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全
[摘 要] 主要從課程的設計思路及基本理念、課程體系入手,分析了高職院校環境監測課程體系構建方案,進而研究了高職院校環境監測課程教學模式的優化改革。從而依據我國對環境類專業人才的現實需求,進行高職院校環境監測課程體系的構建及教學模式的深化改革,切實提升高職院校環境監測課程教學水平,為我國培養出綜合素質及技能較強的環測人才。
[關 鍵 詞] 高職環境監測;課程體系構建;教學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177-01
在高職院校的眾多專業當中,環境類專業是目前我國最為重視的專業之一,而環境監測課程又是環境類專業最為基礎的學科。那么,我國的高職院校要想從根本上提升環境類專業的教學質量,為自身的進一步發展尋求新的突破口,就必須提高對環境監測課程的重視程度,對環境監測課程體系的構建及教學模式的改革予以深度研究,從而能夠依據我國對環境類專業人才的現實需求,構建最佳的環境監測課程體系,并探索出最具實用性的教學模式,切實地提升高職院校環境類專業的教學水準。
一、高職院校環境監測課程體系的合理構建
在選擇高職院校環境監測課程內容時,必須以具體的崗位職業為典型,以實際的工作任務及過程為基準。(1)召開相關行業的專家研究會及實時調查、對相關企業進行實時調研分析、對近幾年的畢業生流向及發展曲線予以研究,進而對環境類專業未來的崗位發展予以明確定位,如環境污染的綜合治理崗位、環境監測的崗位、環評崗位等,依據這些具體的崗位進行高職院校環境監測課程內容的選取;(2)針對以上環境類崗位對環境監測課程體系中實際工作任務進行設計,如土壤污染的監測、廢氣及空氣監測等。在這些課程內容都選定完畢后,需要高職院校組織專業的教師隊伍及經驗豐富的專家,構建教研小組,并以素質、能力及知識三方面為基準,明確高職院校崗位工作具體任務中要求的綜合技能,為高職院校環境監測課程體系的合理構建提供基礎數據。此外,通過對崗位具體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相關要求的參考,依據我國職業鑒定的要求,高職院校需同相關行業一同構建高職院校的環境監測課程體系。從我國目前的環境監測工作任務當中,有效地提煉學習任務,把崗位的綜合技能囊括在內,進行以具體項目為基準的高職院校環境監測課程體系構建。
二、高職院校環境監測課程教學模式的優化改革
(一)創設工作模擬情境教學模式,做好基礎性教學
在全新的高職院校環境監測課程教學模式當中,通過仿真情境的模擬設計,把職業的具體活動作為基本導向,以營造出最佳的職場氛圍,學生的積極性會被充分調動,逐漸參與到環境監測課程教學當中,有身臨其境之感。以實際的高職環境監測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工作模擬情境教學模式,把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劃分,每組人數在5人左右,教師擔任項目的委托單位,把校企合作體系當中某企業的生產廢水環境監測工作任務下達給小組,并簽訂相關的協議書。小組接到工作任務后分別行動,對該企業生產過程中廢水的排放等情況予以走訪調查,積累相關的數據資料,而后匯總分析,以PPT的形式向委托單位(教師)進行匯報總結,并講解環測、環評等相關方案。此后,委托單位(教師)通過周全的考慮分析,選定出最佳的項目實施方案。那么,經過這一工作任務實施過程,則能夠切實地提升高職院校環境類專業學生的綜合技能水準及素質,提升高職院校環境監測課程的教學水準。
(二)重視實訓拓展,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除了創設工作模擬情境教學模式外,高職院校還需要重視實訓拓展,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校企之間的強強聯合,定期組織學生到校企合作企業進行實訓拓展訓練,讓學生能夠把以往學習到的環測知識合理地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及專業技能,讓高職院校環境類專業學生在畢業后能夠更快地進入崗位角色,為我國的環測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促進我國高職院校環境監測教學綜合水準的不斷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眾多高職院校為了切實滿足當前教育事業的發展需求,就必須提高對環境類專業的基礎性學科——環境監測課程的重視程度,予以深度研究,切實依據高職院校環境類專業實際的教學需求,進行環境監測課程體系的科學構建,創設最具教學意義的教學模式,從而提升我國高職院校環境類專業的教學水平,為我國輸送更多的環境監測人才。
參考文獻:
[1]蔣成義,郝建文,王安杏.高職院校《環境監測》課程分層教學改革探討[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7,12(4):829-830.
[2]花海蓉,周育紅,李麗,等.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院校“環境監測技術”課程改革[J].職業教育研究,2017,16(12):724-725.
[3]趙娜,王漢道,秦文淑.優化高職院校課程設置培養多樣化人才:以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為例[J].科技創新導報,2016,11(29):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