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兆
[摘 要] 隨著塑料工業的不斷發展,塑料模具得到了迅速發展。在我國,盡管相較于世界其他發達國家塑料模具行業發展的較晚,但是發展的速度卻非常快,尤其是最近十年在塑料模具的產品質量、技術和制造能力上都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塑料模具技術在我國許多企業中廣泛使用。對模具專業的學生來講,《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是一門必須掌握的課程。然而職業技術類學校的學生由于基礎和學習方法的原因,對掌握這樣一門理論和專業性都極強的課程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如何將這些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在課堂上有效甚至高效地傳授給學生,教學方法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
[關 鍵 詞] 教學方法;塑料模具;教改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129-01
根據“十三五”模具行業的規劃報告來看,中低檔模具已供過于求,而以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模具為主要代表的高技術含量模具自給率還較低,只有60%左右,有很大一部分依靠進口。目前模具總銷售額中塑料模具占比最大,約占45%;沖壓模具約占37%;鑄造模具約占9%;其他各類模具共計約9%。為了滿足模具行業對模具人才的需求,職業學校的模具類專業的招生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因此,如果我們還是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將不能滿足學生獲取知識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所以我在講授《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這門課程中嘗試了一些的方法和措施。
一、常規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是根據教材的內容,將重點、難點知識有機組合起來,形成教案和講稿,在課堂上進行講授。這樣的教學模式往往只關注了教師如何教書,很容易忽略學生獲得了多少知識,掌握了多少技能。學生的學習往往很被動,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參與度很低,更談不上創造性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這樣由于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也很累,當然教學效果也不可能太好,因此我們應該采用以學生自身為主導的體驗式教學,教師轉變教學觀念——由課堂的主導者變為知識的引導者,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課堂以學生為主導,結合多種教學手段
職業技術類學校生源大多數為職業中學畢業,他們學習自覺性不高,每個學生的基礎差別也比較大,而《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這門課程不僅包含有理論知識極強的《塑料材料學》《力學》等理論知識,還包含空間想象能力極強的塑料模具結構方面的知識。為了便于學生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防止他們感覺到枯燥乏味,我們必須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課堂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一)課前自主學習
首先在每次上課之前尤其是上新課之前,我會按組給學生下達一些難度較小、通過努力能完成的任務,要求他們利用課外時間通過網絡、圖書、展覽會等途徑獲取一些相關知識,讓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明白一些簡單的道理,以便在上課中能更深刻地領會知識點。
(二)多種教學方法結合使用,改變常規教學手段
首先要改變教師自身的教學思路——改變傳統的教師為主的講授方法,實行以學生為主體的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團隊合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采用案例教學、項目式教學、體驗式教學、按組分類討論等。如體驗式教學:教師設計出一定的課堂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然后以各個小組為單位去解決問題和進行經驗總結。各個小組分享他們的經驗和結論以及解決問題過程的心得體會,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導。最后教師總結性發言。各個小組根據他們完成的任務和結論相互打分,從而產生競爭,并且將得分記錄留做平時成績。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和刺激學生的學習激情。
(三)建立校內、校外實訓基地
建立校內實訓基地包括塑料模具的加工、組裝、維修、試模等工序,讓學生體驗到工廠生產模具的真實感,為他們畢業實習及以后的就業打下基礎。通過校企合作,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參觀企業及時了解當今模具的發展動向和先進技術。同時,加大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的管理制度,及時解決他們在實習中遇到的問題,為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能競賽
定期舉辦專業技能大賽,包括塑料模具零件的加工競賽、塑料模具的組裝競賽、塑料模具的調試競賽。同時邀請行業內的專家和企業的技術人員做評委,使學生切實感受到企業的氛圍,不斷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改革以往的考試評價方式,充分結合各個小組、個人在平時的表現和技能大賽中的表現綜合評判他們的期末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