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波
[摘 要] 職業教育在經濟發展新形勢下,也逐步走向多元化,我國中職院校在不斷改變教學模式,通過適應現代化經濟發展的要求,改革創新,為國家培育高素質的技術性專業人才。就如何做好中高職銜接,推進職業教育協調發展進行探究。
[關 鍵 詞] 中高職銜接;職業教育;協調發展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045-01
現代化經濟結構的不斷發展,多元化的發展形勢對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我國教育改革將其劃分為重點的改革任務之一,在教育改革的結構調整下,為實現終身教育理念,促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穩定發展,我國應深化中高職人才的培養模式和改革方向,推動專業技術和市場需求的高效對接,從而加強對產出和教育高度融合的發展新機制,推動職業院校的文化理念實踐效果和創新模式。
一、五年一貫制
學生在中職院校學習的時間為3年,為加強中高職學院的銜接性,將中高職進行聯合教學,加強中職院校和高職院校的緊密合作,結合現代化的經濟發展形勢,順應社會發展需求,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提高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率,加強中高職院校和企業之間的配合。加強對教學質量的監督考核,創新教師培訓方式,提高高職升學率,豐富學生的技能和知識,提升學生整體技術素養,促進中高職學院的學習方式的理想轉化。
學生在進入中職學校時就可直接就讀五年一貫制的相關專業,形成中高職連讀的形式,畢業后即可獲得高職文憑,并可以參加專升本等相關學歷考試,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和文化素養,并可以利用邊就業邊上學的自讀方式,提高專業的實踐性,將文化技能更好地運用到市場中,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追求。將授課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和應用進行無縫銜接,一步步深化中高職課程進程,使學生能夠全面地進行培養訓練,為企業帶去創新性人才,提升市場的競爭力。
二、對口升學
學生在學習能力上有所區別,為了進行針對化教學,應該把學生的素質看作入學的評判標準,將文化素質較高的學生分配到對口升學班級中,針對考試內容進行統一培訓,重點培養這類學生的文化基礎課程,使其適應考學,提升學生學習能力,針對考學內容進行專業技能訓練,提高升學率,鼓勵這類學生參加升學考試。同時也要加強這類學生的監督考核,加大入學考試的難度,對每一屆入學學生進行指標分析,進行專業分配和班級分配,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中職學生之間的競爭力,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升學考試,通過高職考試后進行技能評定,為我國經濟發展帶去重要推動力。
三、訂單招生
一些大型的國有企業對專業人才需求較大,對人才的要求也十分嚴格。中高職院校可與企業進行合作,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的技術人才,為了檢驗所提供人才的技術能力和市場應對力,中高職院校可以對企業內部技術員工進行調研考核,對考核不達標的學生進行返校重新學習培訓,回爐深造,加強對這類不達標員工的基礎能力培訓和技能創新提升,針對現代化企業發展市場形勢,開展實訓課程,提高這類員工的技術能力和市場反應力,直到滿足企業訂單合同的要求為止,對學生負責,也是對企業的負責,為員工的前行尋求合適的發展目標。對職業院校而言,訂單模式的招生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技術能力,還能鍛煉教師的授課能力和實踐靈活性,針對現代化市場進行專業的授課理念和教學模式創新,不僅成為學校培訓的專業教師,也是現代化市場中的專業優秀技師。
四、單獨招生
學生在三年的中職學習后,可以參加高職院校的招聘考試,為廣大的中職學生提供一個平臺,凡是學業較好的學生,均有機會就讀合作的高職院校,從而為高職院校提供專業人才,通過合作自招的方式彌補高職院校專業技術人才缺失的問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積極調整企業發展的產業結構,加快對終身教育理念的體系建立完善,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的目標,加強對人才系統的專業化和針對性的教育培訓,提高教育和市場結合的多元化,發揮中高職學院的培養效果。建立社會教育培訓系統,建立健全中高職培訓機制,做好中高職的完美銜接,推進職業教育協調穩定發展,為國家塑造專業人才。
在經濟發展不斷變化,經濟結構不斷調整的新形勢下,對各行各業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需求已迫在眉睫。因此,加強中高職培訓,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吸收社會人才,加強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使產業和技術培訓的高校相統一,勤學勤練,不斷創新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力量,推動我國產業不斷創新進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韓素賢.做好中高職銜接 推進職業教育協調發展[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7(2).
[2]王玲玲.促進中高職有效銜接 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J].時代教育,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