教師請教;要多聽課,多實踐,在備課的過程中多下工夫,在課程中,一定要融合理論知識教學和學生動手能力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嘗試,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既傳承和發揚高職教育中的精髓與經驗,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自己不斷成長進步。
三、新時期青年教師教學中的新嘗試
通過分析九州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基本情況,可知職業學院的學生與其他高校的不同之處,所以在教學中就應當因材施教。作為青年教師需要針對這種特殊性,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更加有效地開展教學實踐。在備課、教學和溝通中,積極融合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自覺學習、開展互助活動,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對于職院學生的引導,很重要是提高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集中精力,聽課時開動腦筋,適時啟發他們主動學習。由于采用靈活的方法,會使整個課程達到不一樣的效果。例如,青年教師通常初教“證券投資學”課程時,只是采用了簡單的提問式的教學方法和展示PPT等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這樣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只能夠使學生簡單地了解什么是證券以及證券的一些簡單含義,但對于證券真正內涵及社會經濟作用,對自己有何用途并不能完全理解。
在進行“基本技能實訓”課程教學中,運用新的方法,不單只是教點鈔、小鍵盤這些基礎性的內容給學生,還在課堂上融入“呈現”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比賽,看誰點鈔的速度更快更準確,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在比賽期間,還推薦一些學生來當裁判,讓他們相互監督、互相鼓勵,從而提升學生的責任心和學習熱情。學生在課堂上自己動腦動手,積極主動求知探索,都能夠學到新鮮的活的知識,最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過對這兩門課程教學情況的對比和總結,在為他們講授新的專業課“基礎會計”過程中,就不單只是教授理論知識,更注重在授課時加入了一些互動和競爭的元素。
總結這三門課程,了解到學生對于不同的授課方法有著完全不同的反饋。多數學生更喜歡的是有著互動、有著競爭、有著呈現的課程教學形式,這樣才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實踐中,體會到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采用比賽、合作、呈現等多種方式的教學結合的方法,并且摻合著獎勵的機制,使整個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學生會充滿激情、全神貫注地參與到課程學習之中。良好的學習氛圍、恰當的授課方法,再加上一些鼓勵措施,可以讓學生產生互動互助的精神,從而使他們喜歡上青年教師的授課,最終所展現的學習成果也是令人滿意的。
當前,職業教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的重心出現了明顯變化,新形勢必然對青年教師有更高的新要求。一是教學培養目標的重心轉移,在以往的教學中,職業院校注重更多的是理論知識的教學,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職業院校教學的重心漸漸從偏重理論知識轉向了職業能力的培養,這更加符合職業院校辦學的教學思想和教學實踐的最終目標。遵循這個目標,大力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技術型人才,這樣既能解決學生的就業壓力,又能及時輸送社會所需的人才;二是教學活動重心的轉移,從師生間的單向教學,轉變成了師生的雙向互動,從單向“教授”轉變成雙向“互動”,實現“學”與“教”相結合教學方法。這兩點完全符合新形勢下職業教育的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的新要求,也完全符合職業學院的教學改革的方向,更加有利于培養全面發展的實用型人才,更加有利于新型職業高等學院的建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孫興洋.高職教育要“眼中有人”[N].人民日報,2016-12-29(018).
[2]陳小波,劉東風.高職院校特色文化建設的實踐和思考[J].現代企業文化,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