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林
【摘要】在聲樂演唱領域,舞臺表演是重要組成,同時也是決定演唱現場氣氛和效果的重點要素。表演者在聲樂演唱過程中,只有具備良好的舞臺表現力,才能夠有效調動表演氣氛,讓聲樂曲目深入人心,引發觀眾共鳴。在全新教育環境中,聲樂專業教學要求也有了全新標準,作為聲樂教師,在組織演唱教學時,應重視學生舞臺表現力培養,全面提高學生聲樂演唱綜合素養。鑒于此,筆者主要圍繞聲樂演唱與舞臺表現力兩者之間的關系,以及具體的培養策略展開有效分析。
【關鍵詞】聲樂演唱;舞臺表現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J613.3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在聲樂教學領域,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兩大模塊,其一是理論模塊。教師主要圍繞與聲樂、樂理相關的知識點展開講授。其二是實踐模塊。具體指教師通過組織聲樂演唱練習,訓練學生聲樂演唱能力,進而提高學生聲樂專業素養。在聲樂表現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舞臺表現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表演效果。因此,為了全面提高學生聲樂專業綜合素養,教師應該在表演訓練活動中重點加強學生舞臺表現力培養。
一、聲樂演唱與舞臺表現力之間的關系分析
(一)聲樂演唱對舞臺表現力發揮指導作用
眾所周知,在聲樂專業領域,演唱與舞臺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舞臺表演需要一定的聲樂專業知識、技能作為支撐。換句話說,聲樂演唱對舞臺表演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是豐富的聲樂知識、技巧指導著表演者如何控制與調整舞臺氣氛,從而使聲樂演唱更具有整體性與欣賞性。相反,無論表演者聲樂表演專業技能掌握得有多爐火純青,只要舞臺表現力薄弱,那么其最終所呈現的表演效果終將不理想。作為一名高素質的聲樂演唱人員,需要在掌握演唱技巧的同時,對整個舞臺也能夠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調節,結合動作、情緒,將聲樂曲目完美地呈現給觀眾。所以說,兩者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作為聲樂教師,若想提高聲樂演唱實踐訓練效果,就必須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學生的舞臺表現力。
(二)舞臺表現力是聲樂教學的重要體現
在聲樂教學領域,舞臺表現力是保障實踐模塊教學質量的重點要素,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舞臺表現力,才能夠證明實踐教學是成功的,同時也是聲樂專業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在聲樂表演實踐教學領域,教師判斷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依據來自于對學生舞臺表現力的分析和判斷。也就是說,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舞臺表現力,才能夠反映出學生的聲樂表演能力,訓練符合實踐教學標準。[1]可見,兩者之間為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關系。因此,作為聲樂教師,在組織聲樂表演實踐教學模塊時,應重點培養學生在聲樂表舞臺上的整體表現力,從而提高學生演唱水平,以及聲樂專業素養。
二、當前聲樂演唱中舞臺表現力培養現狀分析
據了解,當前聲樂專業領域,表演者聲樂舞臺表現力培養情況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師在教學理念以及方法上存在明顯的弊端,與學生舞臺表現力培養需求存在不相符情況。首先,在思想上,聲樂教師對舞臺表現力培養缺乏思想重視,一味重視聲樂專業基礎知識、理論灌輸,導致學生聲樂表演實踐能力偏弱。同時,在方法上,聲樂教師大多選擇硬性灌輸,以及重復訓練的方法展開聲樂表演教學。[2]而實際上,聲樂表演需要表演者不僅要具備專業的演唱技巧,更要對表演者的舞臺素質以及表演能力提出嚴格要求。如果聲樂教師一味重視理論技巧灌輸,而忽略舞臺素質和表現能力培養,將會導致表演者所掌握聲樂專業素質比較片面,對其今后在聲樂領域的深入發展十分不利。因此,作為聲樂教師應認清當前聲樂表演教學現狀,在重視聲樂技巧教學的同時,重視并加強學生舞臺表現力培養。
三、優化聲樂演唱中舞臺表現力培養的具體對策
(一)創新教學方法,豐富聲樂教學內容
在聲樂演唱中,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舞臺表現力,教師應對教學方法、內容加以更新和完善,為學生構建完善的聲樂表演教學體系,加強學生舞臺表現能力訓練。首先,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摒棄傳統籠統式教學模式,根據學生聲樂表演具體興趣要求,創新多種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真實、自主的舞臺演唱表演空間,從而激發學生的舞臺表現意識。例如,聲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聲樂表演模擬練習,模擬真實聲樂舞臺進行演唱表演。[3]之后,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和評估,從而加強學生對聲樂表演的思想和認知,并合理規避聲樂表演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同時,在教學內容上,教師不但要設計聲樂表演技巧、樂理等知識,更要根據舞臺表現力培養要求,合理滲透表情、眼神、形體以及聲樂曲目鑒賞等內容,進一步豐富訓練內容,讓學生能夠將聲樂表演與表情、形體、情緒相結合,進而提高舞臺表現水平。
(二)構建舞臺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舞臺表現機會
若想提高學生舞臺表現力,教師必須合理構建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表現機會,讓學生在實際表演過程中不斷總結和積累表演經驗,強化舞臺表現能力。因此,聲樂教師應結合演唱訓練標準以及訓練目標,科學、合理設計實踐訓練活動。教師對學生聲樂演唱基礎情況做好調查,并以此為依據明確訓練主題,組織聲樂表演訓練活動。在聲樂表演訓練期間,教師應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表演情境,合理安排舞臺氣氛、觀眾,以便端正學生舞臺表演思想認知,正確對待聲樂演唱練習,在練習過程中不斷總結自身在舞臺表現方面存在的不足。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聲樂曲目進行鑒賞,在領悟其包含的藝術內涵和真實情感之后,再進行演唱和表演,實現聲音與情感的有效共鳴,增強聲樂演唱感染力。
(三)加強學生聲樂舞臺觀摩體驗,強化舞臺表現意識
在聲樂演唱舞臺表演中,為了實現表演者表現能力有效提高,教師應該深入發掘學生表演潛力,并結合當前學生表演基礎,合理構建活動情境,組織學生進行觀摩和體驗,進而進一步強化學生舞臺表現意識,以及表現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搜集比較經典的聲樂演唱演出視頻,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體驗,掌握優秀表演者在舞臺演唱中的整體表現,從而發掘有效的表演技巧,彌補自身在聲樂演唱過程中舞臺表現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時,在聲樂表演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以課堂為載體搭建舞臺。要求學生分批次地在課堂上進行聲樂演唱,由其他學生負責觀摩、總結和評估。通過增強學生舞臺表演真實體驗,提升學生舞臺表現能力。
(四)加強心理素質訓練,提高學生舞臺表現能力
影響舞臺表現力的重要因素主要體現在表演者的心理素質,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提高學生表現能力的重要保障。因此,聲樂教師在組織聲樂演唱教學時,不僅要重視演唱技巧的滲透,更要加強學生心理素質訓練。[4]首先,教師應向學生灌輸正確的表演認知,引導學生從容面對聲樂演唱,培養學生快速適應舞臺環境的能力。其次,教師可以在表演課堂上向學生傳遞一些比較有效的心理調節方法,比如說,在上臺表演之前深呼吸,通過調整呼吸節奏以及心理暗示等方法,建立起舞臺演唱自信心。同時,若想強化學生聲樂演唱心理素質,教師必須循序漸進地合理安排舞臺表演實踐活動,讓學生在不斷實踐表演過程中積累舞臺表演經驗,從容面對舞臺表演和聲樂演唱,進而提高舞臺表現能力。
(五)合理選擇表演曲目,充分發揮學生舞臺表現實力
在聲樂演唱過程中,聲樂曲目的選擇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舞臺表現效果。如果聲樂曲目難度過高,將嚴重影響表演者的心理素質,進而影響演唱水平的發揮。因此,聲樂教師在組織舞臺演唱訓練活動時,應根據學生演唱基礎情況合理選擇聲樂曲目,使曲目演唱難易程度合理,以便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建立起舞臺演唱的自信心,強化舞臺表演心理素質,提高表現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對原有聲樂曲目進行改編,創作出符合自身演唱風格的作品。通過鼓勵學生自主創新,培養學生藝術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演唱符合自己風格的聲樂作品,更能激發情感共鳴,并建立起舞臺表演的自信心。
四、結論
綜上,聲樂教學的最終目標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豐富的聲樂基礎知識,以及專業的演唱技巧,從而在聲樂表演領域發揮高超的演唱技能。因此,作為聲樂專業教師,應重點加強學生聲樂表演綜合素養建設,尤其是在舞臺表現力方面,更要加強思想重視。為了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舞臺表現力,在聲樂演唱中穩定發揮,教師應從教學內容、方法、實踐平臺、表演曲目等教學要素加以優化和創新,并重點訓練學生表演心理素質以及實踐技能,全面提高學生聲樂表演專業水平。
參考文獻:
[1]段鳳琴.基于舞臺表現力的聲樂表演研究[J].藝術評鑒,2018(3):96-97.
[2]王景濤.淺析聲樂演唱中的舞臺表現力[J].黃河之聲,2017(22):131-132.
[3]宋艷瓊.當前高校聲樂表演專業學生舞臺表現力缺失現狀與對策探討[J].戲劇之家,2016(23):212.
[4]王夢瑩.如何在聲樂教學中提高舞臺表現力[J].音樂時空,2015(16):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