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萍
摘要:目前高校的建設面臨資本投入的瓶頸,如何將社會資本引入高校建設,并且能夠有效管控引入社會資本產生的風險成為一個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通過介紹PPP模式在我國的發展,著重分析高校建設PPP項目所面臨的風險,并提出了一系列管控相關風險的方法。
關鍵詞:高校建設PPP項目;項目風險;風險管控
一、PPP模式及高校PPP項目簡介
(1)PPP模式。PPP是英文“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的縮寫,主要是政府和社會資本為了提供社會公共服務或者產品,所形成一種合作的伙伴關系。這種伙伴關系的主要特點是共擔風險和共享利潤。這種模式可以利用社會資本的各種優勢來改善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并提高效率。
PPP模式起源于英國,我國在2014年大規模的推廣了該模式,并接連出臺了各種文件以支持該模式在公共產品和服務提供中的應用。推廣該模式的原因主要是為了降低政府融資平臺的償債風險。
(2)高校PPP項目。高校PPP項目主要是指高校通過政府授權,利用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高校建設項目中去,最終達到社會資本和高校雙贏的局面。高校PPP項目中,主要涉及的參與方有:高校、PPP項目公司、社會投資方、金融機構、承包商以及運營商等。高校主要是PPP項目的發起人;PPP項目公司是PPP項目的承載體,往往被稱為SPV,專門為了實施PPP項目而設立的;社會投資方主要是為項目公司提供基礎的資本金;金融機構主要為項目公司提供大部分資金;承包商主要是完成項目的建設任務;運營商主要是運營和管理PPP項目。高校PPP項目往往由高校發起,然后與社會投資方成立一個專門運營項目的SPV公司(高校出項目,社會投資方出基礎資金)。成立項目公司之后,以項目公司的名義向金融機構進行融資,同時也以項目公司的名義進行項目建設以及進行項目后期的運營。
二、高校PPP項目面臨的風險
(1)政策風險。這里的政策風險主要是指政府層面出具的政策以及高校執行層面上的不確定性。我國從2014年才開始著重大規模的推廣PPP模式,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并不是太健全,同時由于項目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層層審批,政府干預以及決策時間都成為項目面臨的較大風險。除此之外,政府和社會資本在項目地位上的不對等會導致政府出現失信時,項目出現比較大的障礙。特別是在政府換屆之后,政策的延續性較差。在高校的執行層面上,由于高校在采用PPP模式上的經驗較少,對于項目的整體把控度不高。而高校在具體實施時,又缺少相關的專業人才,也會使得項目執行起來困難重重。
(2)金融風險。這里的金融風險主要是指融資不當產生的償債風險,融資后的利率風險以及通貨膨脹風險等等。項目具體的融資數額需要根據項目能夠產生的收益來決定,不能盲目加杠桿,否則就會面臨較高的償債風險。項目前期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一方面需要社會資本提供資金,另外一方面就需要金融機構通過貸款提供資金,但是銀行并沒有見到項目產生收益,因而獲得大規模貸款的可能性也相對來說比較低。利率風險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對于舉債時機的把握不當,例如在利率相對高點借入資金,而在利率相對低點卻償還資金。通貨膨脹則是由于項目時間過長,使得資金的使用較原先預算增多,后續資金的注入不確定增大。
(3)建設風險。建設風險主要是指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種種風險,包括施工合同風險、環保風險、設計技術風險以及不可抗力風險。施工合同風險在這里主要是指PPP項目并未能夠全部按照合同規定的方向進行施工,這主要是由于承包商未能預見項目進展過程中的問題,導致后續需要進行整改。環保風險則是由于項目建設過程中未能符合相關環保部門的要求產生的風險。設計技術風險主要是指項目設計并不能滿足要求或者落地,導致后續需要整改前期整體方案。不可抗力風險則主要是指項目建設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不可預見的自然災害。
(4)運營風險。運營風險主要包括同業競爭風險、需求和供給不平衡的風險、價格風險以及殘值風險等。同業競爭風險主要是指項目在運營過程中出現了和本項目類似的其他產品,導致項目產出的產品競爭力下降。需求和供給不平衡的風險是指,運營過程中,有可能出現需求不足或者供給不足的風險。價格風險是指項目供給的產品可能由于市場競爭激烈,需要降價,進而無法覆蓋成本。殘值風險是指項目運營后期,固定資產報廢的較快,殘值回收率較預期低。
三、風險管控
(1)風險識別。風險識別主要是對PPP項目可能會遇到的風險進行判斷、分類和分析。這一過程可以請相關的專家進行評判。對于高校PPP項目,面臨的政策風險較大,主要是由于政策一方面可能來自于主管PPP項目的部門,另一方面也可能來源于主管高校的部門,而這些政策法規一旦變動就會影響項目立項、建設、經營和移交的整個生命周期,關系到項目的整體成敗。對于金融風險的識別則需要對項目的整體財務進行分析,特別是做好項目的成本收益測算。建設風險的識別主要是則需要從項目設計就開始關注評判,直到項目完工移交。運營風險上著重應對資金回收壓力,跟隨市場及時評估所面臨的風險,以調整經營策略。
(2)風險評價。對于風險評價方法來說,主流的主要有專家評價、風險因子分析、蒙特卡洛模擬法以及層次分析法。專家評價是以上這些方法中最為簡單易行的方法,主要是找到相關領域的專家,對項目進行分析評價。但是這種方法主要依賴于專家的水平,主觀性太高。風險因子分析,這種方法需要找到影響風險的各種因素,然后進行一個回歸的分析,是一個定量的分析。但這種方法對于評估PPP項目的風險來說,可能不太合適,主要原因是很難找到影響力很大的因子進行回歸,且回歸的數據量也相對有限。蒙特卡洛模擬法是目前比較先進的一種風險評估方法,得出的是風險分布,相對來說較為有效。但是其較為依賴歷史數據的輸入,如果輸入的歷史數據有誤,那么得出的分布可能也不能很好的反應預期。層次分析法書要是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在定性分層的基礎上將單個指標進行量化,但是這種方法得出的風險水平難以進行比較。在PPP項目風險分析的過程中,層次分析法使用的比較多,主要是由于單個項目的個性化程度較高,且對于數據的要求并不是太高。
(3)風險管理。對于風險的管理,主要采取的方法有風險轉移、風險規避和風險自留。風險轉移主要是指通過合同或者其他方式將部分或者是全部風險轉移給其他人;風險規避主要是指企業評判由于風險過高,而不涉足于此類業務的一種風險處理方法;風險自留則是指企業認為風險可控,主動承擔風險的做法。高校以及PPP項目的其他參與方應該根據項目風險的評估結果,來選擇相應的風險處理方式來管理這些PPP項目中說涉及的風險。
(責任編輯:王文龍)