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璟赟
【摘要】隨著國家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力提倡,依據對創新意識要求極高的中國大學生計算機大賽的優秀作品《年畫新語之吉瑞精靈》的深入研究,探討在中國大學生計算機大賽參賽過程形成的以比賽競技、創新優化、研究探討、學習溝通于一體的競賽形式的形成發展以及啟示。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賽前調研學習的重要性及評判方法;作品創作過程中對于傳統文化的解構與創新;賽后作品的再推廣及經驗學習;賽、創、研、學于一體的競賽模式的成果吸收利用最大化研究。
【關鍵詞】賽前調研;傳統與創新;賽后推廣、賽、創、研、學于一體的競爭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一、賽前調研學習的重要性及評判方法
(一)賽前調研方法
明確作品主題后,下一步就是進行與主題相關的資料收集整理、即調研。調研方式一般分為文獻檢索、問卷調研、實地考察調研、訪談調研等四種,多種調研方式相結合的前期調研確保了后期作品制作順利進行。
(二)書面文字資料收集
1.報刊書籍、網絡信息的收集
篩選信息的具體過程為:首先明確查詢的主題,其次通過以下方式查詢:①學校圖書館、資料室書籍報刊查閱;②搜索引擎關鍵字(詞)搜索搜索;③中文數據庫查找;④參考文獻查詢。再次通過粗讀將可用資料分類,最后通過精讀明確挑選有價值的資料以供使用。
2.問卷調查、訪談調查的方法技巧與記錄
問卷調查與訪談調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需要以下步驟:①制定問卷(訪談)的內容;②選擇要接受調查的對象;③進行問卷發放(實時訪談);④對問卷(訪談)信息進行收集整理。不同的是,訪談調查還可以與專業的學術人士、技術群體就某一問題展開討論,針對性更強。
3.前期調研需要解決的問題
前期調研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對調查所得資料進行歸納分析,了解待創作作品的歷史文化、社會背景等,以此為基礎圍繞主題進行初步設計構思,即“是什么(年畫是一種什么樣的物品),為什么(選擇年畫作為創作來源的目的或意義),如何做(如何開展設計)”。
(三)實地調研考察的重要性
由于前期調研所得資料以文字為主,大部分為二手甚至三手資料,不能保障其準確性、全面性與時效性,就需要適時進行實地調研使信息更加真實豐富。
(四)調研成果整理
調研結束后,應對全部成果進行歸納整理,可按照資料形式以文字、圖片、視頻的方式區分,也可按照資料收集的日期或來源、用途等編號排序,以便于后期查找使用。
二、作品創作過程中對傳統文化的解構與創新
(一)傳統文化中的可創新元素與不可創新元素的區分
區分可創新元素與不可創新元素是在進行文化創新時需要面對的問題。不可創新元素是核心的、根本的元素,可創新元素改變后原有性質也不會發生變化的元素。比如眼鏡,有鏡框是普通眼鏡,無鏡框是隱形眼鏡,其形狀、大小、厚度等可以隨著人們的需要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鏡片”,即眼鏡的不可創新元素就是“鏡片”,其他部分就是可創新元素。
(二)把握傳統文化精髓的方法與意義
傳統文化對社會和人的發展具有雙重作用。如果傳統文化的相應內容能夠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與時俱進,就能對社會和人的發展起積極的作用;反之,傳統文化如果一成不變,會起阻礙發展進步的消極作用。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中華文化以其源遠流長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內涵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要尊重科學和歷史,放眼未來,以嚴謹的科學態度把握中華文化的精髓,去蕪存菁。
(三)微創新,多優化原則在作品創作過程中的意義
1.微創新原則理論概述
“微創新”指不好高騖遠,著力于小的創新點,穩扎穩打,做好每一個細節的創意創新。
2.多優化原則理論概述
“多優化”指注重結構優化,細節調整,全方位,多角度,從各方面考慮整體效果。
3.微創新、多優化原則在具體創作中的表現
《年畫新語之吉瑞精靈》系列作品以楊柳青年畫為基礎,通過提取年畫中的傳統元素,結合現代計算機技術進行的再創作,在創作中多次用到微創新,多優化的原則。年畫娃娃的形象并非復刻傳統年畫,而是在客觀保留年畫娃娃姿勢動態及形象特征的同時加入主觀的認知表達。例如,系列插畫中的七月,動勢借鑒了傳統年畫《喜從天降》,但是將原作中娃娃的姿態由站姿改為坐姿,輔助元素由蝙蝠改為了荷花燈,一方面荷花意象襯托了六月節氣的時令感,另一方面也是民間習俗六月放水燈的體現,娃娃衣服的紋飾也選用了夏日荷花的形象,和背景交相呼應。矢量繪制既保留傳統年畫色彩艷麗的特點,又有層次豐富的效果,最終使得作品既富含傳統韻味,又有現代插畫的風格,年畫娃娃更是憨態可掬,可愛動人。
三、賽后作品的再推廣及經驗學習
(一)作品推廣意義的深入挖掘與研究
《年畫新語之吉瑞精靈》通過將現代元素融入傳統年畫中加以創新,運用電腦技術將其與當代插畫風格相結合,努力找尋并發揚大俗之美,采用新媒體技術對系列作品進行推廣宣傳,使獨創的文化價值轉變為商品價值,強化年畫創意文化產品的設計與推廣,從而達到對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并發展的目的。由于作品的自身風格特點,更利于在青年群體中傳播,系列創意作品可以無償提供給政府或相關文化部門,用于文化推廣與宣傳,具有極高的社會意義。
(二)文化創意產品對推廣效果的影響研究
文化創意產品展現的是具有某種精神、傳承思想的符號,通常來源于某一具體的文化主題,經過設計者的創新再設計,不僅具有文化價值,而且具有市場價值。但是,文化衍生品并不僅僅是把一個圖案簡單的貼附在某一器物上,而是對原本的作品進行二次加工設計后“藝術”“文化”與“設計”的完美結合。在能夠滿足人們生活所必要的“實用性”的同時還具備藝術審美與獨特性,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直接或間接地受到文化藝術的熏陶。
四、賽、創、研、學于一體的競爭模式的成果吸收利用最大化研究
(一)賽、創、研、學于一體的競爭模式
隨著國家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力提倡,學校更加鼓勵學生參與競賽,在競賽中學習切磋,進步成長。于此背景下,在中國大學生計算機大賽參賽過程中形成了以比賽競技、創新優化、研究探討、學習溝通于一體的競賽模式(簡稱為“賽、創、研、學”于一體的競爭模式),促進學生對專業的深入研究,培養和鍛煉學生實踐動手能力,達到拓展思維、創新藝術發展的目的。[1]
“賽”即以比賽競技為契機,通過參加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的機會,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培養協作精神。同時因為參賽者都是來自全國各地高校中的佼佼者,還能刺激學生的競爭意識,開拓設計思維。
“創”即以創新創意為核心,鼓勵學生在參賽過程中自主創新,設計出優秀的創意產品,更支持參賽者對其作品進行線上線下創意文化產品的創新設計。
“研”“學”即以研究學習為目的,基于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提供的學習切磋的創新平臺,在比賽中將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應用,檢驗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水平,培養和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比賽競爭,還能推動參賽高校之間互相學習,促使學校提高師資隊伍的能力和水平,形成資源傾斜,進一步深入推進高校的教學科研建設和改革。[2]
通過“賽、創、研、學”于一體的競爭模式,推動設計思維的不斷創新,推動藝術設計的不斷創新,進一步推動設計行業的創新。
(二)賽后作品成果吸收利用最大化研究
《年畫新語之吉瑞精靈》系列作品共包含十二張月份主題插畫、四張季節插畫、六張GIF動態海報、六張背景海報、八張卡通表情包插畫海報,種類豐富,角度全面。還包括在主題插畫基礎上衍生的各類文化創意衍生品,賽后作品將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繼續進行開發:
借鑒楊柳青當地已形成規模的年畫產業鏈條模式,借助非物質文化遺產平臺,打造“年畫新語”的品牌形象。充分利用賽事資源,憑借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優勢,整合多方資源,發展以繼承、創新、創“藝”、營銷相結合的文化創意產品經營實體。積極開發文化衍生品,申請專利證書。將年畫新語的文化產品無償提供給楊柳青當地政府,相關文化、宣傳部門使用;與相關博物館達成合作,在宣傳傳統年畫的同時向參觀者介紹“年畫新語”這一創新的年畫產品形式。
五、結論
綜上,通過賽、創、研、學于一體的競賽模式,學生可以綜合利用所學的各種知識,全方面提升專業素質,大賽也給學生老師甚至院校提供了競技交流與研究探討的平臺,利于思維碰撞與創新拓展。此外,賽創學研模式也符合當今社會的發展方向和人才培養方式,更能為我國的建設事業培育綜合性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霍楷,李彥玲.基于創新平臺競賽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設計,2017(3):86-87.
[2]霍楷.基于創新驅動競賽育人模式的特色研究[J].設計,2017(15):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