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雯
[摘 要] 大學語文課程在眾多體育院校課程設置上處于邊緣地位,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教師教學方式陳舊都會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產生影響。如何讓語文課程健康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所追求的共同目標。
[關 鍵 詞] 體育院校;語文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157-01
近年來,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為高校語文課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對大學語文的教材、教學方式、課程結構等都做了深刻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學語文課程的改革與進步在普通高等院校效果尤為明顯,在體育院校中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其實,相比而言,體育院校學生文化底子更為薄弱,更有必要通過對大學語文課程的學習,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
一、體育職校大學語文教學研究的重要性
語言是語文教學的基礎,是我們日常交際必不可少的使用工具。現在發展日新月異,不論是媒體、書籍還是網絡的傳播都離不開語言。華夏文明幾千年所積淀的文化底蘊需要一代代青年人的傳承。把所感所想用恰當、優美的文字表達出來,體現著一個人的人文素養、道德水平。論語有云:“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和內在品德同等重要,不可偏廢。但大部分體育職業院校受自身專業限制,對語文課程的發展重視程度遠遠不足。其實體育的最終目的是通過運動在強健體魄的基礎上讓身心得到和諧發展,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提供平臺,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這與語文教學的目的不謀而合。所以,要想實現體育事業的長足發展,必須對大學語文教學方式作出改變,以提高體育院校學生的文化素質。
二、當前體育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所面臨的困境
(一)體育院校學生文化基礎較差
高職學生普遍文化基礎較差,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和認知僅僅停留在高中階段,對文學作品的鑒賞大多是感性認知,自由發揮,表達上沒有重點,邏輯性差,缺乏對作品的深刻見解。尤其對大學語文中較為深奧的古典文學的鑒賞,很多學生就像聽天書一般,感到枯燥無味,即使想學卻因為基礎差,在短時間難以取得進步,極大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體育院校忽視語文課程的重要性
雖然大學語文課程作為必修科目,但是在學生或是大多教師的心中更加重視對專業理論和技能的鉆研。許多語文教師的教學方式陳舊老套,無法針對體育院校的學生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在課堂上無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死讀課本,敷衍了事,容易導致學生對語文課程產生厭倦心理。
三、體育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策略分析
(一)創新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興趣
體育院校語文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學生的語文基礎。教師可以把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融入教學中,把語文知識與體育相關的專業知識有機融合,突出體育的專業特色,把教學的內容層次化,由易到難,慢慢積累文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鑒賞能力,表達能力的鍛煉也必不可少。體育院校的學生大都不太擅長用語言展現自己,在表達時有時會顛三倒四、邏輯性很差,這就需要教師注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多表達自己的觀點,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多與同學討論自己閱讀過的文學作品。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教學中,體會語文課程的美好,還有助于學生思維的創新、表達能力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建立。
(二)調整評價標準,靈活考核方式
體育院校對語文學科不夠重視、學生平日學習不夠踏實、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的情況,無法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培養。一首詞、一句詩不僅要求可以記住,更需要理解其真正的含義,體會作者的心境。這樣的學習才是生動而有意義的。語文不是一門死板的學科,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師應多設置些開放性的題目,鼓勵學生多思考。把學生日常的表現都納入最終的考核中,引導學生把功夫用在平常,改變一張試卷定乾坤的局面。
(三)利用體育名人,激發愛國情感
體育院校學生文化課出勤率很低好像已經成為普遍現象,除去受傷、生病、參加比賽、外出訓練外,有的學生僅僅是因為不喜歡、沒興趣,便請病假事假,缺勤語文課程。這種現象教師必須零容忍,嚴格監督,要把學生對語文課程散漫的心收回來,利用傳統體育精神,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語文教學要讓學生認同中華民族的傳統歷史文化,對國家要有責任意識。多少運動健兒,揮灑無數汗水,為國爭光。通過語文課堂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為教師,我們渴望所教的每一位學生都具有情懷,懷揣抱負,在各自的領域大展拳腳。作為體育院校的語文教師更是要頂住巨大的壓力,對學生多一點耐心,對自己多一份堅守,對未來多一份信心。努力克服在教學中的種種困難,讓學生逐漸感悟到語文的魅力,為學生打開一個不一樣的多彩世界。
參考文獻:
奚光蕾,謝璘.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困境及對策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