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玉林
摘 要: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國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財政部于2014年出臺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為內部控制改革奠定了基礎。本文對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并從提升內控意識、健全內部控制監督體系、加強預算管理、建立內部控制評價機制、加強內部控制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五方面,論述了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預算管理
一、引言
站在性質角度來說,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屬于公共管理和服務機構,具有非營利性。在日常運轉和建設發展過程中,與國家及社會的穩定發展息息相關。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國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財政部于2014年出臺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為內部控制改革奠定了基礎。因此,加強基層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在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時,促使事業單位與社會發展新趨勢相融合。
二、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內部控制意識極度缺乏
內部控制工作是基層事業單位各項活動開展的重要基礎條件,可以為單位未來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因此,在基層事業單位日常發展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該樹立起正確的內部控制意識。但從目前實際發展情況來看,我國很多基層事業單位并未對內控意識做出正確認知,也沒有將內部控制工作和各項業務的順利開展聯系在一起,更沒有按照相關制度和規范建立內控法則。還有很多單位將內部控制與財務工作整合在一起,無法將內部控制效果發揮出來。也正是由于內部控制意識的嚴重缺乏,導致制度和程序在建設過程中存在很大問題,尤其是在權責分配和效果評價上沒有做出明確規定,當問題出現之后,各個部門便開始相互推脫責任。另外,在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發展過程中,一些不相容的崗位混合在一起,如審計和會計工作由同一部門掌管等,導致內部控制工作的制約作用無法體現。
2.內部控制監督機制的缺乏
目前,我國很多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沒有形成內部控制監督機制,更沒有對審計機構進行單獨設立,導致內部控制監督機制出現不完善的情況。例如,在一些基層行政事業單位之中,由于單位規模較小,工作人員數量也較少,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往往由財務部門人員代替,影響了該項工作的獨立性。在此種情況的影響下,內部審計和監督工作只屬于財務工作的一個分支,無法將監督和控制作用有效發揮出來,監督效果也幾乎為零。
3.會計基礎工作和預算控制較為薄弱
在基層事業單位運轉過程中,會計工作屬于基礎性工作之一,如果會計工作出現問題,必定會對內部控制的實施產生影響。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基層事業單位中的會計核算工作存在很多問題,缺乏對原始憑證的審查和核算,降低了整體工作的嚴格程度。
除此之外,由于財務工作人員的個人素質較低,直接導致會計工作出現很多不合理地方,降低了整體工作的有效性。再加上預算編制工作存在一些問題,相關部門無法在第一時間內對預算總額的準確性進行考量,以工作經驗為主進行判斷,從而降低了內部控制工作的工作效果。
4.內部控制體制不完善
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離不開法制建設與規范,站在內部控制角度來說,制度建設對監督工作具有較強的推動力。由于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的業務范圍很廣,不僅需要對大綱進行規范和制定,還應該根據具體要求進行完善。在此種情況之下,基層行政事業單位顯現出內部控制體制落伍、管理混亂等問題。
出現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內部控制規范的缺乏,無法與現階段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速度相適應。再加上內部控制工作長期處于停滯狀態,突然在單位內部實施整改和規章制度完善,很容易導致“水土不服”現象出現,從而對單位的正常工作開展產生影響。
三、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1.增強內控意識
針對部分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意識薄弱問題,各個單位應該在原有基礎上提升工作人員對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視程度,并做好內部控制的宣傳工作,將該項工作的重要性突顯出來,做到從職工到管理人員,均對內部控制工作產生新的認知。管理者在工作過程中也要以身作則,引導職工們做到相互監督、相互學習,最終實現內控意識的全面提升。
例如,各單位可以利用座談會的形式,將職工代表集中在一起,對內部控制的基本內容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交流,同時建立獎懲機制,對于表現優異的工作人員給予適當的獎勵,提升其他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另外,各個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在原有基礎上對內部控制體系進行完善,提升整個體系的科學性,并與各個單位自身發展情況相結合,確保各項制度保持完善。
2.健全內部控制監督機制
很多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由于內部控制監督機制的缺乏,影響到相關工作的執行效果。因此,在相關工作開展的同時,相關人員應做好內部控制監督機制建設,對內部控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做到及時更正、及時改善,避免內部控制制度缺乏有效監督,降低執行效果。
首先,各個單位應該加強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學習,在遵守規范內容的基礎上,設計出合理的控制制度和監督內容,保證內部監督機制的合理性,并在相關工作之中得到有效落實。
其次,相關部門也要將監督管理效果發揮出來,并建立審計部門,并確保其獨立性和專業性。
最后,各個單位應該對內部控制的建設情況進行檢查,對相關問題進行總結,并在全單位上下開展交流工作,確保內部控制工作的完善性。除此之外,各個單位還可以聘請相關專業人員對內部控制的實施流程進行完善,及時對問題進行糾正,最終確保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
3.加強預算管理
為了進一步提升內部控制工作的效果,各個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做好會計工作流程的規范化設計,保留原始憑證,并對其進行審核和監督,降低工作中存在的隨意性,還要將相關法律法規內容明確,確保會計工作的合法性開展。其次,對崗位人員的責任和權利進行明確,將具體責任落實到每一個工作人員身上,并將不相容的崗位分離。在預算管理上,各個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應該以年度計劃為參考標準,為部門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轉提供有利條件。
與此同時,還要做好業務水平和工作計劃的考察工作,對每一個項目進行科學預算,明確考核責任和考核目標,對于預算更改工作,應及時向財務等部門提交申請,得到批準之后方可執行。
4.建立內部控制評價機制
由于內部控制機制的有效建設,各個單位可以通過相關部門的監督和管理,促使各項工作進入正常工作狀態之中。在復雜的發展環境下,想要進一步提升發展速度,各個基層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將內部控制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提升工作效率。
另外,由于評價機制的作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實物資產管理也能得到進一步明確,并通過關鍵崗位責任制度,加強資產管理。另外,還可以通過驗收、風險控制等對審批崗位進行合理設計,確保相關核算工作的單獨開展,這樣一來,可以提升內部控制評價機制的有效性。
5.加強內部控制工作人員的培訓
在內部控制建設過程中,主要是對各個工作環節進行有效監控,在此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除了具備較強的專業素質之外,還要具備較高職業道德水準等。因此,各個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人員應該以業務學習為主,使知識和技能的不斷補充和拓展,承擔起內部控制的責任。
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還要加強對內部控制人員的培訓工作,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原則,實現內部控制工作人員個人素養的有效提升,從而滿足對內部控制建設工作開展的要求,為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奠定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加強,各個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效果也得到了提升,在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同時,提升內部控制建設的實際價值。想要獲得更多適應發展的機會,各個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將內部控制的作用發揮出來,在提升工作人員工作能力的同時,做到相關業務流程的合理完善。
參考文獻
1.張旻.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探討.農場經濟管理,2018(04).
2.王奇.基于審計巡視常態化下高等學校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探究.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1).
3.鄒雨.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的影響.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03).
4.王培力.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內部控制審計的應用研究.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03).
5.王文兵,安家鵬,干勝道.多元共治模式倒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路徑研究.財政監督,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